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茶馆2.0》里没有“茶” 只有残酷校园

2017-07-25 14:17 | 新京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评论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7月21日,《茶馆2.0》在北师大二附中的教室里分别于上午11点和下午5点,演了两场。开演前,11位观众会拿到一份《查报》,这份“报纸”实际上是《茶馆2.0》的节目册。

刘麻子(右)在《茶馆2.0》中是个“坏女孩”,她成了被欺凌的对象。

王利发(中)在《茶馆2.0》中是个女班长。

44位演员(多数为非职业演员),11位观众……导演王翀把19世纪的“茶馆”搬到了21世纪的校园里。

7月21日,《茶馆2.0》在北师大二附中的教室里分别于上午11点和下午5点,演了两场。开演前,11位观众会拿到一份《查报》,这份“报纸”实际上是《茶馆2.0》的节目册。

《查报》中的新闻摘自真实新闻报道,大部分与校园有关,包括《一学校女生在校园KTV做三陪》《湖南小学生杀死老师判决结果 湖南三名小学生杀死老师原因》《警惕“吸毒低龄化”》,以及《今日首演,44位演员,他们是谁?》等。封底是人物专访《王翀谈创新版“茶馆”:“我失败了,希望后来者成功”》,这篇报道改写自北京人艺林兆华导演于2013年的访谈,被访者换成了《茶馆2.0》的导演王翀。大意是说,戏剧应该往前发展,《茶馆》应该创新,虽然“这次创新失败了”,但应该有后来者敢于超越,排出不一样的、经典的《茶馆》。

当观众拿到《查报》那一刻,演出已经开始了。《查报》中的新闻事件与演出本身也有关联性。在这部戏里,王利发是位女班长,秦二爷成了老师,李三儿是生活委员,吴祥子、宋恩子成了纪检委员,庞总管依然是总管,刘麻子则成了染着黄发、刻有纹身的“坏女孩”。

现场 在校园里“复活”《茶馆》

《茶馆2.0》第一幕发生在课间,黑板上写着《茶馆》的主题思想、分析等,多媒体投影播放的正是人艺经典版《茶馆》影像,像是刚上了一堂关于《茶馆》的语文课。在教室里,一群穿着校服的高中生,有的在看书,有的玩手机,有的在打闹。台词依旧是老舍先生的语言,故事却发生在校园里,一开始给观众的感觉是一群学生在排演《茶馆》,但随着演出进行这种感觉就不对了。

当秦二爷以老师的姿态说出“小王,这儿的房租是不是得往上提那么一提呢?当年你爸爸给我的,那点租钱,还不够我喝茶用的呢!”像是在告诫“班长”王利发,“你这班长还想不想当了?”一种诡异的师生关系呈现在观众面前,而随着剧情深入校园“霸凌”事件也多次上演。这种台词语言与肢体行动的对立贯穿全剧,原版《茶馆》里的故事与《茶馆2.0》中的“校园霸凌”也形成了奇妙的互文关系。

第二幕发生在课余活动,常四爷穿着美国队长套装,手里拿的盾牌成了农夫帽,其他人物穿着篮球运动服、跆拳道服、朝鲜民族服饰等,像是一个Cosplay社团在进行表演。这一幕的结尾,“坏女孩”刘麻子成了被欺凌的对象,老林、老陈和两个逃兵正在欺辱刘麻子,忽然军官来了,纪检委员吴祥子、宋恩子反而指认刘麻子是“逃兵”,身为班长的王利发也只得作伪证,在众人的“就是她”呼喊声中,刘麻子被绑走。

第三幕的场景是毕业季,身穿病号服的小刘麻子(那位“坏女孩”)已经精神失常,陪她一同出现的小丁宝则是身穿白大褂的医生。在堆满书桌的教室里,班长王利发默默吃着盒饭,把头埋进书桌里,每个人过来与她道别,他们翻看照片集、毕业证,像是一切都没发生过。这一幕的高潮是拍摄毕业合影时,学生们把手中的试卷、作业抛向天空大喊着“我爱大清国,可谁爱我呀”。

■ 对话 王翀:批判现实是初衷

新京报:演出结束后,我看演员们举着你往墙上撞,他们笑了,你哭了。

王翀:对,直接泪奔了,这个戏让我想起2008年排演《电之驿站》时的质朴和纯粹,跟之前排市场化话剧的感受完全不一样。我们这个东西,谁也不给谁钱,就是一个口头契约,大家为了一件有意思的事,一块儿干。我以后可能会排更多“非职”的戏,这些学生给我的震动挺大的,比如里面有他们第一次接吻,第一次戴上隐形眼镜,看着都是一些小事,但发生在这个过程中就很感动。

新京报:最初想排《茶馆2.0》是什么时候?

王翀:2012年我在构思《雷雨2.0》的时候,就想排《茶馆》。当时方案没定,钱也不好找,还有版权问题,有段时间我一度绝望了。最初的构想还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演出样式,比如在舞台上做一个舞美的教室,那样观众能多一些。后来跟赖慧慧(策划/监制)一聊,感觉不可能有机构资助这样的演出,我们就在北京101中学试了一段时间工作坊,但是学生没有时间,又在北大附中招募学生演员,结果就招上来俩。这个戏也申请了北京艺术基金,都进了第一轮,但两次都是第二轮提前10天通知面试,我有事没能赶回来。

新京报:为什么选择在校园教室里排演《茶馆》?

王翀:一个是这个戏的观念本身是这样的,剧情也是这么设计的。

另外,茶馆跟教室有很多的相通之处,当时社会茶馆的崩溃,在当代有可能转化为教室的崩溃,或者学校的崩溃。我们做了很多研究,有些并没有写进《查报》里,比如“五部门禁止安排职校学生到酒吧夜总会实习”等,我们《查报》引用的是南京的一所学校里有了KTV,这些事情都是让人触目惊心的。批判现实是老舍先生的初衷,也是我们的初衷吧。

还有就是刚才提到的缺钱等几重原因,最终以这种方式呈现是机缘巧合。

新京报:林兆华导演说他“创新排《茶馆》”失败了,《茶馆2.0》让人看到《茶馆》继续往前走的可能性,你怎么看这次排演?

王翀:林兆华导演是我在精神上崇拜的一位导演,《查报》后面引用的就是他的访谈文章。我看了挺感动的,他竟然说自己是失败了,当然他所谓的失败因为人艺有很多的限制,但这么去说本身就挺难得。更重要的是,他是展望未来的,知道未来会有很多可能性。所以,我们这次排演《茶馆2.0》也是抛砖引玉吧,未来《茶馆》这个戏一定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 观感

一提到人艺经典版《茶馆》,大家往往会想到老舍的语言艺术,于是之、郑榕、蓝天野、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等几代演员的精湛演技,还有那个“葬送了三个时代”的主题。而《茶馆2.0》则让老舍原作的生命力在“校园里”复活了,按照这种方式,《茶馆》中的故事不仅可以发生在校园里,还可以是办公室里,工厂里,或者监狱里。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我要评论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最热评论

刷新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