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朝阜京韵的故事

2017-08-14 16:41 | 北京晚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评论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阜内大街整治提升一期工程正式启动,其目的是重塑充满人文气息的生活老街。形成于元代的阜成门内大街是北京最古老的大街之一,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

妙应寺白塔

西什库教堂

北大“红楼”

西四路口的转角楼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陈 溥

近日,阜内大街整治提升一期工程正式启动,其目的是重塑充满人文气息的生活老街。形成于元代的阜成门内大街是北京最古老的大街之一,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这条街分布着元明清等不同时期的文物,素有“一街看尽700年历史”之美誉。

事实上,早在1990年,阜成门内大街一带就被确定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而且随着近年来北京老城保护工作的推进,打造“一轴一线”文化魅力走廊成为焦点,“一轴”指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而“一线”则是指东起朝阳门,西至阜成门的朝阜大街。阜成门内大街正是“一线”的西起点。这样一来,包括阜成门内大街、西安门大街、文津街、景山前街、五四大街、东四西大街和朝阳门内大街七部分的朝阜大街,所涵盖文物景观就更为壮观——存列着白塔寺、历代帝王庙、北海公园、大高玄殿、景山、北大红楼等四十余处世界文化遗产及文物保护单位。朝阜大街也被称为北京的“历史景观长廊”。

随着阜内大街的整治提升工程的启动,朝阜大街也将以更加精致的面貌,厚重的历史底蕴呈现给世人。本期一起来看看这条“景观长廊”,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1 阜内大街,“一街看尽七百年”

现在的阜成门内大街西起阜成门立交桥,东至西四十字路口,是北京最古老的大街之一。徜徉在这条京味浓郁的老街上,你才能更深刻地感悟到北京城的古老韵味。

北京所有的城门都各自对应着一条大街,元大都平则门内的街称为平则门街。明朝正统年间,平则门改称阜成门后,城内大街也改称阜成门街。这里要提一下阜成门。北京的城门大都有专用,德胜门出兵,安定门收兵,朝阳门运粮,西直门运水等,阜成门是通往京西门头沟等产煤地的门户。明、清时北京所需煤炭,皆由阜成门进京。当年,阜成门门洞内砌有镌刻梅花的汉白玉石条,以梅谐“煤”之音,谓之“阜成梅花”,故阜成门又被称为煤门。

大约在清乾隆时期,阜成门街分为两段,从阜成门至沟沿称阜成门街(沟沿在元代是金水河,明代时河水断流成排水沟,称大明濠。清代将河边道路称沟沿。1921年至1930年改暗沟,称西沟沿。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赵登禹路),从沟沿往东至西四牌楼,称为羊市大街,因为当时这里是热闹的羊肉集市。民国年间,羊市已不存在,1956年取消羊市大街名称,这条大街统称阜成门内大街。

阜成门内大街西口不远,向北拐即可看到鲁迅博物馆。博物馆门口是鲁迅先生的汉白玉半身雕像。从雕像西侧向里走,在一条东西向的甬道北侧,有一座坐南朝北,青砖灰瓦的小院,这就是鲁迅故居。鲁迅从1924年5月25日移住这里,直至1926年8月29日离开北京。在此期间,他的母亲和朱安都住在这里。此前,鲁迅暂住砖塔胡同,由于居所条件极差,为寻找一处可以安家的住所,他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外出看房20余次,最后选中宫门口西三条21号这处小院,又向朋友借钱,凑齐800元购买了这个院落。

在这里,鲁迅创作了小说集《彷徨》,杂文集《野草》、《华盖集》等传世名作及大量翻译作品。在北京的14年间,鲁迅先后在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西直门内八道弯胡同、西四砖塔胡同以及阜成门内宫门口西三条等四处居住过。现在,鲁迅在北京的前三处居所已面目全非,旧迹难寻。只有最后一处居所还基本保持当年鲁迅居住时的原状。目前这里是国内外最大、收藏鲁迅文物最丰富的鲁迅博物馆,也是鲁迅研究中心。

在阜成门内大街西口向东望去,最吸引目光的是一座白塔。洁白的塔身在蓝天衬映下分外雄浑瑰丽,轻风中风铃传来清脆悦耳的声音,更使整座白塔显得灵动而神妙。这就是妙应寺的白塔。白塔所在地旧址是距今已千年、始建于辽代寿昌二年(公元1096年)的永安寺。历经多年的战乱,到元建大都时,殿堂大都损毁,但一座藏有释迦舍利的佛塔尚在。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决定在元大都兴建一座大型藏式佛塔。他选址建在有释迦舍利塔的永安寺内,并命尼泊尔匠人阿尼哥负责设计与施工。阿尼哥冥思苦想,精心设计了一座融印度、尼泊尔与西藏佛塔建筑艺术于一身并有创新的覆钵式佛塔造型。工程历时8年,于公元1279年竣工。

白塔落成后,京师为之震动。忽必烈大喜过望,命人从白塔向四周各射一箭,在箭的射程内,建一座大型寺院,赐名为大圣寿万安寺。建成后这里成为皇家进行宗教活动和百官习仪的中心场所,香火鼎盛。但是元末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一场特大的雷火焚毁了大圣寿万安寺的所有殿堂,只有白塔幸免。

明天顺元年(1457年)重修寺院,并改名为妙应寺至今,但人们一直俗称为白塔寺。清代对寺和白塔又多次修葺。清中叶以后寺内庙会日益兴隆。清末,白塔寺庙会与隆福寺庙会、护国寺庙会、土地庙庙会齐名,成为北京的四大庙会。除白塔外,白塔寺现存还有钟鼓楼、天王殿、意珠心镜殿等建筑。

由白塔寺东行不远,路南有一座绿琉璃瓦歇山顶的大影壁,路北就是历代帝王庙。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南京建帝王庙,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迟迟未建帝王庙,而且遣使至南京旧庙祭祀,又有诸多不便。因此,明嘉靖十年(1531年)在北京原保安寺旧址建历代帝王庙。现在这座庙中,供奉着从三皇五帝到明朝崇祯的中国历史上的一百多位帝王和七十余位功臣名将。

每年春秋两季,历代帝王庙都要举行盛大而隆重的祭祀大典,被列入国家祀典中,明、清两代许多皇帝都亲自参拜致祭。从明嘉靖到清末的三百余年间,历代帝王庙共举行过六百多次祭祀大典,明嘉靖帝,清顺治帝、雍正帝、乾隆帝等都曾亲自主持过祭祀大典。

奇怪的是,在历代帝王庙中,没有清代各皇帝的牌位,只在景德崇圣殿前,有一块雍正帝立下的无字碑。也许他是希望清王朝的功过是非任由后人评说吧。民国后,历代帝王庙为学校所占用。如今,历代帝王庙修缮后,面向社会开放,成为海内外华人祭祖炎黄、颂扬先贤的重要场所。

历代帝王庙往东不远就是广济寺。广济寺历史悠久,始建于北宋末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现在的广济寺,基本上还保留着明朝时的建筑格局。寺庙的西北隅,有一座建于清康熙年间的戒坛殿。殿内有汉白玉砌成的三层戒坛,至今保存完好,是北京城内唯一的戒坛。

在阜成门内大街路南,进锦什坊街北口,往南不远是一处伊斯兰风格的建筑,这就是北京著名的清真寺——清真普寿寺。如今,院内古木参天,建筑既有明代雄浑朴实的遗风,又略带伊斯兰风格,颇有文化价值。

阜内大街最东头就是西四十字路口。西四是西四牌楼的简称。明清时,在四个街口竖有四座牌楼。西四一带在明朝时已是繁华闹市。如今牌楼已被拆除,而在西四十字路口的西北角和东北角,各有一座转角楼,还在为人们使用。

这两栋转角楼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当初是为慈禧庆寿而建。1894年农历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后的60岁生日。为了庆祝慈禧的六十大寿,提前一年多就开始筹备。1894年7月底,正当庆典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时,日本舰队在黄海挑起事端。不久之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慈禧无奈之下,不得不下旨取消筹备六十大寿。但这时,西四转角楼已建成,因为它的底层是宽敞的大厅,二楼有窗户和看台,是一个可攻可守的制高点,两座转角楼就变成了可屯兵的处所。下转34版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我要评论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最热评论

刷新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