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穿越”回唐朝!原来唐玄宗时的马就会“盛装舞步”

2017-11-27 15:43 | 辽沈晚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考古工作者已经在朝阳市区发现唐代墓葬近200处,出土了大量文物。尤其是栩栩如生的随葬唐俑,形象、深刻地反映了盛世唐朝时的社会风貌与文化艺术水平。

图文无关

对于体胖的人曾有一种善恶意图难分的安慰,那就是唐朝以胖为美。不过只要通过对唐朝精美绘画雕塑等传世艺术品的观察很快就会明白,那说法是与楚腰、飞燕相较而言,唐朝风物的“美”顶多算是丰满。

但话说回来,这种感官甚至印象里的丰满其实直接体现着大唐在历史上的独特气质——恢宏雄浑、大气磅礴。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统一、繁荣的盛唐是进取、开放、包容的,社会各阶层都洋溢着活力与雄心。

盛世大唐更是胸怀天下,就如“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所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

这种兼容并包的气度,是大唐人望眼四海、自信的体现,而与四方的交流与融合也使得大唐的文化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虽然“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唐风采已然消散,但是今人从出土的文物中也能管窥昔时气象一二。

考古工作者已经在朝阳市区发现唐代墓葬近200处,出土了大量文物。尤其是栩栩如生的随葬唐俑,形象、深刻地反映了盛世唐朝时的社会风貌与文化艺术水平。

最早的艺术类考生

历史上文武双全的皇帝绝对屈指可数,李世民该是其中的佼佼者。但因皆关注其文治武功而忽略了他在音乐艺术方面的造诣。“秦王破阵乐”被誉为盛唐经典,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歌舞剧,表演“秦王破阵乐”,128人同时执戟披银甲而舞,可谓气势恢宏、杀气腾腾了。这个节目就是李世民亲自操刀编舞定稿的。

一开始李世民改编军歌作此乐舞以示不忘本,但随着天下大定,“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旧唐书·音乐志》)。于是决定依据上古圣贤为君主制定的“七德”,将《秦王破阵乐》改名为《七德舞》。

“乐者,太古圣人治情之具也。”所谓上行下效,也是当时没什么傻乐呵的综艺节目,音乐和音乐工作者在唐朝是十分受重视的。

最早的艺术类考生就是出自唐朝,这些特招生不用参加科举,参加的是“制科”,也就是选拔特殊人才的考试。“才膺管乐科”就是专门选拔声乐人才的。

朝廷设置了专门的乐舞机构——“太常寺”“教坊”“梨园”,集中了大批有才能的艺人,并专门负责训练、培养乐舞人才,并创作及表演音乐舞蹈和百戏等。

古人“事死如生”,活着的时候流行什么,在死后的世界也要享受什么。于是,很多唐朝人选择了随葬一支乐队。那时候的乐队有“坐部伎”和“立部伎”之分。

1999年9月,考古工作者在朝阳纺织厂北唐王君墓发掘出一组随葬坐部伎,吹拉弹唱的都齐活了。其中陶女乐俑5件,包括抚琴女俑、拨竖箜篌女俑、弹琵琶女俑、吹笙女俑和女歌俑;瓷女乐俑7件,包括敲钹俑、拍板俑、排箫俑、节鼓俑、吹管俑、女乐俑等。

“坐部伎”和“立部伎”是根据演出的需要和表演者的业务水平来划分的。可以在堂上坐着演奏的是坐部伎,在堂下站着演奏的就是立部伎。立部伎动辄上百人,而坐部伎则三人最多十二人。立部贱,坐部贵,等级分明。

《旧唐书》记载“坐部伎”演奏的曲目有“燕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乐、龙池乐、破阵乐”六部。“立部伎”演奏的曲目有“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等八部。

仪仗队都是骑马演奏

不管是坐着还是站着表演,现在也都一样,不过呢,骑着马演奏的可就稀罕了。2003年朝阳市原纤维厂8号唐墓出土了六件鼓吹俑,其中四件骑马击鼓俑、一件骑马吹排箫俑、一件吹筚篥(bì lì)俑。

最早骑在马上演奏的叫“骑吹”,就是军中的一种骑在马上演奏的器乐合奏。《汉书·礼乐志》:“骑吹鼓员三人。”后来就发展成了仪仗队的一部分。用于卤簿(简单说就是出行)仪仗与宴乐群臣等。

唐朝在太常寺中设置鼓吹署,鼓吹署有鼓吹令、鼓吹丞各1名,官从七品下,另有乐正4人,从九品下,专门负责鼓吹事宜。除皇帝、皇后、太子以外,一至四品官员也可享受鼓吹。唐代鼓吹不仅用于生前,也用于死后丧葬中。

陶俑随葬主要也是为了炫耀墓主人生前的身份、财富、精神信仰,在商周时期习惯用活人殉葬,春秋战国逐渐用模拟活人的俑来代替。

唐永泰公主、章怀太子、懿德太子等墓葬中均出土了为数不少的鼓吹俑,这是按照其品秩陪葬的,是墓主身份地位的象征。

《新唐书·仪卫上》载:仪卫,不仅是皇帝“尊君肃臣”的手段,也是高官贵戚政治地位的象征。唐代贵族出行的时候,在盛大的仪仗行列之中,会有乐队一路奏乐,甚至有歌姬舞伎一边歌舞一边前行。

唐朝鼓吹分为鼓吹、羽葆、铙吹、大横吹、小横吹五部,所用乐器主要有筚篥、排箫、鼓等。五部鼓吹各有不同的演奏曲目,总数达75种之多。

研究者称,鼓吹所使用的马同狩猎、打仗使用的马有所不同,多为小马,很少佩戴笼套等物,可能取其行进缓慢、方便演奏之故。

唐玄宗时的舞马传奇

在唐朝,骑着马演奏很平常,更厉害的是,能够让马跳舞。

“徘徊振迅,类威凤之来仪;指顾悠忽,若腾猿之惊透。”不解释一句的话,很难明白,唐玄宗时期的名相也是开元一代文宗张说诗里说的“舞马”。

2003年朝阳市原纤维厂8号唐墓里出土了四匹黄釉大马俑,它们大小形制相同,通体施黄釉,马身残存描金痕迹和红、黑彩绘痕迹。右前足抬起,其余三足立于长方形底板上。

《朝阳博物馆藏黄釉舞马俑的历史价值》一文表示,这四匹黄釉马不是普通的骏马,它们就是在史籍中记载的“奋首鼓尾,纵横应节”,舞于“勤政殿楼下”的,颇富传奇色彩的“舞马”。

《明皇杂录》 曰:“玄宗甞(cháng)命教舞马,四百蹄各为左右,分为部,目为某家宠、某家骄。”可见玄宗时期的舞马阵容相当可观,常备舞马至少能有百匹。若据《太平御览》等史料看,甚至多至四百匹。

《舞马与马舞》一文介绍说,出于观赏性和艺术性的需要,唐玄宗非常重视舞蹈主体的包装。舞马上场,一般要“衣以文绣,络以金铃;饰其鬛间,杂以珠玉”。即身披彩纹花绣的衣服,颈悬金光灿烂的铃铛,马鬃则用珍珠美玉加以装饰,极尽其富丽之态。正因这雍容华贵的仪表,“日照金羁而睛光交映,风飘锦覆而淑气相资”,无形中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旧唐书》载,每遇勤政殿宴享,通常要调用舞马三十匹表演“倾杯乐”一曲。表演时舞马随着乐曲旋律,或昂首、或摆尾、或起立、或横走,姿态诸多。高潮处,骏马微蹲后腿,口衔酒杯,尚能为玄宗寿。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中,有两件是从不出境展出的。其中之一,是一把唐代的鎏金银壶。在壶身两面,有两匹对应的鎏金骏马。马的后腿弯曲蹲坐,前腿直立,马尾高扬。马口中衔一只酒杯,脖子上系有彩带,飘洒于身后。

这把壶记录的就是玄宗朝舞马敬酒祝寿的事。

马是唐朝人的好玩伴

虽不是马背民族,但马大概是唐朝人最好的游戏伙伴了。

唐朝章怀太子墓出土过 《马球图》,唐人笔记《封氏闻见录》中也有对马球比赛的相关描述。图文互证,可知唐朝人打马球是分成两队,每队或者十人,或者九人,或者四五人,或者超过十人。唐朝马球场上有时设两个球门,有时则只有一个球门,就安放在球场中间。当时球门极小,其实就是把一块大木板竖着埋在泥地里,埋一半,留一半,木板当中挖一个直径不到半米的圆洞,马球穿过圆洞才能得分。

骑马拔河是唐玄宗发明的,他将其命名为“拖钩”:把十根缆绳绞在一起,中间挂一只银光闪闪的巨钩,两队选手各十人,每人骑一匹马,用双腿控马,用双手拽绳,旁边有人击鼓助威,马蹄声响成一片,哪一队能把巨钩拉近己方一丈,哪一队胜出。

骑马泼水是从西域小国康居传入的民俗表演类节目:每年农历十一月,长安城里的青壮男子骑马出城,上身全裸,下穿皮裤,在马上做出倒立、空翻、金鸡独立等高难度动作,同时让围观者往他们身上泼冷水。

骑马跨栏是唐初名将秦琼秦叔宝的最爱。据 《太平广记》第435卷记载,秦琼的坐骑名曰“雷驳”,待到月圆之夜,秦琼喝一碗酒,再喂雷驳一碗酒,然后骑着它玩“场地障碍赛”,一跳能跳过三领黑毡。

这可能就是有史可查的最早的马术表演了。

骑马女俑显一世风气

唐朝还贡献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从侧面也反映出了唐代社会开放程度以及妇女的地位。

在初唐到盛唐时期的墓葬中,都可以见到骑马女俑。朝阳唐墓8号墓中就出土了5件骑马女俑。

陈金梅在 《从朝阳博物馆藏女俑看唐代营州女子的服饰》指出,馆藏女俑中,穿裤子的就有18个,占全部女俑的20%之多。说明女子也同男子一样可以骑马游猎,穿裙装不便于坠镫骑马,所以女子同男子一样着裤装。

女子骑马从何时开始出现,目前就实物资料来看,最早为隋代的一个彩绘黄釉白陶弹琵琶女俑,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根据 《旧唐书·舆服志》 上的记载可以了解唐代女子骑马着装的一个发展过程:唐早期,女子出行大都要头戴幂篱。到了高宗永徽之后,头戴轻盈帷帽。武则天时期,幂篱渐渐消失,帷帽开始流行起来。而到了玄宗开元年间,女士们又流行戴胡帽,不再遮盖面容,还有的将头发也露出,“并着男装,走出家门”。

唐朝女子对于马球运动也格外钟爱。1958年陕西省西安市出土了一组(5件)彩绘陶打马球女俑,俑高32~36厘米,均为女性,着紧身服骑马。一如花蕊夫人在《宫词》一诗中生动描绘的女子击球的矫健身姿:“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

“粉胸半掩疑暗雪”、“长留白雪占胸前”。电视剧里的武则天变大头照的事可谓传得沸沸扬扬。陈金梅在文章中说,在朝阳博物馆馆藏的女俑中还出现了袒胸的形象,袒胸服已经出现,然所穿着者多是贵妇人和歌舞伎,平民百姓是不准穿袒胸服的。这种装束反映了唐代思想的开放。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