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文翁兴教化蜀的故事

2017-07-29 16:07 | 成都晚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评论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从蜀王鳖灵开始,岷江玉垒山一带的水势得到初步控制,成都平原的水灾得以大大缓减,而蜀守李冰率众修成举世闻名的都江堰,使得整个成都平原成为自流灌溉农业的典范。

文翁在蜀郡兴学,大大改变了蜀地文化教育的落后面貌,以致东汉史学家班固写《汉书》要大赞“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从蜀王鳖灵开始,岷江玉垒山一带的水势得到初步控制,成都平原的水灾得以大大缓减,而蜀守李冰率众修成举世闻名的都江堰,使得整个成都平原成为自流灌溉农业的典范。到了西汉文帝时,另一位蜀守进一步扩大了农田的灌溉面积,而且还使都江堰的内江水系与沱江通联,起到了区域水资源丰枯互补的调配作用。这个蜀守叫文翁,名党,字仲翁,安徽人。自幼喜欢读书,擅长文史,尤其通晓《春秋》,曾在家乡当过小吏。

西汉时,巴蜀已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但用中原儒家的文化标准来衡量,却仍被视为尚未开化之地。就连扬雄这个出生于成都的大儒,也曾误把古蜀民众当作“不晓文字,未有礼乐”的原始人群。汉景帝末年,文翁被举荐到成都任蜀郡守,他到任后,痛感蜀地尚保留着蛮夷之风,决定兴办教育,逐步改善这里的民众素质。

文翁大兴教育,做了不少实事。首先,照顾蜀中百姓对蚕丛石室的记忆与好感,在成都城南修筑新的“石室”,用作课堂,里面供奉孔子像,栽植有柏树,此举开了中国地方官办学校的先河。其次,经过严格考核,从郡县小吏中选拔机敏有才的十余人,送至京师请“博士”培训。学成后归蜀任教,大大提高了蜀郡的师资水平。最难能可贵的是,文翁到各地视察,常从学生中挑选随行助手,让他们见习做官,同时也扩大教育的影响。学生毕业后,成绩优秀的直接派到郡县任职,次等的也可分到各乡充任文书。这样,在蜀郡形成以能入官学学习为荣的风尚,后来甚至出现了愿意自费入学者。

总而言之,文翁在蜀郡兴学,大大改变了蜀地文化教育的落后面貌,以致东汉史学家班固写《汉书》要大赞“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汉武帝对此十分赞赏,曾诏令全国予以仿效、推行。蜀郡在文翁的倡导之下,学风大盛,很快赶上了文教素来就很发达的齐鲁地区(今山东)。

东汉灵帝中平年间(184-189),学校遇火灾而遭焚毁。献帝时,一位高姓蜀守进行了重修和扩建。今成都市南大街之西,为文庙前街,前街之北为文庙后街。文庙前街北侧西段,坐落着成都市石室中学。清代的成都府文庙及锦江书院故址,现均在这个校园之内,而此校的前身正是两千年前的文翁石室。

文翁在成都去世后,人们为他树立雕像,建造祠堂,年年祭祀不绝。他的后代也留在蜀地居住、繁衍,成了地地道道的蜀人。宋代梓潼人、苏东坡的从表兄、著名的墨竹画家文同就是文翁之后,蜀人仍旧用“石室”称呼其家,称他为“石室先生”,以表示对他祖先文翁的感恩戴德。

其实,文翁兴学不仅推动了包括巴蜀在内的全国范围的地方政府大办官学的热潮,也使蜀中成为私家讲学的一个中心。严君平就是成都私家讲学第一人。君平是他的字,单名一个“遵”,为人淡泊名利,学养深厚,特别专精于《易经》《老子》和《庄子》,著有《老子指归》一书,成为了道家的经典作品。严君平每天在闹市替人算命,借机教给世人忠孝之道。当时周围风俗大变,上下和睦,就有他的不小功劳。慕名而来者众多,但他每天只给几个人算命,挣得百余钱,就收刀捡卦歇业回家,给学生讲授《老子》《庄子》的奥义。扬雄小时候就曾在他门下学习,大为赞赏他的品德情操。

又如犍为郡资中(今四川资阳)人杜抚,是位诗经学大家,教授门生千人,其中有个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赵晔弃了官来拜师,跟着杜抚一学就是二十年,音讯全无,家人误认为他已身亡,竟为他发了丧。杜抚去世,赵晔亲手埋葬了老师,才回到家乡,闭门著述,写就了《吴越春秋》等传世佳作。

成都博物馆秦汉馆内对称耸立的两方东汉石碑,也见证了蜀学的兴盛和成都文化教育的普及。此二碑均于2010年出土于成都东御街,二碑上刻文字二千有余,是我国文字较多的汉碑之一;在四川,则是现已发现的文字最多、保存较为完好的汉碑。其中一块是蜀郡太守李君的德政碑,碑上刻有800余字,阳面记述了李君的生平功绩,阴面罗列了捐款联合立碑的属官官职与姓名,今称《李君碑》。另一块记载的是李君的继任郡守裴君的生平功绩以及联合立碑的属官官职与姓名,共有1400余字,内中涉及到当时有关文教的重要内容,今称《裴君碑》。东汉顺帝阳嘉二年(133年),《李君碑》刻好后立于“殿堂”内,后因洪水倒损,裴君差人修缮并移置,与始刻于建康元年(144年)、安设于学宫之中《裴君碑》并列一处。

总体而言,两碑碑文多为歌功颂德、吹捧性文字,字里行间难免掺杂不实之词,但此二碑对研究巴蜀地区东汉历史、文化、书法、职官制度等,皆提供了新的、极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西汉晚期,成都一度成为首都长安之外最繁华的城市,盐、铁、铜、蜀锦、漆器等产品畅销各地,与洛阳、邯郸、临甾、宛齐名,号称“五都”,并均置有“市长”(此一官称一直沿用至今)。《裴君碑》碑文中恰巧有“巍巍大汉”“列备五都”等字句,正好反映了两汉期间成都的重要地位。

【延伸阅读】

博士和德政碑的意思

博士:战国时所设学官名。秦及汉初,博士的职责主要是掌管图书,通古今史事,为学术顾问官性质。汉武帝时,《易》《书》《诗》《礼》《春秋》五经皆设博士,带领弟子若干人。自汉武帝后,博士专掌经学传授,与文帝、景帝时的博士制度又有差异。

德政碑:又叫“遗爱碑”或“去思碑”,专指旧时歌颂官吏政绩的纪念碑。凡为官者清正廉洁,造福一方,曰“德政”;百姓为其刻石立碑,并在碑上刻上纪念性的文字和图画,竖立起来,作为永久的纪念,称为“德政碑”。

成都博物馆秦汉馆内对称耸立的两方东汉石碑,见证了蜀学的兴盛和成都文化教育的普及。其中一块是蜀郡太守李君的德政碑,今称《李君碑》。另一块记载的是李君的继任郡守裴君的生平功绩,内中涉及到当时有关文教的重要内容,今称《裴君碑》。

图为《李君碑》(上)和《裴君碑》(下)拓片(资料图片)

文翁兴教化蜀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我要评论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最热评论

刷新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