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道德,是人的一种本能,因为在一个人的价值观和思想资源中,道德元素占压倒性的多数。所以,面对很多新闻和社会现象时,比如看到街上有人乱扔垃圾,人们会本能地归咎于道德缺失;看到某些老人在公共场所让人反感的言行,会从道德层面归咎于“老人变坏,坏人变老”;看到共享单车被偷,会感慨道德滑坡人心不古……人人热衷于谈论道德、事事停留于道德批判层面,这未必是好事,反而会阻止我们社会的思想进步、文明提升和制度变革。我并不是说道德不重要,更不是说不要道德,而是说,很多问题都不是单纯的道德问题,不是单靠道德批判就能解决的,否则容易忽略可以解决的真问题。
近来有关老人的坏新闻掀起了新一轮高潮,一些年轻人主导的新媒体舆论又在“吊打”老人,充满年龄歧视地大谈特谈“老人变坏,坏人变老”。老人中当然有缺德之人,也确有缺德之人变老了,但这种批评不应该变成指向一个群体的舆论暴力。近来一些受到舆论诟病的“坏老人新闻”,其实,很多都源于知识缺乏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无知。比如,广西南宁两名老人在地铁安检口拒不配合安检,还冲撞安检员——是又遇到蛮横不讲理的坏老人了吗?不是,仅仅因为他们担心安检手探扫描后会有核辐射,怕自己买的包子吃不了。还有,前些天那名朝飞机发动机扔硬币祈福的八旬老太也成了坏老人的典型,甚至受到一些网友人肉搜索。虽然扔硬币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但实质上还是因为无知,跟“坏不坏”没有直接关系。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把很多老人甩在了后面,很多新事物用他们那个年代的既有经验一时难以理解,于是就容易产生冲突。对于这类因无知导致的问题,再激烈的道德批判都没有用,只有耐心沟通并尝试理解。
谈到自己的父母时,你可能很容易被这句话所感动:你妈问你怎么用手机时别抱怨,她曾经教你怎么用勺子——不仅是对我们的父母,对这个社会的其他老人,年轻人也需要这样的耐心。让老人们跟上并理解这个时代,比一味道德批判重要得多。
谈到共享单车被偷,人们习惯性地归咎于道德缺失。近来很多媒体都报道了悟空单车倒闭后又一家共享单车倒闭的消息——“又一家共享单车倒闭,因为车被偷!光!了!”创业者受访时无奈地说:投放了1000多辆车,最后宣布停运前,每天只有不到10辆车在使用,运营人员满街找都找不到车。原来,为了降低所谓成本和盈利,投放那么多辆共享单车后竟然不装智能锁,还没有GPS定位,恐怕这些车无论放在哪里,都可能会被偷,你不能指望人人都是君子嘛。人都有魔鬼和天使的一面,只有在“无赖假设”的制度逻辑中把人当成无赖去防范,才会避免无赖的后果。这就是管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
很多景区黄金周等假期乱扔垃圾的难题,其实也很大程度上源于管理缺失——偌大景区,没有几个方便游人使用的垃圾桶;一个地点出现一点垃圾时,景区没有及时去清理,后来就形成“破窗效应”,很多游人走到这里看到地上都是垃圾,误以为这里就是扔垃圾的地儿,最终真成了垃圾堆。不从制度安排着手,不从技术和管理上去防范和引导人性,空谈道德,对着抽象的“国人”“路人”“游人”进行激烈的道德讨伐,社会问题将永远无解。
至于路人的道德问题,很多时候关键也不在于缺德和冷漠,而在环境。比如,具体到上次驻马店女子被二次碾压致死的问题,首先,这个路口没有红绿灯,司机乱开远光灯,天色昏暗视野受阻,交通极度混乱,其他路人当时如果去救,很有可能因此被碾压。深入到当时场景去分析,才能看到环境和管理的问题,而不能停留于悲剧外围,自以为正义地喊几句于事无补的道德口号。
很多问题的解决之道,都不在道德,而在道德之外的技术和制度。今天很多让我们深受其益的技术创新和制度进步,都是以道德失灵为逻辑起点的——不是寄望于道德自觉结出善果,而是用制度和技术去防范、规避人性之恶,从而提升文明。碰瓷的问题,道德说教解决不了,行车记录仪解决了。如果人人讲道德,就不需要耗费“行车记录仪”这种成本了,但想要人人成为君子所要支付的成本,比配一个行车记录仪昂贵多了。谴责电信诈骗有用吗?教骗子做人,你有这个能耐吗?
道德,如果指向一个具体的个人,也许能形成一定的压力,但当下的道德批判,往往指向一个抽象的群体,如国人、路人、游人等。你在义愤填膺地谴责路人时,路人在激烈的道德批判中幻化成一个子虚乌有的靶子,没有人会觉得自己是那个被骂的“冷漠路人”,而都站在批判者立场表演道德优越感。只有落脚于技术、管理、制度,才能指向一个具体之物,形成具体的压力。比如,点名道姓地批评某个景区的垃圾管理问题,这个景区才会在舆论压力下解决这个问题;让老人明白安检扫描不会形成有伤害的辐射,下次他就不会再与安检员发生冲突。
人人热衷于大谈道德,对一个社会未必是好事,它可能制造出对人性不切实际的期待,孵化着虚伪和谎言,使思维退化,使文明的进步受阻,妨碍着技术和制度的完善;而且,这种谈论并非指向个人内心的自省和自我约束。只有正视人性之恶和道德之软,用技术和制度去防范,才能结出道德善果。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无论是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烟眉”,还是罗敷的“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古代女...
“清宫”一时成为热门话题,故宫里的延禧宫成了很多游人“打卡”之处。当行走在红墙黄...
《官撕:冰封侠的背后》中透露,之所以拍摄第二部,是因为拍摄第一部时被公司前成员...
最热评论
刷新最新评论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