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一栋栋高楼 城市的年轮

2017-10-18 17:23 | 长沙晚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孩童时的我,住在韶山路上的外婆家。那是一个工厂宿舍区,宿舍楼一栋挨着一栋。青苔、野草在墙角和台阶上疯狂生长。偶有一棵大树,树下便是孩子们的游乐场。

黄汝兮

孩童时的我,住在韶山路上的外婆家。那是一个工厂宿舍区,宿舍楼一栋挨着一栋。青苔、野草在墙角和台阶上疯狂生长。偶有一棵大树,树下便是孩子们的游乐场。

在孩子眼里,整个厂区大得没有边,离外婆家很远很远,是爸妈工作过的厂房。厂房高大威武的样子,只是听说而已。

那时,我心里的长沙,只有外婆家到厂房那么大。其实,不过方圆千余米。

长大后,升入劳动路上的学校念书,单调的生活,只会被烈士公园和岳麓山的春游、秋游打破。那时,我心里的长沙,是烈士公园、岳麓山、韶山路、劳动路连接围合起来的小城。

年少轻狂的我,也曾心怀“孩儿立志出乡关,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凌云壮志。于是,选择香港求学追梦。香港11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700余万人,包容着来自全世界的人流、资讯、商品。面积不大的小城,却是世界最具竞争力的大城市之一。

香港寸土寸金,动辄上亿元的豪宅拦住了众多家庭的安居梦。所以一个2平方米的小卧室,飘窗配上高低床,要搭起三张床铺,住下3个港漂青年。

虽然每日与前沿的资讯为伍,在广袤的知识海洋中徜徉,但住在那潮湿逼仄的空间里,体味着他乡的匆忙与焦灼,离家愈久,思乡的情绪愈浓。

五年前,亲情召唤我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乡。过去的五年,作为一名房地产行业记者,我重新认识了熟悉却又有些陌生的家乡。

入职之初,我接到任务,采访德思勤城市广场。那时的德思勤还是一片繁忙建设的工地。而如今的德思勤城市广场,已造就了一个人流如织的时尚商圈,24小时书店,成为了长沙新的文化地标,全世界的时尚品牌,纷纷抢滩这片新大陆。

五年前,梅溪湖国际新城的建设如火如荼。但采访梅溪湖国际新城时,地铁还未见踪影,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仍是蓝图,梅溪湖周边几乎全是搭着脚手架的建筑和待开发的空地。而如今,梅溪湖国际新城已将“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揽入怀中,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芙蓉花开”梅溪湖畔,向全世界展示了从“一片田到一座城”的城市运营传奇。

去年,我再次回到外婆家所在的老厂区,发现工厂宿舍已被拆除。被拆迁的地方,新建起了几排米色屋顶的小洋楼,和一排红色砖墙的街边铺。

老房子变成了新房子,新房子里住进了新邻居,新铺子里开起了新店子。虽然大树下的游乐场已不复存在,但新社区里有了更大的草坪、更美的花坛、更安全有趣的游乐设施。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没有停歇。

作为一个记录者,我见证着城市发展的“长沙速度”,我心中的长沙也越来越强、越来越大。

在这五年里,全国品牌房企抢滩星城,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全新规划开发的新城区从无到有。新落成新开业的城市综合体,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新业态、新体验、新生活。绿色宜居的新标准新理念,不断刷新着长沙人对于居住的认知;不断生长、拔地而起的建筑,悄然改变着这座城市的版图与天际线。

城市在生长,每一天都有新的故事在这里发生。人们对长沙的认识和回忆,一直在不断更新。

恰如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所说:“树木依靠印记才能继续生长,人类也需要依靠印记来完成自我。” 对于城市来说,建筑又何尝不是大地之上的“年轮”,将时代与人类的印迹,镌刻在黄土之上。

踏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豪迈节奏,长沙正奋笔疾书,镌刻下一圈又一圈“城市的年轮”,将一个曾经闭塞的中部城市,变为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创意之城、文明之城。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您还未登录,目前的身份是游客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