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媒体融合不是简单“加法”

2017-11-29 21:23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近年来,我国媒体融合工作坚持以中央主流媒体为牵引、以传播技术开发为驱动、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在媒体融合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我国媒体融合工作坚持以中央主流媒体为牵引、以传播技术开发为驱动、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在媒体融合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目前,我国部分传统媒体仅将新兴媒体作为其一个分支渠道,有些是媒介内容的平台转移,未将公众号作为独立的产品和主体来打造,运作管理均由其所属报刊承担,在力量配备、人才培养、制度规范、流程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容易滋生形式主义。

警惕适应形势,急就章

用急就章形容当下部分媒体融合现象,是指为适应形势发展,而匆忙完成的作品或事情。为了抢占先机,有的新闻单位未坚持从实际出发,而是本着一种不是“我要做”而是“要我做”的被动心态,率先建立以网站为主体的所谓新媒体平台;为了摆脱面临的生存危机,有的传统媒体错误地认为纸媒必将消亡,因而放弃纸媒全身心投入新媒体,筑牢新媒体城墙;有的传统媒体单位简单地认为报网融合就是上线客户端、网站、微信、微博、手机报,接下来到处是“村村冒烟、户户点火”,可是火势自始至终不旺,烧不起来……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种适应形势发展,采取盲目跟风、急就章的粗放经营,必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性价比较低,导致同质竞争,同样的新闻产品在不断重复传播,更加毫无新意与创意可言。传统媒体向数字化转型中,也需要一个量的积累过程,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基于此,传统媒体绝不能把新媒体作为迎合形势发展需要的标牌,必须坚持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逐步探索、局部突破,全面深化、深度融合。

防止盲目投入,形象牌

所谓形象牌,即传统媒体不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并未根据媒体业态定位、读者受众特点、融合发展途径实现科学、有机、一体融合,而是为了争彩头,一哄而上,不注重效果和受众反馈,打造形象牌。这种重投入轻产出、重建设轻效果的盲目做法,即使做足形象牌,也形同虚设,中看不中用。

品牌是融媒体单位的金字招牌。主流融媒体是宣传工作的主阵地、舆论引导的主力军、凝心聚力的主心骨,不管媒体格局如何变化,其定位和导向不会变、品牌和优势不能丢。如果盲目地投入,另起炉灶、另搞一套,只会“丢了饭碗砸了锅”,劳民伤财。只有经过科学论证、反复考察,长远规划、合力投入,逐步发展、注重受众,才能在媒体融合发展上不断开疆拓土、做大品牌,给自己源源不断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使主阵地更牢固、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

切忌简单融合,“两张皮”

“两张皮”指的是相互之间原本存在必然联系或依附关系的两种事物发生游离而单独存在。这里所谓“两张皮”,就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采编人员交流合作、选题策划、联动报道上互动不多,某种情况下各自是“独立王国”,互不干预,增加了媒体有形的物质、人力成本,造成新闻资源形散而内容不聚。

总体来看,我国媒体融合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融合的深度、广度还有待开发。

如有的传统媒体创办了自己的网站,但将其作为传统媒体内容的另外一个传播平台而存在,甚至有的网站变成“僵尸”网站;有的还未转到互联网思维,局限于传统媒体加新媒体的框框,在内容传播上还处于报刊与新媒体相对分离的状态;有的报刊单位固守田园,甚至认为不搞融合发展也能维持现状,而把新媒体作为内部附属品,对外撑门面,网站束之高阁,更有甚者还搞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采编人员绩效等差;有的公众号运营中仍然采用传统媒体思维的运营模式,将全媒体简单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简单堆积,传播中简单地给一段文字配上一幅图片、三维动画、一段好听的音乐,而不是以立体、融合的思维,将报刊、网络等各种表现方式融于一体。

媒体融合关键在于传播终端的融合,如果只是简单相加,传播终端渠道再多,也只能是各自作用的简单叠加,不能实现线上传播与线下传播融合一体的发展目的。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