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乡愁何是?乡愁何用?

2017-06-14 16:48 | 成都晚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评论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近年写乡愁的诗人非常多,乡愁“何是”?诗人们也做出了各自的回答。但我可以很肯定地说,那些诗人哪怕很有名气的诗人,大多只是写出了第四首第一节,而几乎很少人写出第二节的内容。

李扬舟是写诗的高手。在《八尔湖》组诗的第一首中,其“菩萨”、“香”两个意象与第四首“上乘寺的香火”看似重复,而且此时出现这些厚重之词也为时尚早。然而李扬舟一句“侧身经过”,却弥补了他的突兀之嫌。因为“侧身”二字拥有太过丰富的内涵,或者说有着更为深刻的诗意。侧身的出现,不仅使诗之“深刻”得以显现,使这组《八尔湖》具有了特别的深度,还使这组《八尔湖》具有了某种高度。至于后来的“深鞠一躬”,“有这些偏旁指点迷津”,与“侧身”二字更是实现了无缝对接,可谓相得益彰。这进一步说明,李扬舟是一个写诗的高手。

《八尔湖》组诗五首中,第四首是其点睛之作。用逻辑语言表示,即诗人在第四首写出了乡愁“何是”与“何用”。近年写乡愁的诗人非常多,乡愁“何是”?诗人们也做出了各自的回答。但我可以很肯定地说,那些诗人哪怕很有名气的诗人,大多只是写出了第四首第一节,而几乎很少人写出第二节的内容。

“谯周守着垒卵上的蜀国/李子来大人/守着康熙皇帝的社稷/上乘寺的香火和龙楼庙残壁/守着他们的背影”。谯周和李子来,与诗人李扬舟,是三个隔着时空的人物,都与八尔湖存在地理意义上的相交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一首诗中,李扬舟通过一连串的“守着”,完成一场隔着时空的对话——先辈、社稷、祭祀之间,形成了一个紧紧相扣、互相“守护”的圆融闭合之环,这种圆融闭合状态,既是人之存在的意义所在,也正是乡愁之所以成立并富有价值的根本。

诗人之所以拥有如此深厚的乡愁,正是看到了万物之间的“守护”以及家乡一代一代先辈对故乡及社稷的守护。也因为如此,封坎庙与上乘寺的“香火”才有其存在的必然与传承的可能。同样是因为看到了乡愁这种幽邃与厚重,诗人才在这首诗最后谦逊地说“胸无大志”。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我要评论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最热评论

刷新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