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当“慢孩子”遇上“快家长”

2017-11-13 19:11 | 成都晚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

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舒缓的语句,流淌出一幅温馨而感人的画面。然而,现实生活中,画风就突变了。别说“等上一辈子”,很多家长三五分钟都等不得,送娃儿上个学跟打仗一样,“快一点儿,快一点儿”几乎成了口头禅。然而,家长百般催促、火急火燎,孩子却慢条斯理、我行我素,为什么会这样呢?

家长哭笑不得>>

我娃儿流泪的节奏都比别个慢半拍

孟女士:女儿读小学二年级,一般情况下我都对她挺和气,偶尔发火都是因为她太磨蹭了!作业明明不多,可每天都要拖到十点多才能完成。比如,你觉着她应该开始干点儿正事了,但过了好一会儿,还是没迹象,我就一下子火了噻,就要吼她。即便是开始写了,也是一会儿干这个一会儿干那个,喝喝水,吃吃水果,上上厕所……上个月有一次,女儿居然第一个“交”了语文作业,第一次啊!当我在班级群里写下“1”,表示我们是第一个完成的,然后再写上我女儿的名字,加上“作业完成”四个字的时候,那个激动啊,手都在抖了!很多时候我都纳闷,我做啥事都利索得很,怎么就生了这么个做事拖拖拉拉的“冤家”?

李先生:儿子都九岁了,一周至少五天要我和他妈妈“一日三催”:早上上学催起床,叫第一遍没反应,叫第二遍就哼哼唧唧回你一声,叫好几遍才不情愿地起来眯着眼磨磨蹭蹭穿衣服;然后催他下楼,嘴上答应着“知道啦,马上!”还是至少磨蹭10多分钟才拎着书包出来,水都顾不上喝一口;放学后催作业,写个作业拖拖拉拉,哪怕就一点儿作业,也得跟你磨蹭到八九点才写完。这一天到晚,吼得我们嗓子都破音了,他照样慢悠悠,还能把他咋的?这样的节奏,分分钟就可能被别的孩子超越啊。越想越头大。

郭女士: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是出了名的慢性子。其实我也知道他大多数时间不是故意要磨蹭,天生就这性格,但还是压不住火。即便对他发火,他不高兴了,或是要哭,我都觉得他那个不高兴的节奏、流泪的节奏都比别的小朋友慢几拍。为了他的作业,天天被气得肝疼。没办法,放学后就给送辅导班了,但是,别的同学都能在辅导班完成,他从辅导班回家还要再写三四个小时。上周放学回来,儿子慢吞吞跟我说,学校里小朋友给他起绰号了,叫“肉加磨”。看着儿子一幅不以为然的模样,我怀疑他是不是不懂这个绰号的意思,然后问他别个为啥要给起这绰号,儿子仍然慢吞吞地说:“他们说我又肉又磨,说我走路、说话、吃东西都又肉又磨。”简直哭笑不得 ……什么方法都试过,没用。愁得我天天晚上睡不着觉!

孩子搞不懂>>

其实我已经很快了

学生明明(小学四年级):我感觉我妈妈就是个急性子,啥都要催,早上多早的就要喊我起床,有时候我听到了,也很想起,可就是很困,还想再睡几分钟。然后妈妈就生气了,超凶地喊:“喊你起床听到没?不用上学了?”我只好一边答应着“知道啦!”一边很不高兴地起床。她自己有时候也会摁了闹钟继续睡的嘛,凭啥子我就得喊一遍就起了?

学生小雨(小学三年级):我喜欢奶奶送我上学,要是妈妈送,我会挨很多批评,而且很累。妈妈走得比较快,会把我远远地落后面,然后回过头好嫌弃地跟我讲:“都几点了?你快点儿要不得?”我只好拼命地在后面赶。其实我已经比平时走快了许多,恨不得要飞起来了。每次到学校,我都累得背后都是汗,得歇好一会儿。奶奶送我就不会了,我们不用走这么快,而且也不会迟到。

学生欣然(小学五年级):我每天都能完成作业的,都不用爸妈催。但是,每次他们都还要过来唠叨几句,搞得我很心慌。比如有一次,语文作业比较少,只有一篇阅读,我就想先做数学和英语,最后做语文。但是,妈妈就说为啥子我今天做个数学做了那么久,平时十五分钟都要不了就做完了嘛。我就有点儿紧张了,然后加快速度做完。做英语的时候也一样,说我今天做英语怎么这么慢,啥时候能轮到做语文作业?简直好烦!我自己的作业,有多少、先做哪个,我自己不清楚吗?催来催去的,我根本静不下心来。

老师有种担心>>

没准不磨蹭的孩子都要被“催磨”

陈老师(小学教师):为什么说父母在孩子成长路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尤其是年幼的孩子,他们对父母或老师的话会照单全收,毕竟也没那个能力去判断对错。所以,当成年人根据自己一时的情绪或者偏见,给孩子贴上“磨蹭”标签的时候,孩子会很容易在行为上将自己塑造成符合标签的样子。没准,本来不磨蹭的孩子都要变磨蹭了。就拿上学来说,时间并没有紧迫到三五分钟就不得了的程度吧?孩子走路稍微慢点儿多正常,一个劲儿地催促孩子快走,节省个三五分钟能有好大意义?反倒让孩子不愉快、不自信,进而做事毛毛躁躁,也容易焦虑。

汤老师(辅导机构教师):我发现一些家长并不在意自己的状态,只关注孩子的状态。自己时常担心焦虑,却希望孩子淡定面对学习压力;自己总是没耐心听孩子说话,却希望孩子要乖乖听自己的话。其实,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父母先优化自己,做个榜样。比如,你希望孩子按时起床,孩子本来就没有时间观念,自制力差,再加上大人平时都很难起,那孩子在被窝里赖一会儿也是很正常的。

高老师(小学教师): 很多家长说自己孩子拖拉,多是从孩子做作业这一点说起的。其实,孩子面对作业,拖拖拉拉不肯面对,原因有很多,比如作业确实多或者有孩子不擅长的知识点,他有畏难情绪就会拖拉,这一类的拖拉是正常的,毕竟我们成年人遇到棘手的事情还都会拖拉一下,更何况孩子呢?我们需要的是接纳孩子的拖拉情绪,不要指责、批评,然后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困难。即便是不正常的拖拉,也不能一味指责,可以使用一些小技巧,比如孩子偶尔比之前速度稍快了一点,要及时表扬和鼓励。或者鼓励孩子制定一个时间计划表,并依此制定奖惩标准等,引导孩子走出拖拉状态。

梁老师(初中教师):催促孩子,一定程度上能教育孩子,帮助孩子适应外部世界。但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理念的盛行,让父母看到的只有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这些都会加大家长的焦虑,当将这些焦虑转嫁给孩子时,这其实是对亲子关系的伤害,更是对孩子的伤害。经常被父母催促来催促去,孩子会质疑自己的生活节奏,认为是自己出了问题,从而焦虑、自卑,或者自暴自弃更加拖沓。

<<专家视线>>

“磨蹭”不是孩子的错

刘传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目前整个的社会节奏很快,父母自身的节奏也可能是一种带有压力的快节奏,但是孩子,尤其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他有自己的生活节奏,是一种符合他年龄段的比较舒适的节奏。包括幼儿园和小学低段,在学校都是体验性、游戏性活动为主,所以,孩子的生活常态在学校里就是一种慢节奏的生活,跟家长自己的快节奏可能就形成一个反差,导致父母催促孩子。

其实,对于家长的催促,孩子能听进去大概有用,假如没有听进去,提得再多也没用。同样一个指令,家长一直说的话,孩子会感觉这个可能就是口头禅之类的,听多了也就无所谓了。如此下来,父母的话语权在孩子的心中会降低,孩子会觉得父母的话可以不听。而且,面对父母的各种催促,假如孩子的换位思考能力比较强的话,他很有很可能感觉自己是父母的累赘,因而产生一些负面情绪,长期下来,有可能自卑。其实,亲子真正能够在一起的时间很有限,建议父母珍惜,既然怎么的都要送孩子去上学,为什么不让这个过程变得很愉快,很温馨?比如,孩子走得很慢时,完全可以以游戏赛跑等方法让孩子跑起来,既节省了时间,你和孩子双方也都不会很冒火。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节奏偏差,有些时候是正常的。首先,孩子的注意力本来就很容易分散,父母作为隐形的监督,及时提醒、引导很有必要。其次,孩子毕竟生活阅历比较浅,对于一件事情需要多久来完成并没有概念,此时就需要父母在了解孩子身心特点、行为习惯基础上,做出一个比较恰当的预期。心理学上有个最近发展区,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一个跳一跳能够得着的地方。父母给孩子定目标的时候,不要超出他的最近发展区,避免不必要的催促。否则,一旦超出最近发展区,再催促也是无效的。再次,心理学上有“多元智能理论”,也就是说每个人的优势智能是不同的,对同样一个知识点,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同样的语文课,有些孩子语言天赋的确就强,知识接受得比较好,语文作业可能一会儿就写完了。所以,父母平时要观察和分析孩子的优势在哪儿,暂时的弱项是什么。所以,孩子的慢节奏,有自己的原因,这些原因是什么,孩子自己可能不知道。这个时候,家长与其催促或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更好的方式可能是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这也是进行家庭教育的一个时机。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