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冻”趴下?京城古玩市场客流量骤减

2018-01-08 14:36 | 北京日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这里的古玩集市已存续近三十年,规模在全国范围也难有出其右者。不过,这里的商户显然更在乎每天的客流量。“前几年行情好的时候,还得从老家请人帮忙看店。

昨天,潘家园古玩市场古玩店铺区域顾客寥寥。 实习记者 武亦彬摄

这个冬天,京城艺术市场出现了有趣的“跷跷板效应”——这边厢拍卖场人气火爆,那边厢古玩城门可罗雀。曾几何时,到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淘“宝”还是件挺时尚的事儿,如今却已是大相径庭的一幅“冬眠”画风。一度被视作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古玩艺术品到底怎么了?是市场需求变了,还是供给出了问题。只有走访过几处有代表性的集聚群落,或许才能得出更准确的判断。

奇!整层楼店员数比顾客多

爱逛古玩市场的人没几个不知道潘家园。

这里的古玩集市已存续近三十年,规模在全国范围也难有出其右者。不过,这里的商户显然更在乎每天的客流量。“前几年行情好的时候,还得从老家请人帮忙看店。现在店里安不安排人守店区别也不大,谈成一桩生意太难了。”从福建举家迁居北京的黄炳辉主要经营古典家具,兼售手串、玉器之类,他说,如今卖出一件古玩就像“碰运气”。相比成交量,人气偏低更是不少商户心中的痛。“有些店铺都快成摆放货品的仓库了,常常是连着好几天都不开门。不是人家不想做生意,主要是走进店内的客源实在少得可怜。”与黄炳辉紧邻的一位经营书画的店主透露,自己现在都是吃老本儿,已经好几个月没谈成有意向的新客户了。

当寒冬来临,古玩市场里的每个参与者都能感受得到。另一处京城叫得响名号的大钟寺古玩城的遭遇似乎还要惨烈一些。整个一层通道,很少能看到客人进出,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看店人独自等待,整层楼店员数比顾客还要多。一些店铺只在展示窗上贴了张留有手机号码的告示,言明若有想要查验的货品,可以打电话沟通。在这里蹲守了五年的刘延?透露,即便传出场租费要大幅减价,依然阻挡不了那些决绝离去的脚步。希望往往与绝望相伴而生。刘延?和她的同伴们还是坚信大众艺术消费品终将迎来下一波更宏大的牛市。她在老家的同行也一再告诫她,别轻易转场回来,那边的生意远不如北京这边。

选择在寒冬里坚守的,大多是那些入行早,拥有不少实力客户的商家,早年间以低价购入的精品可以支撑他们顶住目前的压力。不过,至于能扛多久,没有人能给出答案。“走一步看一步吧。毕竟做了这么多年,一朝罢手,舍不得。”年过半百的徐?茆要守在马甸古玩城等春天到来。

减!原有业态太过庞大杂乱

有人在坚守,有人已撤离。

过去一年里,刘延?已送走了三拨儿同行。对于市场“身陷囹圄”,全国工商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会长宋建文认为,全国范围的古玩城都在走下坡路,市场经营额不断缩水,近两年更是跌至谷底。他分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需求少了,曾经被视作“公开的秘密”的雅贿现象急剧减少,稍有实力的买家也在从这个市场撤离转向拍卖会;再就是扎堆儿式古玩市场到了回归理性的时候。

艺术市场分析人士马维也认为,离场的不会只有商户,一些古玩城也会被洗牌出局。据他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京城一哄而起建了不少古玩城,总数一度达五六十家。“一些地产商将触角伸向古玩行业,导致市场虚火过旺。”他说,古玩收藏市场大潮兴起之初,就连一些原本只是赚取商户租金的物业公司也冲进来做起了古玩艺术品买卖,头些年也的确趁着大势赚了一笔,可缺乏专业运营经验的他们一旦遭遇市场退潮,就会首当其冲成为“裸泳者”。

在马维看来,那些充斥坊间的“淘‘宝’者一夜暴富”“凭几页泛黄的纸张就身家百万元”之类故事,无疑给这个本就不那么透明的市场平添了传奇色彩。“其实它的平均利润并不比普通商品高,不少闯入者实属误入歧途。”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更是直陈,与古玩城相伴相生的赝品问题是阻碍其发展的一大顽疾,“市场行情好的时候,赝品也有人接盘。市场萎缩之后,曾经的热钱必然选择离场。”

并不是所有撤离都是悲伤故事。主业是文玩家具的京城百年老字号“元懋翔”由栖身马甸一家大型古玩城,转场至丰台万达广场,刚步入而立之年的掌舵人曹荻明给出的理由是“寻找更大的市场”,毕竟马甸那家是一个小众圈子。他透露,开业头一年就收获“大红包”??营收增长了两到三倍,员工人数扩充一倍有余。

变!发掘文化内涵专业经营

这的确是古玩业遭遇的一道坎儿。

多位业内人士判断,形态已经走弱的古玩市场很难在短期内复苏。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对今后持悲观态度。“对虚火的行业只有适度降温,才可能让它走出病态。各方历经多轮洗牌后,还能屹立不倒的必然是有实力又专业的商家。”在艺术市场分析人士黄炜看来,国内古玩市场以前就是个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筐,今后它会走向两极分化,一端走精品化路线,甚至可能与品牌拍卖行合作推展销会;另一端是面向大众群体的工艺品市场。

求变,正成为这个已经算不得年轻的市场的主基调。不过,往哪个方向变是门大学问。有古玩城拿出整层楼引入餐饮,寄望于人气带来买气,可要将餐饮客流转化为古玩买家,绝非易事。“给人一种病急乱投医的感觉。虽说事出有因,却实在是头疼医脚。”黄炜说,过于庞杂的业态会拉低古玩城的专业度,一些资深藏家可能敬而远之。对于那些实力稍逊一筹的古玩城或是卖家,他建议可以转战互联网,选择有品牌担保的平台开设线上店铺,不仅可以化解场租成本,也迎合了不少年轻群体的消费习性,不失为一条生存之道。

由曾经红红火火,到如今被集体唱衰,曾经被视作京城一景的古玩市场到底该向何处去?季涛开出的“药方”是,走专业化运营之路。他认为,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淘宝客,在市场爆发期都只是把古玩、文玩当作可以爆炒的普通商品,只有当市场转向沉寂,人们才不得不静下心思考出路。“其实这类物品最大优势是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如何回溯本源去挖掘它,进而找到卖点,是留给市场管理者和店铺经营者的最大课题。”(记者 陈涛)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