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闻名天下的“成市草”

2017-09-29 14:29 | 成都晚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战国晚期至汉代,官营漆器的生产比较繁荣,出土漆器的铭文中就标示有多种生产部门,表明当时从中央到地方均有专门制造漆器的官营生产部门。

◎林赶秋(作家、青年学者)

战国晚期至汉代,官营漆器的生产比较繁荣,出土漆器的铭文中就标示有多种生产部门,表明当时从中央到地方均有专门制造漆器的官营生产部门。比如蜀郡、广汉郡工官中制造漆器的工匠,按工种不同,分为“素工”“髹工”“上工”“铜耳黄涂工”“铜釦黄涂工”“画工”“丹工”“清工”“造工”。“素工”是与制作木胎有关的工序。“髹工”就是涂漆工。“上工”意同“漆工”,也是涂漆工。与“髹工”的差别是,“髹工”可能是初步涂漆,或者说是髹底漆,涂层较少;而“漆工”则是在“髹”的基础上再涂漆,或者说是涂面漆,涂层较多。“铜耳黄涂工”即是对杯的铜耳进行鎏金的工序,而“铜釦黄涂工”即是对盘等的铜釦进行鎏金的工序,二者鎏金的部位不同,工序性质是一致的。“画工”就是绘纹之工。“丹工”就是涂丹漆之工。“髹丹”应是在黑漆地上涂有丹漆,无纹。“髹丹画”,即包含髹、丹、画三种工序于一体。“髹画”与“髹丹画”不同。铭文为“髹画”而非“髹丹画”,则工序中即没有“丹工”。“清工”与“黄涂工”关系密切,可能是清理黄涂多余部分的工序。“造工”应负责最后收尾工作,完成这件漆器制作的最后生产任务,可能具体负责打磨、刻写铭文及清洗等项工作。诸如此类,夸而张之,即为“千工”。

西汉文学家扬雄在《蜀都赋》中曾说:“雕镌釦器,百伎千工。”就是对成都漆器的工艺和生产规模的生动描述。考古材料与文献记载可以相互印证,蜀郡、广汉郡工官确以制造釦器为主。战国时期的釦器制法,是在木胎制成时就安上铜构件;而秦代都是在木胎涂漆后,再用铜、银箍,在口沿、器壁与器底加固,或安上铜环、铺首衔环与蹄足等铜构件。

在这些秦代的木胎漆器上,有许多烙印、针刻与漆书的文字和符号,是在木胎制成后烙上的戳记,然后再涂漆,这只能是制作时搞的。针刻与漆书的文字和符号,是在木胎漆器制成后搞的。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许多秦代漆器上,如耳杯之耳下有“咸市”等烙印文字,又如椭圆奁盖外壁有“咸亭”等烙印文字,均应是“咸阳市亭”的省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秦代是设置市亭对手工业和商业进行管理的。也就是说,这些烙印有“咸市”“咸亭”字样的漆器乃是秦代咸阳市亭所管辖的漆器作坊的产品。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曾先后迁徙豪富大族及能工巧匠于秦都咸阳,因而咸阳制作漆器也是自然的事。睡虎地这些漆器的发现,使我们第一次知道秦都咸阳的漆器手工业是很发达的,它的产品大量地远销到千里之外的安陆县(今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其商品生产性质显然是很强的。

与此类似,西汉早期的湖北江陵凤凰山M168、荆州高台M2出土的一些漆器上有“成市草”“成市素”“成市饱”等烙印;湖北江陵凤凰山M8出土漆器上有“成市草”“成市素”“市府”“市府草”“市府饱”等烙印;湖南长沙马王堆M1出土的漆器上有“成市草”“成市饱”等烙印;马王堆M3出土的漆器上有“成市草”“成市饱”等烙印。其中,“成”应是“成都”的省称,“成亭”之“亭”,以及“成市”之“市”,亦应指“市亭”。而且,湖北江陵凤凰山M8出土的漆器上“成市”与“市府”戳记并见,可知“亭”“市”“市亭”“市府”的含义是一致的。成博秦汉馆“成都汉代漆器的发现”展板上显示,成都羊子山与商业街的战国墓,四川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荥经古城坪M1战国晚期至秦代墓葬中,均有“成亭”字样的漆器出土;成都凤凰山与绵阳双包山的西汉墓,乃至朝鲜平壤(古乐浪郡)的西汉墓中,均有“成市”字样的漆器出土。这些字样的漆器比蜀郡和广汉郡工官制作的漆器略早。目前考古发现的蜀郡和广汉郡工官制作的漆器,年代最早的为西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最晚的为东汉和帝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其间凡187年,基本上没有间断制作漆器。“成都汉代漆器的发现”展板以一言蔽之曰:“成亭”漆器主要为战国至秦漆器作坊产品,“成市”漆器主要为西汉初期漆器作坊产品,有“蜀郡西工”等工官称谓的漆器应为西汉中期以后产品。

战国晚期及秦代,墓葬中出土的很多漆器没有“亭”“市”等烙印文字,只在器物上刻划一些姓氏、里名或符号等,可能为民营漆器作坊产品。西汉时期民营漆器有烙印标记者,如安徽霍山县西汉木椁墓M3、M4出土的漆杯,在耳背均烙印“黄氏”印记,应为“黄氏”漆器作坊所做标记。这一时期民营漆器铭文也有刻写的,多数比较简单,一般以纤细的线条将工匠的名字刻划在最不显眼的部位,名字前多加刻“工”字。这一时期在漆器上出现了印章形式的制造者标记,有的简报说是盖的戳印,也有的简报介绍印章框为绘制的。这一时期民营漆器上也有用漆书文字标明制造年月的。东汉时期出土的漆器虽然较少,但也发现有民营制造者标记,均为漆书文字。

这种民营制造者印记也见于蜀中墓葬。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对位于成都市天回镇老官山的西汉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了4座土坑木椁墓。经对墓葬形制及出土文物的考察,确定其时代为西汉景帝、武帝时期,即公元前157年至公元前88年。这4座汉墓共出土漆木器近400件。其中木胎漆器器形最为丰富,光是“案”就有多个,它们形制相似,纹饰不同。正面均髹红漆和黑漆,装饰有卷云纹、涡云纹、圆点纹等,背面则只髹黑漆。下面说说出于椁室内的标本M1:16。木胎,基本形状为长方形,四沿上翘,平底,有四个曲尺形足。案正面髹红漆和黑漆,沿、背面及足髹黑漆。沿面饰有红漆圆点纹、云气纹、涡云纹,案盘正面红地上无纹饰,黑地上饰红色圆点纹、平行线纹、卷云纹。背面一曲尺形足内红漆写有“景氏”字样。由于尚未修复,所以没能精确测量其尺寸。梁繁荣、王毅主编的《揭秘敝昔遗书与漆人:老官山汉墓医学文物文献初识》一书的第一章第四节推测“墓主的身份”时说:“在M1出土漆器上有‘景氏’铭文,文献记载景氏曾为楚之望族,西汉初年景氏贵族迁至关中一带,后景氏一支又入迁蜀地,墓主应与此有关”。恕我不敢苟同。这“景氏”的性质应该跟安徽霍山西汉木椁墓漆杯上的“黄氏”印记一样,也该是漆器作坊所刻意留下的标记,以表明自己的专利权,如此而已。

千年以逝,时至今日,成都漆器工艺已多达数百种,常用的有50多种。一件平常的漆器艺术品,前后制作工序多达70多道,简单的也有二三十道,因此制作周期极长,一般作品需3个月时间,精品往往需半年以上甚至数年才能完成。其装饰方法主要是雕填隐花、拉线针刻、金银雕填等,特点依然十分鲜明。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