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廉价特效药总断供如何破解?

2017-11-24 07:54 | 北京日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近日,一则“白血病患儿遭遇廉价国产药短缺,进口药一瓶超千元”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对此李克强总理专门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将心比心”“特事特办”。

近日,一则“白血病患儿遭遇廉价国产药短缺,进口药一瓶超千元”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对此李克强总理专门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将心比心”“特事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已完成295万片巯嘌呤应急生产检验,并已陆续发货。

这两年,“廉价特效药去哪儿了”之问不时出现,巯嘌呤片断货并非个案。比如,牛黄解毒丸、红霉素消炎软膏、鱼精蛋白等常用的廉价药,都出现过断档,有的甚至已在市场销声匿迹。一项对全国12个城市42家医院临床用药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基层医疗机构,国家和地方增补的基本药物一般有500多种,而医院廉价药缺口已高达342种。这些药或是老百姓日常必备的基本药,或虽需求小众,却是专科急抢的救命药,而后者的短缺往往更关乎生命、牵动人心。

总理严令“特事特办”,解了白血病患儿家庭的燃眉之急,当然温暖人心,但廉价特效药短缺的问题却不能指望次次都靠批示解决。作为商品,廉价药的产销情况、价格波动受供求规律的支配。倘若完全靠市场,随着生产成本上涨、利润空间下降,药企生产积极性无疑会下降,那些价格低、用量小的药品无疑将首当其冲被“断货”。从这个意义上说,避免“救命药喊救命”的困境,尤须相关各方在“将心比心”上多用心。一方面,药企跟其他企业不同,其生产经营活动直接指向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只讲经济效益而无视社会责任,显然与企业定位不符。另一方面,在市场之手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出手统筹安排,搭建信息沟通平台以发挥“协调员”的作用,探索建立长效生产、供给机制以弥补市场手段的不足,也是正当其责。

抢救救命药,从实践角度看,建立健全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机制必不可少。就拿巯嘌呤片停产来说,相关药企负责人说是原料供应紧张所致。事实上,国内有相关原料药批准文号的生产企业仅3家,且只有1家实际在产,供给短缺早有迹象。扩大短缺药品监测范围,推动信息监测向生产和流通等重点环节延伸,无疑有助于未雨绸缪。当然,对一些特效基本药物,国家也应重点扶持,给予生产企业适当政策支持,确保基本药物供应。此外,廉价药往往“叫好不叫座”,还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联动,推进医保付费方式等改革相配合。总之,标本兼治、多措并举,廉价药就不会频频失踪。

药品有价,生命无价。及时回应老百姓的医疗关切,让病有所医的愿景稳稳落地,是为千万家庭减负的务实之举,也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