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我自愿改签,子弟兵优先!"飞机乘客为战士改签感动全国

2017-12-26 20:03 | 北京晚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日前,一架由新疆阿克苏飞抵乌鲁木齐的南航航班上,承运着一名生命垂危的解放军战士。因需要占用9个座位安装担架,航班上9名乘客自愿改签,没有一人接受航空公司提供的每人650元的延误补偿。

《中国国防报》供图

日前,一架由新疆阿克苏飞抵乌鲁木齐的南航航班上,承运着一名生命垂危的解放军战士。因需要占用9个座位安装担架,航班上9名乘客自愿改签,没有一人接受航空公司提供的每人650元的延误补偿。他们说:“军人为我们守边关,我们为军人送平安。改签我的,我会感到十分光荣。”从决定民航空运到安全抵达乌鲁木齐,不到7个小时,军地携手搭建了快速生命救援通道,使重病战士得到及时救治。

这位病重的战士叫陈石,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人武部独立营的战士。 “报告副营长,炊事班战士陈石胸口疼痛,躺在床上直打滚。”11月19日晚上,熄灯号刚落,副连长张孝成气喘吁吁地冲进副营长张赟彪的办公室。“陈石,哪里不舒服?”张赟彪看到躺在床上的陈石脸色煞白。“头疼、胸闷,胸口特别疼。”陈石的声音有些颤抖。

“赶紧通知驾驶员,发动巡逻车,送县医院。”张赟彪跑回宿舍,拉开抽屉,翻出工资卡揣在衣兜里,冲了出去。坐上车,张赟彪拨出了一个电话,此时已经是11月20日零时20分。“陶部长,独立营战士陈石突发急病,情况比较严重,我们正送往乌什县医院治疗!”“全力治疗,及时报告病情!”兵团第一师人武部部长陶涛语气十分坚定。

凌晨4时许,县医院的检查结果基本确定了病情:两肺感染性病变,亚急性感染性心肌内膜炎。医生对副营长张赟彪和指导员尹恺智说,“这个病县里医院没有条件和能力治疗,必须转院。”

听到这一消息,陶涛也着急了,赶往兵团第一师医院(当地唯一的三甲医院),与领导协商转院事宜。11月20日19时40分,一师医院通过专家会诊及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专家远程会诊,诊断结果与县医院基本一样。

“这个病,师医院只能药物治疗,不具备手术条件,必须转到乌鲁木齐大医院才有治疗可能。一千公里的路程用救护车运送,时间太长,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兵团第一师医院李平副院长对陶涛说。听着李平的话,看着躺在监护室里的战士,陶涛忧心忡忡。陈石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一直没有安全感,在他心中部队就是他的家,战友都是他的亲人。陶涛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他把陈石的病情及考虑乘民航转运的想法向上级报告后,立刻得到支持。

时间就是生命。南航新疆分公司第一时间确定具体航班,制定运输方案。“CZ6870航班的乘客请注意,本次航班因承运一名病重战士,需要占用9个座位安装担架,哪位旅客有自愿改签下一个航班的请到值班经理处登记。”消息播出后,多名乘客自愿赶往登记处,“我自愿改签,一分钱补偿都不要。这次,子弟兵优先!”所有人表示,爱心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今天的航班优先保障战士的生命,把战士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机长吴吉保反复强调这句话。原定于17时30起飞的航班,推迟到18时05分起飞,只为一个战士。为了缩短登机时间,机组人员反复推演,最后决定让客梯车直接对准后舱门,这样上下飞机就可以节省14分钟时间。7个小时航空转运,60分钟的空中飞行,飞机平稳着陆,陈石被抬下飞机,迅速送往新疆军区总医院进行抢救。新疆军区总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李悟说:“随时都有可能引起脑梗、心梗,如果再来晚一点,就没有抢救的机会了。”

陈石被安排在重症医学科ICU病房。院长柳建军连夜召集全院专家进行会诊。柳院长说:“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把抢救战士的生命当做一场战役来打。”然而,一天时间过去了,陈石心脏衰竭严重,病情依然没有稳定。“我建议报告陆军卫生局,请求专家来乌鲁木齐现场指导。”柳院长说。第二天,陆军军医大学重症医学科3名专家飞抵达乌鲁木齐。专家说:“今天是陈石进行心脏手术的最佳时机,马上准备手术。”手术持续近7个小时,顺利成功。

苏醒后的陈石虽然不能说话,但他使出全身力量对着医护人员竖起大拇指,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经过术后几天时间的恢复,陈石的状态逐渐好转,心率平稳,各项生命体征良好。

就在大家为之振奋的时候,陈石病情突然出现反转。心律失常,心脏室颤,心脏骤停……“快上呼吸机,所有人员参加抢救。”周新主任现场指挥,一场生死攸关的“战斗”又一次打响。连续按压56分钟,总计电击触46次。医生再次把陈石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医学规定按压抢救30分钟不能救活即可宣布临床死亡,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他们宁愿用尽自己的全部力量,都不放弃最后一丝希望。抢救结束后,参与抢救的医生都累得瘫在地上。

从陈石发病至今一个月时间过去了,他的主治医生韩红伟在医院守护了他整整一个月,一次也没有回过家。“陈石能抢救过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他是我从医以来见过的病情最复杂、危险期最长的病人。”韩红伟看着正吹气球进行心肺功能恢复的陈石欣慰地说。

“谢谢所有关心我的人……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第三次生命,我会用剩余的生命感恩!”陈石的声音虽然很小,但低沉中蓄发了他所有的力量。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