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守好融媒体环境下的记者本分

2017-10-20 17:33 | 齐鲁晚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同样不适应的还有认真做新闻的老报人。前几天,我就几个稿件跟济南的一位老编辑交流时,他感叹道:“现在记者的稿子越来越浮躁了,当然,这也不全怪记者。”

有两个例子挺有意思。一个是前段时间我去海尔集团参加了一个国际论坛,在媒体签到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媒体签到的名单上除了报纸、电台、电视、网站、APP媒体外,一些影响力较大的自媒体、网络大V也被海尔集团作为媒体邀请参加了这次国际论坛。我立即就佩服上了海尔集团的新潮视野,忽然意识到:新闻媒体怎么看待自己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企业对什么是媒体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和选择。

另一个是有一次去一个区县参加活动,到达时正好碰上宣传部门的一位主要领导,正在接受一家没有新闻采访资质但挺有名的网站青岛频道和一家影响力较大也同样没有新闻采访资质的APP类媒体的采访。同行的一位报纸的记者站站长很认真地问我:这算善用媒体吧?我也很认真地回答:当然算。旁边的一位记者调侃地说:石头也是媒体,以后有活动请块石头来参加就行了。大家哈哈一笑。

的确,从传播学的角度,石头也是媒体,比如石头上的碑文能把几千年前的事情传播到现在。不过,调侃归调侃,但这至少流露出一些新闻记者在新旧媒体冲突变局中的不适应。

同样不适应的还有认真做新闻的老报人。前几天,我就几个稿件跟济南的一位老编辑交流时,他感叹道:“现在记者的稿子越来越浮躁了,当然,这也不全怪记者。”

是的,传播格局的变化,既改变了媒体,也改变了媒体和报道对象之间的关系,自然而然的,也改变了媒体人的工作方式。

由于大部分平台媒体(比如没有新闻采访资质却转发新闻的APP)和众多的自媒体及各商业网站都可以发布所谓信息和稿件,并利用自己的媒体渠道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与此相对应的产生了两个结果,一个是这些媒体大部分都按照被采访单位的意愿发稿,媒体和报道对象之间更像合作伙伴关系。另一个就是发稿的商业化。当正规新闻媒体按照新闻规范采访发稿时,反而显得另类和不受待见,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记者角色的弱化。

很多记者跟我交流,问我:“现在记者证不需要了吗?为什么一些自媒体、APP可以发布新闻甚至采访、一些没有采访资质的网站也可以去采访?整天和这些不是记者的人一起采访好奇怪。”现实中确实有很多单位搞活动为求效果和门面,不管有没有新闻资质,呼呼啦啦弄一堆媒体来报道,面对这种情况时,我就用“社会的管理总是滞后于社会实践、会慢慢规范的”之类的话宽慰记者,同时鼓励记者们:媒体地位都是自己争取的,多写有深度、有高度的稿子,你自然就和别人不一样了。

我一直坚信,传媒技术的进步是社会繁荣的基础。目前的媒体变局,只是中国传媒业优胜劣汰、良性发展的一小步,拥抱这种变局,提高自身竞争力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从刚开始的落后到现在的领先全省,齐鲁晚报的融媒体转型艰难又果敢,齐鲁壹点新闻客户端的影响力在全国也进入第一方队。齐鲁晚报的经营不仅涉及跨界和转型,甚至做好准备转行,力争打赢媒体变局中的所有挑战。

埋头前行中猛一回头,齐鲁晚报《今日青岛》已经10周年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将这10周年作为脚下一个完美的起点吧。从现在起,一切归零。未来,继续砥砺前行。做最称职的记者,做始终用好新闻服务社会的齐鲁晚报人。

--做此文以凝心聚力,并献给齐鲁晚报《今日青岛》创刊10周年暨齐鲁晚报青岛记者站建站27周年。(王恒)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