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人民日报“赶考”有啥妙招?看过你就知道了

2017-07-14 16:39 | 人民日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评论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移动传播时代的到来,强化了用户碎片化的阅读习惯,短小、精炼成为典型的内容呈现标准。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微电影凸显了自身优势,成本低、风险小、周期短、情节性强、具有病毒性传播的潜力,非常适合讲故事,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媒体报道手段。

2017年上半年已经结束。在这半年里发生了很多事,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最难忘的,可能是这半年里,他们经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高考。不只是参加高考的学生,对于整个社会乃至国家来说,高考都算的上是一年一度的大事。面对高考,各大媒体也是卯足了劲,进行报道。说到这儿,事儿姐就带大家一起看看,人民日报在今年“赶考”的路上,推出了哪些亮眼的作品。

微电影——突出情感共鸣的故事性

移动传播时代的到来,强化了用户碎片化的阅读习惯,短小、精炼成为典型的内容呈现标准。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微电影凸显了自身优势,成本低、风险小、周期短、情节性强、具有病毒性传播的潜力,非常适合讲故事,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媒体报道手段。微电影与普通报道手段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对于故事的讲述充满了情感因子,可以铺垫渲染出一般新闻报道无法表达的感性与情怀,直抒胸臆,感动受众,进而激发出受众源自心底的共鸣。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摄制的微电影《高考40年,有努力就有远方》,用三组人物高考前后的变化,讲述了高考对于人生命运的改变,昭示了梦想与努力的力量。影片中的叙事线索突出,以场景的还原与转变交代了人物的背景,铺垫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了有序的逻辑关系,具有很强的艺术张力。

稍有遗憾的是,这部微电影只有2分钟,故事情节的展开还略有些单薄,叙事逻辑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但作为一种镜头式的话语表达,这次对微电影形式的运用是全新的尝试,具有一种标杆式的意义。

什么样的电影可以称为一部好电影?本报6月22日文化版刊登了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的文章《别忘了电影是艺术》,里面提到,“哪一部电影把我还原成普通观众,让我忘记了挑剔、陷入单纯的感动,就一定是好电影”。微电影的成功也正是需要用一种独特的叙事逻辑去感动受众,引领受众去进一步思考。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入脑入心。

H5作品——强调参与互动的趣味性

由于手机屏幕尺寸的限制,移动互联时代需要一种新的数据可视化呈现方式来进行新闻报道,而H5恰恰是最合适的选择之一。

H5作品是在长图应用的基础上,增加了和用户的交互性,使用户在观看产品的同时,可以参与到产品之中,成为产品的一部分。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出品的H5作品《大侠,请重新来过》,归纳整理了恢复高考40年来的部分高考考题,形成了一份考试样卷,请网友答题挑战,并进行了个性化的分享标语设定。为了增强互动性,作品除了允许用户选择自己的高考地区,还在分享“高考”分数时,可以贴出“学霸”“学酥”或“学渣”的标签。这款体验式的H5产品,在强调趣味性的同时,也在努力营造和强调一种真实感。在追忆当年岁月的过程中,调动了人们最初的执念与回味。

H5产品是大数据分析背景下一种非常重要的报道形式。由于大数据技术的成熟,通过用户的参与和互动,媒体对用户的行为追踪成为可能,可以掌握用户的已授权个人信息、喜好、表达行为等。H5作品既可是一种有影响的新媒报道形式,又可是一扇了解和分析用户的窗口。通过对其中互动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用户使用媒介的习惯,把握用户的思考方式和行为逻辑。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我要评论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最热评论

刷新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