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李清照:一束清丽而温润的光

2017-08-07 18:35 | 成都晚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评论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李清照是山东济南人,十一世纪的八十年代,生长于大明湖畔,趵突泉边,大约十六岁,随父迁居到汴京。父亲李格非,系苏轼门下后四学士之一,官居礼部员外郎。

◎刘小川(作家)

李清照是山东济南人,十一世纪的八十年代,生长于大明湖畔,趵突泉边,大约十六岁,随父迁居到汴京。父亲李格非,系苏轼门下后四学士之一,官居礼部员外郎。李清照的童年和少女时代生活幸福,婚后养尊处优。在济南,她早慧,博览群书,能诗能琴能妖娆。体貌清瘦,个头高,很有骨感美人的韵致。倔强的性格像她父亲。她不用奔场屋(科举考试),走仕途,傲骨未经磨损。她嫁给宰相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琴瑟和谐,日子滋润,小两口展玩书画,寻觅金石珍品,发不尽思古之幽情。赵明诚是金石学家。“集古录一千卷”的欧阳修之后,宋代数他藏品最丰,具有出众的鉴赏眼光。

东京(汴梁)御街的阔绰园子,有着良好修养的美妇人我行我素,敢于顶撞正在变得邪恶的公公。宋代以孝治国,远较唐代为甚。赵挺之是朝廷拳打脚踢的好手,回家却不能“气貌威严”,李清照不吃他那一套。赵府几个儿媳妇,李清照嗓门儿最高,但不会无理取闹。她写下的一些词,被京城的道学家们视为有伤风化的“艳词”。她喝绿蚁酒,踢气球,穿戴随意,有时还赌一把“关扑”——宋代流行的游戏。李清照天脚穿大鞋,每日园子里闲逛,犹如林黛玉和史湘云的合体。兴之所至她还放声歌一曲,三寸金莲的妯娌们一惊一乍。

李清照拉着丈夫逛十里御街,随口哼出《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宰相府的少妇斜插春花招摇过市,与夫君当街调笑,玉齿大开,这简直不成体统——道学家们恨声连连,集体上书宰相大人,强烈要求她遵循妇道。然而李清照对公公的提醒、训斥一笑置之。忍不住她还要反驳强势的老头,史载:她与赵挺之“时有龃龉”。

年轻的夫妻如胶似漆,女词人的缱绻情愫掩饰不住,“无奈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晨起凭雕窗,她写下了一首《丑奴儿》,双颊赤红如同朝霞。小脚妯娌溜进她的书房偷看了,出门大呼小叫,直奔婆婆郭夫人的住处。偌大相府一百多口人,须臾传遍,传到大街上去了,好事者还书于大相国寺的墙壁。李清照居然把夫妻事写进了新词!

幸好中国有个李清照,填补了文学史的高端空缺,婀娜之身不让须眉伟男。李清照以下,找个三流女诗人也难。她写《词论》,甚至毫不客气地批评苏子瞻、柳耆卿、欧阳修。她格外推崇婉约派宗师秦少游。

宋、金联手,吃掉北辽,金兵扭头吃大宋,屠刀切下了北中国。李清照的命运被拦腰切成两半。1026年之“靖康南渡”时,陆游生,岳飞二十三岁,李清照近五十岁。《金石录后序》记载池阳江头的离别场景:“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

几十年养尊处优的李清照,披头散发三千里,舟车逃了一百天。亡夫之痛未消,灾难忽又从天而降:数以万计的文物运出洪州后全部“蒸发”。

最艰难的日子她写下长调《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语荡漾心之涟漪,词语掀起肌肤的波澜,词语也疗伤,慰藉灵魂。

李清照的苦难与国家的苦难同步,她深入自己也就深入了时代。她的生存格局大开大合,潮起潮平,归于一片光风霁月。五十岁以后她长住杭州,居小楼,日子精致,流连于美饰、美器、美酒、美词,“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她美过了六十岁,款款美向七十岁。多少往事涌逼,逃难,亡夫,失宝,再嫁,挨打,入狱……而词语收尽这一切:“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冰清玉洁这个词,形容李清照最为恰当。清丽而温润之光,照耀中国千年。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我要评论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最热评论

刷新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