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玄武湖入湖河道口将变湿地

2018-01-09 10:49 | 金陵晚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记者从玄武湖管理处以及南京市水务局获悉,玄武湖今年东南湖将完成清淤,同时首次尝试对入湖河道配建湿地“过滤”,还将通过在翠洲水域建设沉水植物示范区等生态治理手段确保玄武湖水质达到四类水标准。

资料图

按照南京水环境整治规划,今年南京将实施重要水体水质的提升工程,玄武湖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水体。这个南京最大城市湖泊如何生态治理?

记者从玄武湖管理处以及南京市水务局获悉,玄武湖今年东南湖将完成清淤,同时首次尝试对入湖河道配建湿地“过滤”,还将通过在翠洲水域建设沉水植物示范区等生态治理手段确保玄武湖水质达到四类水标准。

清淤来“增容”

经过多年整治,玄武湖已呈现碧波荡漾、水清岸绿的美景,除东南湖部分水域外,玄武湖水质已经稳定达到四类水,部分指标接近二类水。玄武湖管理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从1998年第一次清淤开始,玄武湖分区域已经多次进行了清淤。“经过清淤之后的水质监测,降低了湖水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和重金属含量,”他告诉记者,今年实施的是玄武湖东南湖泄洪沟口区域疏浚工程施工,东南湖口区域东起玄武湖东岸、西至隧道施工隔离带,此次是“带水清淤”疏浚约8.3万立方米的淤泥。在吸取以往的经验后,这次采用生态清淤方法,并对淤泥就地进行机械脱水干化,干化后含固率大于60%。

据介绍,紫金山上以及周边的雨水全部通过3条位于东侧的泄洪沟进入玄武湖,玄武湖水再通过珍珠河、金川河、东西十里长沟进入长江。每年5月份进入汛期时,玄武湖就开始放水降低水位,为紫金山地区的泄洪腾出容量。由于紫金山上带泥的雨水常年沉积在东南湖,此次清淤相当于“扩容”。另外,由于每年汛期入湖泥沙较多,玄武湖也将建立常态化的清淤机制。

入湖河道整治

玄武大道靠近新庄立交方向,有一条河从玄武大道底下穿过,流经南京林业大学校园。这条河就是唐家山沟。唐家山沟是玄武湖最长的一条入湖河道,它从蒋王庙发源,全长1.8公里,从情侣园汇入玄武湖。唐家山沟过去是一条黑臭河道,自从去年进行彻底整治,今年以来水质已稳定达标在四类水。

除了唐家山沟,玄武湖还有4条入湖河道。玄武区水务局相关人士介绍,玄武湖北面是上游,入湖河道都在这附近,分别有:紫金山一沟,位置在省血液中心附近;老季亭沟,位于南京火车站附近;香料厂沟,位于老季亭沟和唐家山沟之间;岗子村沟,是一条雨水暗涵,除了有20多米明沟外,其余为暗涵。

玄武区水务局专家介绍,5条入湖河道沿线共有49个排污口,其中紫金山一沟21个,唐家山沟28个,结合雨污分流,这些排口会全部整治,确保入湖的河水干净清澈没有生活污水。

提高湖水自净能力

在情侣园里就能看到唐家山沟,玄武湖管理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它是玄武湖最重要的补水通道,每天从化纤厂水厂给玄武湖补水的长江水,就是通过唐家山沟源源不断进入玄武湖。然而,补水是“外源”,今年水质提升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玄武湖自身净水能力增强。

“玄武湖水系是南京主城生态体系的基底,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为科学做好玄武湖水环境治理,我们利用驻宁科研院所多的优势,加强了与在宁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实施科学治水增加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他表示,为进一步增加玄武湖库容,提升水体自净能力,今年将实施入湖口湿地景观建设、沉水植物示范区建设。“入湖河道的水原本是玄武湖重要的补给水源,虽然河道整治后,但一场暴雨带进湖里的污染量反而增加,”因此,入湖区域如果配建“净化器”就能过滤入湖水质。

记者了解到,今年玄武湖将建入湖口湿地和沉水植物示范区,集中在东南湖的翠洲区域,“通过生态修复、保育、缓冲区域等建设,希望在入湖河道和玄武湖之间形成一个湖滨缓冲带复,在入湖口周边实施消落带治理,生态护坡,恢复鸟类栖息、鱼类索饵场所,营造湿地生境。“他表示,该湿地的建设既净化了入湖水质,有效降低水土流失,又改善了生态环境,对保护玄武湖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为市民增添了一个休闲好去处。

十里长堤变生态护坡

生态治理当然也包括硬质驳岸生态化改造等修复工作,记者了解到,今年将启动的护坡改造是玄武湖著名的“十里长堤”沿线。据悉,现有硬质驳岸将根据需要改变,有的恢复土质护坡,有的地方风浪较大,土坡会被掏空,就采用半硬质护坡,再种上喜水植物,恢复驳岸湿地净化功能。

据专家介绍,并不是所有的河道都能建生态护坡的,生态护坡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让河水和岸边土壤有交流,水里的动物可以在岸上产卵,岸上的生物也可以到水里去,同时土壤还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把水里的脏东西吸附过去,这样就增加了河水的自净能力。硬质护坡缺点就是割断了河水和岸上土壤的交互,河水丧失了自净能力。

玄武湖岸线将用生态砖垒起“会呼吸”的生态驳岸。石块与石块可以“自锁”,形成牢固的驳岸,石块间的凹槽与缝隙一方面利于水体流动,另一方面为水生动植物留出生存空间,变成“生态窝”,可以吸引小鱼、虾、螺蛳等水生动植物在此“安家”。这种生态护坡有利于恢复良性的生物链,达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生态效果。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