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蹭网大叔、冰花男孩:非主流网红是如何炼成的?

2018-01-15 20:49 | 新京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在上海浦东新区浦明路附近工地工作的葛远征,因为被人拍到蹲在地铁口蹭WiFi和家人视频通话而走红。其“蹭网”的视频点击量很快达到778万,网友们说,看到这一幕,“眼圈都看红了”。

一提起网红,首先浮现在我们脑海的关联词是“主播”、“美女”、“整容”、“月入多少万”……但有这么一类网红,他们的关联词是“贫困”、“苦难”。

在“冰花男孩”之后,又走红一位拽眼泪的网红。在上海浦东新区浦明路附近工地工作的葛远征,因为被人拍到蹲在地铁口蹭WiFi和家人视频通话而走红。其“蹭网”的视频点击量很快达到778万,网友们说,看到这一幕,“眼圈都看红了”。

从上学路上的“冰花男孩”,到地铁口的“蹭网大叔”,他们的走红背后,有着诸多相似点。

日常中,我们熟悉的场景是,躺在客厅的沙发上或者卧室里舒服的床上,仗着空调或暖气,穿着松散的睡衣,打开paid或者笔记本,自动连上家庭Wi-Fi,和家人视频聊天。这样的场景,是绝不可能成就网红现象的。

但当农民工大叔,裹着单薄破旧布满石灰的工装外褂,手里捧着插在墙壁上充电的手机,蹲在地上与家人笑嘻嘻地通话时,这幅场景跌入“万众瞩目”的网络,一丝丝酸甜苦辣,便在社交平台上荡漾开来。

可以说,“蹭网大叔”和“冰花男孩”,很生动、很具体地填补了,我们对一些底层中的贫困和苦难的想象。

不过,在葛远征的工友们看来,这样的场景很正常,也很日常,“在街上,在楼下,在地铁口,蹭着那无人收费的Wi-Fi”,是他们经常干的事儿。

至于“冰花男孩”,很多人可能没有仔细关注后续的跟踪报道。在“冰花男孩”的同学中,其实有很多都具备网红潜质。比如据都市时报记者走访当地报道,有一位小女孩在上学路上,趴在路边的水坑就喝了起来;还有一位小男孩,穿着大人留下的军大衣,若有机缘巧合,他们亦可走红为“饮水坑女孩”、“军大衣男孩”。

网络世界,本质上还是一个以都市生活为主导的世界,层次和圈子的不同,往往老死不相往来。“冰花男孩”的“一头雾水”,在他的同学当中,只是一件逸闻趣事,大家捧腹一笑,并不会产生你比我可怜、受难多少的落差;蹭网大叔蹲地铁口的身影,在他的工友当中,也不会被当作新闻。

所以,一个很容易得出的结论是:这类“非主流网红”,在他们的生活圈子里,都是普通人干着正常事儿。只不过一不小心闯入主流的舆论平台,他们便被好奇地围观,被赋予各种标签和解读意义。


我们当然要感谢这个时代,从前慢,现在快,不用一封信寄一个月,只需找到一个WiFi好使的地方,大叔就可以和老婆孩子搭起一个跨越空间的“线上之家”。

“冰花男孩”走红后,捐款、爱心物资,陆陆续续地惠及了他和他的同学,这当然是好事,这样的走红当然是温暖动人的力量。但我们不能停留在“网红式关怀”,直白地说,我们不能总等到他们成了网红后才去关注,关心。

换句话说,如果那天的雾水不够大,如果那天老师没有用手机拍下,也就没有了后来的故事。

什么叫贫困?虽然它有着一系列数据标准线,但相对来说,舍不得流量钱即为贫,长途奔校、冻伤手脸即为困。因此,我们更该思考:如何不借助一次意外地走红,如何不让阳光总在“聚焦”后,如何让救助帮扶的力量更加充分地、及时地走进他们,考验着我们的扶贫工作。

与其去消费这类网红,仅仅完成眼泪和情感的宣泄、完成一次“个例营救”,不如去深入关切他们的生存状况。想办法击破不同群体间的信息壁垒,平衡不同群体间的网络话语权,让温暖轻易够得着,或许是我们更该努力的方向。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