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唤起七零八零后儿时记忆!灯塔肥皂走进社区博物馆

2017-10-19 17:29 | 法制晚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经过7年,他已在社区办公地开设老物件展室,吸引了众多长辛店居民送捐、参观。近日,社区居民捐赠的几块旧肥皂引起了法制晚报记者注意。

尹喜军展示两块老旧的肥皂藏品

法制晚报讯(记者 崔毅飞) 曾经家喻户晓的灯塔肥皂,如今走进了一家社区博物馆。在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合成公社区的老物件陈列室内,灯塔肥皂、长城肥皂算不上重量级藏品,但却让人倍感亲近。二十年前,曾经家家户户必备的灯塔肥皂彻底停产。

从2010年开始,合成公社区书记尹喜军便致力于老物件的收藏与展示。经过7年,他已在社区办公地开设老物件展室,吸引了众多长辛店居民送捐、参观。近日,社区居民捐赠的几块旧肥皂引起了法制晚报记者注意。

两块长方形肥皂上分别印着灯塔和长城两个品牌,另一半显示生产厂家——北京日化一厂。从肥皂的光泽判断,属囤放多年的旧物。

尹喜军告诉法制晚报记者,这两块肥皂是居民家中买来忘记使用,收拾屋子时才发现。于是送到了社区博物馆,作为老物件展示。

1979年-1985年,尹喜军在长辛店南关的杂货店工作,当地老百姓称该店为南杂。尹喜军回忆,当时销售的洗衣皂就是灯塔牌和长城牌。它们出自同一厂家,相比之下,灯塔的知名度更高。

据北京地方志《一轻志》记载,1949年,北京生产肥皂的个体手工作坊有800户,当年生产肥皂1428吨。经过1956年公私合营,这些作坊合并成四个肥皂生产合作社,1958年四家合作社又合并成立北京日化一厂并迁往石榴庄,生产灯塔牌肥皂。

在那个年代,每人每月凭肥皂票只能买一块。在计划经济时代,灯塔凭借着绝对优势在北京日益壮大,1990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生产肥皂3.8万吨。1995年,一大批外资企业和国产优秀品牌进入北京市场,而灯塔既不能拿出更新的产品,又没有现代营销意识,在市场竞争中完败。

1997年11月,政府决定对日化一厂实行保护性破产,曾是北京家家户户必备的灯塔肥皂彻底停产。也就是说,社区居民捐赠的这块肥皂至少有二十年的历史。

这种造型看上去有些笨的肥皂与百姓生活相伴近40年,模样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几代人洗衣服的集体记忆。

1982年出生的刘施女士告诉法制晚报记者,她小时候住在首师大院里的筒子楼。在公用洗漱间内,街坊四邻洗衣服用的都是灯塔肥皂,长城牌相对少见。她清楚记得,由于肥皂是长方形,很多人拿锯条将肥皂锯成两半使用。她小时候比较淘气,经常把长条肥皂中段卡在水池边沿,然后蹦起来一掌劈成两半。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