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记忆里的麦黄时节

2017-06-16 12:07 | 农民日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评论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五月的棕香还漂浮在甜甜的睡梦里,金黄的麦浪已滚滚而来。

□胡忠伟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五月的棕香还漂浮在甜甜的睡梦里,金黄的麦浪已滚滚而来。

夏收就是农民一年里头最忙最辛苦的节骨眼儿。龙口夺食,与日子赛跑,就怕暴雨突袭,就怕阴雨天长了,麦子发芽。那时,我家种着十几亩地,每年夏收,都是二三十天。姐姐上学了,只有父母亲两个人,拿着镰刀一刀一刀挥汗如雨。割得快,一天割两亩多,割完,要跑四五个来回才能把麦子拉回家。所以,每次拉麦,都是我牵牛,一趟趟下来,人困马乏。只有到了晚上拉最后一车时,我才重新打起精神,等车子装好,我就可以坐上车子了。这时候,父亲驾车,母亲牵牛,我就坐在高高的麦垛上看月亮。月光洒满小路,树影婆娑。

割完麦子,照例是碾麦。几家人凑在一个大场子里,齐心合力,这家碾完,碾那家,老牛牵着碌碡,滚啊滚啊,一圈又一圈,这时候,忙活的只是那一个赶牛人。别的人就可以闲静地坐在树荫下,歇歇手脚,抽抽烟,喝喝水,说说话。我们几个孙儿就围着祖母,听她讲故事,祖母似乎有讲不完的故事,永远吸引着我们。老牛不知转了多少圈儿,总算碾好了,就该起场了。突然,天边飘来乌黑乌黑的云,不知谁家孩子一声锐叫:“快,要下雨了!”这声音仿佛集结号,大人小孩,男男女女,蜂拥而上,一起冲向麦场,挑麦草的,拿推耙的,清扫的,装袋的,搬运的......没有谁说笑,也没有谁指挥,但大家却配合默契,紧张有序,熟练麻利地劳作着。在雨点扑来之前,满场的麦子就被安全大转移了。滚滚雷声远去,日头又露出了笑脸,这时候,就有人嘟囔开了:“这老天爷,干打雷不下雨,看把人急的……”

麦子碾完,颗粒归仓之后,庄稼人是要美美吃一顿的,家家户户都要炸油饼、吃油茶,算是犒劳自己,也是对左邻右舍乡亲的一个答谢。这油饼,要用新收的麦子,一斗一斗碾磨出来的面粉来做;这油茶,是农人用新杏仁专门熬制成的,很有营养。在乡下,管这一天叫摞麦草,就是说这活儿一结束,整个夏收才算结束。摞麦草这天,四邻八村的人都赶过来帮忙。男人们说说笑笑,一起干,一起歇息,用不了半天,一个圆圆高高的麦垛就堆成了。为防止风吹垛倒,有经验的农人,还会给麦垛打上两根草绳,把那些碾得稀巴烂的麦草,捆个结结实实。女人们则三五结伴,相邀下厨,做着丰收的盛宴。望着堆成的麦草垛,庄稼人这心里别提有多舒坦了。他们席地而坐,谝闲传,说笑话,抽烟,喝茶……就等着吃晚上那一顿油饼了。月亮上来了,香喷喷的油饼摆上了桌,一碗碗油茶端上来了,人们兴高采烈,行拳猜令,大呼小叫,用最朴素的方式庆祝着,过着自己的节日。

陆陆续续,家家户户的场院里都高高竖起了麦草垛。夏收宣告结束。孩子们呢,有的又回到了学校,有的依旧跟着大人去放牛羊。麦子,是农人的口粮,是他们活下去的希望,在靠天吃饭的年代里,他们多收一斗,就多一份希望。他们收获之后,依然不忘为国家缴粮,而且缴自家最好的粮食。他们朴实憨厚,一如这颗粒饱满、结结实实的麦子。十多年后,当我给孩子们讲《多收了三五斗》这篇小说时,我就想起了小时候跟大人收麦的情景。我也常常借此教育孩子,让他们珍惜粮食,珍爱土地,珍视农民。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我要评论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最热评论

刷新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