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班级微信群有家长太“热情”:怎么办?

2017-10-17 19:33 | 华商晨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每次老师微信群里说一句话,哪怕只是最正常的布置作业,就会有家长回应:“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太棒了!谢谢老师……”

有班级微信群的家长有没有遇到下面的情况?

每次老师微信群里说一句话,哪怕只是最正常的布置作业,就会有家长回应:“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太棒了!谢谢老师……”

有的家长甚至还会延展话题,闲聊起来。老师也觉得家长的热情有压力,有的家长也会被“滴滴”的刷屏整闹心。

其实,教育部门有规定,班级微信群不能做聊天使用。

老师:非常能理解家长心情

但过度“热心”也会受不了

昨日,记者通过沈城几所学校向一些家长调查了解了中小学班级微信群的使用情况。

调查发现,对于有“班级微信群”规则的群,家长们都很讲究规矩。家长李女士说,女儿小学二年级,班级群从一年级开建,如今“班级微信群”也越来越规范了。李女士介绍,女儿一年级的时候,班主任只要在群里一说话,班级里就有一位家长总会第一时间回复,并且,不是说老师辛苦了,就说老师你太棒了,孩子太喜欢你了,其他家长看着都非常不舒服……

更有甚者,还有家长跟着也表达自己家的孩子喜欢老师之类的内容,瞬间,群里就被他们的“话题”刷屏。后来,老师立个规矩,请家长们免去一些不必要的客套话,只说与家、校有关的话题。至于谢谢、辛苦之类的,不必群里发。现在老师发布一些消息,家长们都是清一色的“收到”。

该班级的班主任老师告诉记者,以前班级群没规定的时候,每次自己发微信前都挺有压力的,不知道家长们会说什么,因为,很多家长都特热情。有一次将作业拍下来,随后,就有说“老师辛苦了”“老师太细心了”“太谢谢老师了”等等。该老师表示,非常能理解家长们的心情,但是家长们的过度“热情”,会让自己受不了,会增加太多的寒暄,不利于老师与家长间正常的沟通。

家长微信表现多种类型

目的都是为让老师关注孩子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根据班级微信群家长们的表现,家长被分为多种类型:“讨好型”“显摆型”“过度关注型”“群里争吵型”“微商型”等。

但多数家长表示,无论自己是什么型,无非是想通过自己的表现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无非是让老师对孩子关注。

微信群内最常见的类型就是“讨好型”家长,他们多数爱表达“感谢”。

一位小学三年级班主任边老师说,其实,老师发布一些作业信息等,家长们都不用回复,要不然重要的信息都被刷屏淹没了。很理解家长表达对老师的感恩和付出的认同,但真的没有必要在群里表达,这样容易影响其他家长接收信息。

有一些家长会在群里发布与老师作业无关的内容,有的会把自己的旅游照片、孩子写的字和作文发到群里求赞。这也让很多家长表示反感。这类表现被归为“显摆型”。

据家长陈女士介绍,教师节的时候,幼儿园小班的一位家长就给孩子录制一段视频,让孩子用英文跟老师说,喜欢某某老师,并祝福节日快乐。还有的幼儿园老师要求家长给孩子做凳垫,有的家长立马拍来一张照片,还说是自己手工制作的。

还有一种类型是“过度关注型”,这类家长通常表现是把一家老小都被拉进群。

记者了解到,一个幼儿园群里,有孩子的爸爸、妈妈和姥姥。通常在这个群里,爸爸妈妈不说话,都是姥姥在发言,而且总是用语音,一天中时不时地在群里问老师,孩子表现如何,早上没吃饭,麻烦老师费心;裤子穿薄了,麻烦老师看天气情况脱换。

有的家长甚至在群里争吵。家长王女士说,自己女儿因为跟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发生点小矛盾,没想到,第二天对方家长竟然在班级群里点名说自己的孩子是坏孩子,推了她女儿,导致孩子不爱上幼儿园。她说:“本以为是可以私下解决的,但把这事晒到群里总觉不妥。当时自己也气不过,就在群里理论起来。”

然而,在这些类型中,最让家长和老师们反感的是微商型。家长刘女士说,班级里有一位家长是卖化妆品的,有时候会插播一个广告,不过并没有家长理会,发几次也就销声匿迹了。

家长:希望大家都遵守规则

让“班级群”更好地发挥作用

其实,微信群已成为学校和家庭沟通很方便的工具,但是如果利用不好,反倒会给老师和家长带来一些困扰。

老师觉得家长说的辛苦、感谢之类的压力大。而家长又觉得老师说话,自己必须“接住”,有来言就得有去语。有的家长说,有时候老师发布点要求,我都得费劲脑筋想。生怕回复慢了,对老师显得不尊敬。

一位家长说:“有时,听着群里的滴滴声挺烦心,总以为有重要信息,但一打开发现是有家长在闲聊,有的是无关紧要的信息,想屏蔽吧,怕一旦有重要信息会遗漏。不屏蔽吧,有时候确实闹心。”

众多的家长表示,希望大家都能遵守规则,让这个便捷的工具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不是带来困扰。

■一些建议

通知后加“不用回复”

针对微信群建设,早在两年前,沈阳市教育局向各区教育部门发布过《有关中小学班级微信群建设的通知》,不过,这并未成为一个法规强制执行,只是提出一些建议。

其中,提到了禁止老师从事“微商”等营利性活动,禁止老师在群里通报点名、批评学生。而且,教育局在“减负提质”通知中提到,树立学科成绩是学生隐私的理念,严禁将全班学科成绩及名次发至家长微信群等公共平台。

沈阳市教育局相关人士表示,这个通知只是对老师职业的约束,这其中并没有对家长的言论和行为上有约束。如果想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们可以量身定制班级群规。

同时,给老师们提出一些建议,如果发布学生的照片,尽量让所有家长都能看到自己孩子的照片出现在班级群里。应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学生的优点。老师们不要转发不经考证的信息,千万不要造成家长不必要的担心。如果个别学生有问题可单独与家长沟通,普遍问题可以在群里与家长交流。试着在每一条通知后加上“不用回复”几个字或类似的话语,以避免大量不必要信息的骚扰。

■国内做法

上海发布班级微信群公约

不做聊天使用

针对此情况,一些外地教育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公约。

近日,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发布《静安区中小学班级微信群建设公约》(简称《公约》),已传达至部分学生与师生。

公约规定有:班级微信群依法实行实名制管理(用于识别联系对象)。群成员一般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组成,进群家长应为学生的法定监护人。班级微信群内杜绝任何形式的广告、拉票、红包、集赞等与学校、学生无关的内容。杜绝群内通报点名、批评学生、公布成绩或排名等。

今年4月,上海浦东也发布了《浦东新区教育局关于加强学校班级微信群管理的通知》。规定班级微信群仅用于学校发布通知、家校信息沟通交流,不得发布与家校联系无关的消息、言论。不做聊天使用。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