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今日小寒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来了!这些习俗你知道多少?

2018-01-05 07:40 | 人民日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民间历来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等古谚。旧岁已近暮,新岁将登场。寒冬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今日17时49分,迎来小寒节气。

小寒是“二九”的第六天,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民间历来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等古谚。

旧岁已近暮,新岁将登场。寒冬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一个温暖的雪夜

“一个温暖的雪夜”好像是刘白羽作于20世纪50年代一篇记不得是散文还是小说的标题,“雪夜”给予一个温暖前置的标题一直萦绕我心。在东北下乡时,这雪夜的温暖是烫得烙背的炕,是火炉里火烧柴禾像火车头一样喘息的轰隆声。此时双层玻璃上融化的冰霜像是泪痕,有雪片羽毛般飘到冰碴与水汽交融的玻璃上,便瘫软成微小的水珠,变成泪痕的一部分。

童年的雪是被绵绵厚厚地包裹着像蘑菇一样的小木屋,灯光是在蓝盈盈的雪上拉出很长灯影的橙黄。那温暖的记忆是,还钻在暖暖的被窝里,母亲就把凉凉的手伸进来。“看看,”母亲说,“老天爷昨夜又做了好事。”此时从被窝口探出一只眼睛,呵气里窗玻璃已被阳光耀得发亮。母亲将衣服暖在夹层被子里,早上喝的粥装在竹壳热水瓶里,煤炉上水壶里袅袅飘着热气。这样的记忆,窗外的雪就是晶莹着的温润——让太阳照着是绵软的微微颤动的红,没阳光的地方,檐则被雪压成黑黑的凝重。童年的雪,“未若柳絮因风起”,轻盈中带有那种稚嫩的雪香,氤氲中没有气势,鲁迅所说“雨的精魄”的悲凉也体会不到。

我喜欢贾岛的“堂虚雪气入,灯在漏处残”。屋里炉火要一半已尽一半还红着,这样才能感受“狐裘不暖锦衾薄”与“雪窗休记夜来寒”。由此想,雪夜的温暖其实都是在雪的纯净中包围着的感叹,一下雪,这世界变得静了,净了。我烙印中的东北漫长雪夜,刚下完新雪,无风,空气中残留着雪的晶莹,天变成特别清朗,银妆素裹,崭新得亮到耀目的屋顶烟囱里都整齐飘着袅袅的烟,那烟在纯净的新雪之上美成那样的绛紫。皓月当空时,雪原的银亮好像都会被那月亮吸收,天地间变成那样透明空旷,你也就真正能体会南朝谢惠连《雪赋》中“月承幌而通晖”一句的味道。

节选自《四季小品》/朱伟 着

小寒三候

雁北乡:小寒之日“雁北乡”,这个“乡”是趋向,北飞雁已经感知到阳气,是为先导。

鹊始巢:小寒后五日“鹊始巢”,喜鹊噪枝,已经开始筑巢,准备繁殖后代了。

雉雊:再五日“雉雊”。雉是野鸡,阳鸟,雊(gòu),求偶鸣声,这时,早醒的雉鸠就开始求偶了,早春已经临近。

节选自《微读节气》

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

【唐】元稹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聚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腊梅香

【宋】喻陟

晓日初长,正锦里轻阴,小寒天气。未报春消息,早瘦梅先发,浅苞纤蕊。揾玉匀香,天赋与,风流标致。问陇头人,音容万里。待凭谁寄。一样晓妆新,倚朱楼凝盼,素英如坠。映月临风处,度几声羌管,愁生乡思。电转光阴,须信道、飘零容易。且频欢赏,柔芳正好,满簪同醉。

小 寒 习 俗

九九消寒,每天一笔

从元代开始,皇宫到民间都时兴“九九消寒图”,图上或是文字或是图案,但每个字(繁体字)都是九笔。每年冬至节前挂在室内,从头九第一天开始填起,逐日填廓,每天一笔。每填写完一字,便过一九,句成而九九八十一天尽。数九计数,书法描红,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里一种不错的消遣怡情的养生方法。

探梅

此时腊梅含苞待放,挑选有梅花的绝佳风景地,细细赏玩,孤雅幽香,清爽振奋。

南京:吃菜饭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的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香鲜可口。

天津:吃黄芽菜

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