报刊博览>正文

主编也可造假?网上花万八千元就能当"挂名"主编!

2018-01-22 13:39 | 法制晚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涉及医疗、旅游、教学、外国文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数十个学科著作均可“挂名”。某电商平台可搜到数百个“期刊发表”“论文发表”等商品的链接。

在某电商平台搜索主编二字出现多个相关搜索结果(圈中)

法制晚报讯(记者 张媛)涉及医疗、旅游、教学、外国文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数十个学科著作均可“挂名”。某电商平台可搜到数百个“期刊发表”“论文发表”等商品的链接。某电商平台卖家保证“主编绝对可以在网上查得到,我们都是正规的书号。”“挂名主编”生意明码标价:第一主编1.1万、第二主编8500元、第三主编7500元;国家级的书号费用要高一些,省级的低一些。

教材,尤其是优秀教材的编写往往需要很多专家的群策群力、长时间打磨才能出版,而主编则是主持教材编写的人,不仅要出思路,还要亲自动手书写重要章节,统编全书,有时还要联系各路专家组成编写班子。而记者近日发现,主编也可造假,这种“挂名主编”不必自己动手,也不必动脑,只需要出钱。

现象

不参与编写也能当主编

《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输入“挂名主编”并进行搜索,发现了数百个“期刊发表”“论文发表”等商品链接,其中的内容大多是“出书”“教材挂名”“副主编挂名”等等。

随后,记者在一家学术专著网站首页看到了这样的介绍:“学术专著最大的2个特点:一是印量少。绝大部分的学术专著印量通常在50-200本内,均达不到印刷厂的批量印刷下限。二是对出版时间有严格要求。学术专著不仅是发布学术成果,更多作者需要评职称使用。这就要求必须尽快按时出版,以免影响职称评定。我单位专注于学术专著出版,专业的出版团队提供高质量的编校排设印等出版服务。常年密切合作的出版社资源提供更快更及时的出版保障。”该网站还有数个在线QQ客服。

在另一家出书网站上,记者看到“招聘副主编”的字样,堂而皇之地做起了“挂名主编”的生意。

在这个网站上,相关负责人发给记者的出书列表的照片上,仅教育学就有十余种之多。

“这都是正常出的书,只是不在书店卖而已。”一网站负责人表示。

体验

不同级别主编价格不同

“一般来说,出版社对一本著作的署名权是由作者来提供的,比如说我是主编,我报计划的时候先报主编的名字,而并不需要报副主编的名字。当书完成编写后,再根据情况进行署名,这期间就有一个漏洞,比如说我可以卖掉副主编的挂名。”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王余光表示。

《中国科技论文》主编李志民表示,有的出版社人员少,出书的时候就委托一些中介机构,有些中介就变成了不法商人。

记者发现,虽然都是挂名主编,但主编名次不同、书号级别不同,价格也不同。

记者随后跟某电商平台卖家联系后,卖家要求上QQ私聊。

“每个主编的价格是不一样的,一般有前三主编,看你要第几的位置,第一主编1.1万,第二主编8500元,第三主编7500元。”卖家表示。

记者随后又联系了多个卖家梳理后发现,第一主编价格平均在9000元到12000元之间,第二主编在8500元到10000元左右,第三主编价格为7500元,副主编价位在1000元到3000元。

另外,“主编绝对可以在网上查得到的,我们都是正规的书号。”卖家表示。为打消记者的怀疑,一卖家还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的通用模板——“作品签约合同”。在这份图书委托出版合同中,记者看到,甲方委托乙方通过第三方出版社办理该作品的有关出版业务。甲方可提出主编位置、署名方式、内容删改等具体要求。乙方承诺本教材合法、正版,如乙方违反合同,甲方可以无条件终止合同。

原因

挂名主编多为评职称

有专家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作者的署名权不可转让,像这种买卖署名权的行为风险极大。

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姚欢庆表示,挂名主编其实并没有参与著作的编写,如果真正的著作权人要求挂名主编或者挂名副主编承担责任,那么挂名者应该停止侵害,赔礼道歉等。

这些挂名的教材既然很少在市面上流通,还有可能面临触犯法律,那为什么还会有人铤而走险,去花大价钱买这个“挂名主编”呢?

在部分商家的宣传广告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字眼,“在很多单位,出书挂名和发论文一样,是独立加分项目。假如其他人有著作,你的论文即便满分,那么别人额外有出书项目加分,你也可能被超越和淘汰。我们每年和上百家出版社合作,涉及所有学科的所有位置;所以,与我们合作,你可以最快速度、最低价格实现加分晋升的目的。”

“我们都做这么多年了,它就是正常出版,然后这边有写手写稿子,然后找人挂名。你就拿去评职称就行。”某售卖挂名主编的网站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可见,在卖家口中,许多买家购买“挂名主编”是为了评职称。记者在多个省份和高校关于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的文件中,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具体要求:对于本科院校教学为主型教师,正式出版学术著作、译著或参编省级以上统编、规划教材可作为教科研成果。

“有些因为学校任务分配的不一样,可能有些人侧重于教学,有些人侧重于科研,这些老师因为学校岗位不同,我做教学我就没有时间搞科研,我教学怎么来评价,对于教材列入职称评审,也是一种对积极参与教学的人的一种鼓励。”李志民表示。

影响

踏实写教材 老师叫冤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多数高校的教师岗位主要分为三类:教学科研岗位教师、专任教学岗位教师和专任科研岗位教师。教材主编作为职称评审条件主要集中在对教学岗位的教师评定上,但花钱就能买到的主编挂名,却伤害了真正认真写教材的教师。

“正常我们出一本教材,至少也是一两年时间,而且是教研室许多教师一起出一本教材。如果花钱买的话说实话对于踏实写教材,踏实想教好学生的老师来说挺不公平的。”广州某高校老师表示。

“挂名出书”侵蚀职称成色

一旦职称评定的标准和体系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就容易出现对待学术成果重数量不重质量、重形式不重内容的情况。

挂名出书的影响,不仅在于使职称与金钱挂钩、违背职称评定的初衷,更在于形成一种投机取巧的氛围和环境,进而对学术研究乃至其他专业领域的风气产生消极影响,消耗那些老老实实做学问、干事业者追逐梦想的激情和勇气。

职称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也不可能“一放解千愁”。评审权放下去,如何避免高校或社会组织发生权力寻租现象?如何既保证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又兼顾标准和程序的科学性、合理性?如何对高校等社会组织的职称评审工作进行有效监督?这些问题提醒我们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审的体制机制,在制度设计中加强对细节的关注,把评审的全过程放在阳光下接受监督。

我们常用“著作等身”来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而挂名出书的现象启示我们:真正重要的不是数量等身,而是质量等身。职称评定本质上是为了展现一个人真实水平和素养而设定的评价体系,只有健全评审机制、理顺工作方法,才能在大浪淘沙中留得真金,激励各个领域的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建议

人才评价体系待完善

“挂名主编”现象的出现不仅伤害了踏实做学问的教师,专家认为,也暴露出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对人才评价的标准过于单一,职称对高校教师的影响太大。

“待遇跟职称是挂钩的。如果你评不上教授,你的工资就低,你评上教授工资就高。”王余光表示,同时,职称跟获取的一些资源也有关联。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表示:“我们对任何人才的评价一般来讲都是定性评价加定量评价,可是因为人情,因为诚信等等复杂的原因,导致我们在对人的评价上很难完全把定性评价也就是主观评价放进去,因为争议会很大,因为会有失公平。那么这样就导致我们在现实中大量用的都是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只存在于理论上。你是教授就占便宜,这一项是有连带关系的,如果职称低了的话你就很吃亏,所以老师们很看重这个。”

严控书号切断利益链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我国职称评审权限不断下放,去年10月20日,教育部、人社部联合印发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指出,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校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和操作方案等,明确职称评审责任、评审标准、评审程序。职称论文不再“一刀切”,为高校“松绑”。专家建议,高校在进行职称评审改革的过程中也要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李志民表示,如果们评审职称的机构能够负责的话,是很容易发现挂名主编的事实的。“他提供的教材你学校用了吗?我们学生用的是不是这样的教材,事实上是很容易来识破这种真书号假教材的,而且更多的应该开展公开的评价,用公开的数据,你的学术影响为什么不可以在网上查。比如说我们学生培养的数量、质量,也可以作为重要的指标。”

同时,专家指出,要想切断“挂名主编”交易中的利益链条,还应从出版端严控书号,加大对造假的惩处力度。

专家表示,要加大惩处力度,加大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这样也会导致一些人不敢去铤而走险。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