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无痛分娩普及难 多地三甲医院为什么表示不开展?

2017-09-12 07:16 | 新京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评论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美国的一套疼痛指数将疼痛按程度划分为1-10级,用一把刀将中指从中间切开的疼痛指数是9.2,而自然分娩的指数则为9.7-9.8,意味着比刀割还疼。此外,还有理论称,产痛仅次于被火烧灼的伤痛。

5月18日,北京妇产医院,男士体验生产疼痛。

产痛究竟有多痛?只有经历过生产的人才能切身体会。

美国的一套疼痛指数将疼痛按程度划分为1-10级,用一把刀将中指从中间切开的疼痛指数是9.2,而自然分娩的指数则为9.7-9.8,意味着比刀割还疼。此外,还有理论称,产痛仅次于被火烧灼的伤痛。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前院长段涛告诉记者,部分孕妇在生产中会经历最高级别的痛,即“人类能够想象和承受的最痛级别”。

无痛分娩早已在世界上存在了100多年,进入我国也已半个世纪,但目前却尚未普及。

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报告,2008年时,美国产妇采用分娩镇痛的比例便超过60%。而在中国,2015年国家卫计委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主办的“快乐产房,舒适分娩”项目活动稿件中称,“据估算,在中国无痛分娩不到10%。”

新京报记者致电北京、上海等地部分三甲综合医院,发现无痛分娩在妇产专科医院的普及度高于综合医院,民营医院普及度高于公立医院。医生称,国内麻醉医生偏少、无痛分娩手术收入低,是无痛分娩在国内难以普及的重要原因。

分娩镇痛相对安全

30岁的浙江临安人王芳(化名),2016年8月4日凌晨入住当地一家人民医院待产。她的宫口开得慢,二十几个小时里,宫缩越来越强、持续时间延长且间隔时间越来越短。她疼痛难忍,吃不下任何食物,也无法休息,整个人都蔫了。

此前,她听同事说起过无痛分娩。联想到麻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她还是有些犹豫,于是她暗下决心,“能自己生就生,疼得没力气了才最后考虑它。”

医学上一直在尝试通过物理或药物的方法为产妇减轻疼痛,比如水中分娩、导乐、针灸、按摩等,“效果最好的还是药物方法,特别是椎管内阻滞镇痛,通过腰麻或硬膜外给药镇痛。”北京某私立妇儿医院麻醉科主任南兴东介绍,这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普遍、安全性较高、镇痛效果最确切的无痛分娩方法。

无痛分娩在医学上称作“分娩镇痛”,其实就是在宫口开到两指左右介入,在腰椎棘突间隙进行穿刺,医生判断到达硬膜外腔后置入一根非常细的软管,通过软管连接止痛泵持续给药,作用于脊髓和神经根。在药物作用下,通过抑制子宫收缩产生的疼痛信号向大脑传导,减少分娩疼痛和恐惧。

直到8月5日早上6点多,王芳宫口终于开到三指,也幸运地等来了麻醉师打无痛分娩, “有点像打吊针,针打在后背脊柱上,麻药顺着背后那根管子,一点点地打进去。”上完麻药没几分钟,她就不痛了。

“使用无痛分娩,减轻开宫口时的产痛,在时间最长的第一产程令产妇得到休息,等到宫口全开时,得以攒足力气完成分娩,同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耗氧量,避免子宫胎盘血流减少,对胎儿也有利。”南兴东说。

王芳打了麻药后,在第一产程攒足了力气,2016年8月5日下午,用力了一个半小时后,她顺利完成了分娩。

并不是所有产妇都可以适用无痛分娩,事先的评估和化验必不可少。据南兴东介绍,通常考虑三个指标:第一,因为要在腰椎打麻药,需考虑是否有严重的腰椎和神经系统疾病,比如刚做过腰椎手术或有比较严重的脊柱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特别严重的情况不能做。第二,需要化验检查,如果血小板特别低则容易出血形成血肿。第三,腰部的皮肤有大片感染性皮疹也不适合做。

部分产妇和家属没有选择做无痛分娩,是对风险和副作用有所顾虑。

一次产检打消了王芳的顾虑。排队时,旁边一位孕妇问医生,打无痛分娩针是否有后遗症?医生当即回答她说,打无痛分娩针后的副作用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可怕,麻药的剂量也只是剖宫产麻药剂量的十分之一,对身体副作用没有那么大。

南兴东坦言,医疗操作都会有风险,常见严重副作用主要是腰痛、头痛头晕以及神经损伤,但“这些副作用发生概率总体上都很低,临床上会尽量预防,即使发生也是一次性的,可以痊愈的,后遗症非常罕见。”

他以自己十余年的临床经验举例,该院亚运村院区曾在2015年进行一次椎管内麻醉产妇的电话随访,近100例产妇,只有几例产妇反馈有腰痛,且主要与合并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产后休息欠佳等相关。

至于研究统计,他表示:“腰痛发生的概率文献称不足1%,头痛头晕则是千分之一的概率,而神经损伤概率则仅为万分之一。”另外,民航总医院前妇产科主任吕玉人告诉记者,穿刺失败会出血,做了药物麻醉产后也会有疼痛,但“这些都是可以恢复的,无痛分娩相对还是很安全的。”

相关搜索:
我要评论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最热评论

刷新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