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绝不搞土地财政等!雄安公布“三原则”:释放了啥信号?

2017-09-20 09:23 | 国搜报刊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评论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张丽)“雄安新区绝对不搞土地财政,一定要考虑百姓的长远利益,绝不搞形象工程。” 日前 ,雄安新区建设的这三条原则一公布,立即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9月19日晚,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从雄安新区了解到,未来新区将在房地产方面进行创新,实行租售并举,新区就业者也将实行积分制。


图片来自网络

宣布设立雄安新区已有近半年时间,新区建设进展如何?新区究竟新在哪儿?未来又将驶向何方?这不仅是雄安当地老百姓的关切,更是全国上下的关注。

雄安新区公布建设“三原则” 创新城市发展新思路

据北京商报报道,9月19日,雄安新区管委会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雄安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雄安新区的城市发展新思路是:变土地平衡为城市平衡;变政府争利为让市民获利;变产权少数人拥有为社会共有。其中,对于各界颇为关心的住房政策,该负责人表示,初步设想,在大数据管理支撑的基础上,新区将对就业者实行积分制,即来新区工作的人都可以租房居住,工作时间长、贡献大的市民攒够一定积分,可以将住房购买下来,但在一定期限内不能出售。如果要出售房产,政府将有优先购买权,以略高于同期银行本息的价格回购,避免房屋频繁“倒手”推高房价。

“雄安新区不搞土地财政,不走房地产主导的城市发展老路,未来将在房地产方面进行创新,实行租售并举。”雄安新区管委会负责人告诉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据北京商报报道,此前,雄安曾多次对外传达新区不搞土地财政的决心。在本次发布的文章中具体对这一思路进行了解读。具体来说,不搞土地财政就是政府不再以“卖”地为主,土地使用权为政府与老百姓共有,以往的房地产开发“变身”为房产开发,开发商根据新区规划建设方案,按照市场机制进行开发建设。而建好的住房将实行租售并举制度,其中公共租赁住房所占比例将相对较大。

住房政策如何实施?将按就业者积分确定购房资格

而具体到住房政策如何实施,日前,雄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宝玲就曾向媒体透露了初步方向:“新区拟为外来创业、就业者提供租赁住房,而住房租赁超过十年可以购买,一定期限内不能出售。如果出售,政府优先以略高于同期银行本息的价格回购。”而本次,雄安新区管委会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敲定了积分购房的资格评定标准。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直言,房地产过度发达,会造成经济结构扭曲。租售并举不是雄安新区的首创,但雄安新区具备最好的实施条件。“因为其他城市大多已销售了大量的住房,在此基础上再发展公租房,衔接起来就不那么顺畅,很难做到以租为主、以售为辅。”

实施了一系列创新城市管理政策的雄安新区,势必需要一套完善的监督措施。本次雄安新区管委会发布的文章表示,目前相关部门正在探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对政府行为的全方位监管。比如,在政府管理中引入大数据高科技,对工程建设招投标等每一项决策,进行全过程信息留档,作为证据随时可以调取查看,出现问题依法问责。“而且,这些信息不是建个数据库放在里面,而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存储,可以实现永久保存。”新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区块链技术是分布式存储,具有不可篡改等特征,已经越来越多用于行政管理。

雄安新区“三原则有何意义?彰显改革担当

三条原则逐个品读,各有滋味,如果放在一起来看,就更能读出大文章。

想想看,无论是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还是完善城市化红利的再分配,亦或是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城市,这些问题尽管早已提出,但如果放在10年前,或许还引不起高度重视。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实力达到一定水平、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这些问题越来越突出,几乎成为近10年来舆论空间关注最多、讨论最多的话题。

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在规划出台前勾勒的这三条原则,与其说是针对这些具体而现实问题,不如说更彰显着整个国家关于这个时代的“问题意识”,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思路。换句话讲,雄安新区的创新与尝试,是面向未来的探索,也终将成为中国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坐标和标尺。

37年前,深圳特区成立,如果说那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吃饱饭”,那么今天雄安新区则要解决“吃得好”“吃得健康”的问题。从深圳到雄安,从对外开放、经济转轨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不同时代和阶段自有不同的课题,然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步履坚定的我们,总能闯出新天地。雄安的这三条原则,是开出的药方,更是发自内心的自信。

雄安“三变”能否突破城市发展瓶颈?

对于雄安新区的三条原则,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不搞土地财政,哪来资金推进城市建设?征地一次性完成,农民怎么长久获益?官方的最新消息,给了这些疑问以回答。解决思路可以概括为“三个变”:变土地平衡为城市平衡,变政府争利为让市民获利,变产权少数人拥有为社会共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以地生财”和“以地融资”,构成了城市“以地谋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带来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亏两头,富中间”:农民的征地补偿低于土地的增值收益,城市居民成为高房价的接盘者,而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则拿走了土地增值收益的大部分。

必须承认,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土地在其中发挥了“启动器”“发动机”的作用。上述模式推动了我国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成因,但消极影响也同样存在。如何扬长避短,是摆在雄安新区面前的课题。

了解旧模式的弊端,就更容易理解雄安新思路为什么是“三个变”。变土地平衡为城市平衡,是指政府不再主要靠卖地为生,而通过促进城市工商业发展、扩大就业水平,在税收中扩充地方政府的钱袋子;变政府争利为让市民获利,则是指不搞一次性征地补偿,更要抑制过高的房价,真正让处于两头的老百姓共同分享土地增值带来的巨大收益;变产权少数人拥有为社会共有,这一条尤为关键,是实现以上两个思路的基础。

根据新思路,未来土地使用权将由政府和农民共有,以往的房地产开发商变身为“房产”开发商,不再拥有土地使用权。这就相当于政府和农民以土地出资,折成股份,成为城市的“股东”,而房产开发商则投入资金和技术进行开发,最后土地增值的收益在政府、农民和开发商之间进行分配,大家共享城镇化发展的蛋糕。那么,踏入城市的创业者怎么分享这块蛋糕呢?新区设想采取积分制,刚开始先租房住,等工作一段时间,积分达到要求后,就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购买房屋,打消居无定所的后顾之忧。换句话说,创业者以自己的劳动作为出资,也一同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

在这个意义上,雄安新区或将再造一套新的城镇化红利分配机制。政府和百姓成为城市的“股东”,其它参与城市建设的主体,则以自己不同的资源和特质作为投入要素,最终大家共享土地增值带来的收益。这既避免了“亏两头,富中间”的不公,也为政府进行城市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

雄安新区建设的思路,正逐渐清晰。但这毕竟是初步思路,其中涉及更多具体而复杂的制度设计,需要细化落实,也需要处理政策法规的衔接问题。而在这一过程中,许多老问题绕不开,新问题也可能不断涌现。比如农民的土地由于质量、区位、用途的不同,将来产生的收益肯定不一样,怎样确保农民之间的分红更加公平?积分的规则如何设计才更加合理?农民和政府之间的分红比例又该如何确定?一系列问题虽然棘手,但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却可能是这些制度创新的最佳试验田。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有多少当初不敢想、不敢试的新举措率先在地方落地,最终推向全国。试点先行—系统评估—全国铺开,已经成为中国推进改革的重要经验和方法。而雄安所具有的独特政策资源、战略地位乃至历史方位,为尝试突破今天城市发展的瓶颈打开了空间。城市终归还是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期待雄安给出新的答案。(国搜报刊综合人民日报、北京商报、法制晚报等报道)

相关搜索:
我要评论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最热评论

刷新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