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柏合镇上的黄葛树

2017-06-21 14:37 | 成都晚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评论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柏合镇上没有柏树,有两棵古老的黄葛树,位于龙泉粮油实业有限公司粮站的附近,年纪都在三百岁以上。这样的树龄,在龙泉驿动辄上千年的古树一族中,算是小字辈儿了。

◎向以鲜(诗人)

柏合镇上没有柏树,有两棵古老的黄葛树,位于龙泉粮油实业有限公司粮站的附近,年纪都在三百岁以上。这样的树龄,在龙泉驿动辄上千年的古树一族中,算是小字辈儿了。我要写的这棵黄葛树和另一棵的区别在于:我的这棵树略矮,高度只有十米,另一棵则高出四米;我的这棵树胸径不足一米,另一棵已接近两米半了。两棵树最大的区别在于树型:高的那棵树,树干离地之后很快就分出了四个大的枝叉,显得有些迫不及待,占据的空间比较广阔;而低的这棵树的树冠略少,并明显向东北方向偏移——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偏移呢?这让我想起一则文坛轶事:据四川大学已故学者、文心雕龙研究专家杨明照先生回忆,民国二十四年(1935),文史大家陆侃如先生在法国巴黎大学文学院的博士资格答辩会上,一位汉学教授突然问道:孔雀东南飞,为什么要向东南飞,而不向西北飞?陆侃如从容而巧妙地回答: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这真是,神的问,得到了神的回复。如果你要问我,为什么这棵树的树冠要向东北偏移而不向西北偏移,我只有借用陆侃如先生的方式来回答了。

黄葛树又叫黄桷树(还有大叶榕树、马尾榕、雀树等别称),是一种典型的南方树种,在黄河以北看不见它的身影。西南地区,尤其是四川重庆一带多有此树。明人何宇度在《益部谈资》中就记载了黄葛树:“黄葛树,叶似桂,稍大,团栾荫数亩,冬春不凋。干则臃肿,根皆蟠露土上,至于石崖之侧,则全似不藉土生者。夔之梁万最多,惜无材用。”所述情形大致不差,唯独所记“冬春不凋”不确,黄葛树是落叶乔木,并非常绿乔木。

为何叫“黄葛”树?我们知道,黄葛为葛的一种,其茎皮纤维可以织成清凉的葛布,也可以作为捣造纸张的上好原料。东汉人赵晔所撰《吴越春秋》中载:越王自吴还国,劳身苦心,悬胆于户,出入尝之。知吴王好服之被体,使国中男女入山采葛,作黄纱之布以献之。吴王乃增越之封,越国大悦。采葛之妇伤越王用心之苦,乃作《苦之何》诗。显然,用黄葛丝织造出来的布是很名贵的,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也说:每至六月,自暑伏日起至处暑日止,百官皆服万丝帽、黄葛纱袍。所以北周庾信才在《谢赵王赉白罗袍袴启》中感叹:“披千金之暂暖,弃百结之长寒,永无黄葛之嗟,方见青绫之重。”做为藤蔓植物的黄葛,又是怎么样和树搭上关系的呢?我初步的推断是由于这种榕属树种的气根所致:那些有若游龙戏凤般的气根,放纵地交织、交缠于树身周围,看上去确实像极了藤葛。此外,黄葛树身上,如果用刀划开树皮,还会分泌出乳白的汁液,这种情形,也和葛类颇有相似之处。

黄葛树占地较多,属于大型落叶乔木,人们通常会在人流量大、地势开阔或险要的地方种植。比如寺庙、学校、官府、街市十字口或风景名胜等地,就是栽种黄葛树的好地方。寺庙中常能见到黄葛树,可能还有一个原因,黄葛树和神圣的菩提树看上去很相似,有人甚至认为黄葛树就是菩提树。柏合镇上的两棵黄葛树所生长的地方,也证明了这一点,处于人流量相对大的热闹场所。拥有几百岁树龄的黄葛树,常常成为当地的标志物:既是悠久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地理空间的核心所在。在一个乡镇里,古老的黄葛树,是人们生活的坐标,也是开放的社交活动场所。尤其是夏天,黄葛树的浓密树叶可以为人们在炎热的阳光中,截取一片宝贵的阴凉和清风,深得人们的欢喜。黄葛树下的黄昏,就成了乡村或小镇上最具怀旧色彩的故事孳生和传播中心:每一枝高柯,每一条根须,每一片叶子,每一段缝隙或洞孔,都长满了闲言碎语的舌头。

午后,我和作家龚静染夫妇以及青年诗学研究者刘菱一起,在导航的引导下,驱车准确到达柏合镇的粮店。天气特别好,碧空如洗,春阳如水。但是镇上行人稀少,且多为老人,几乎没有看见年轻人。树上,也没有鸟。这种带有些许衰败的景象,在枝叶尚未转绿的黄葛树映照之下,显得尤其突出。也许等到树荫如盖时,青春、理想和鸟儿们就飞回来了。夏天就快来了,我一定要再来看看柏合镇。

筑巢引凤,首先得有树,得有大树,好树,古树,有绿荫匝地的黄葛树,才能筑出美丽的巢。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我要评论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最热评论

刷新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