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人民日报也推“神曲”:“一带一路”之歌走红网络

2017-05-22 10:57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评论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一首“超燃神曲”网络走红。这首听起来“正经又魔性”的“神曲”,正是人民日报推出的《“一带一路”之歌》。

人民日报社《“一带一路”之歌》画面活泼好看

“‘一带一路’就是大家一起来make friends

‘一带一路’就是大家一起make some fun

‘一带一路’就是大家一起make money

‘一带一路’就是大家一起来跳舞”

近来,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一首“超燃神曲”网络走红。这首听起来“正经又魔性”的“神曲”,正是人民日报推出的《“一带一路”之歌》。

同期,新华社、中新社两大通讯社也各自发布了“神曲”,用不同的曲风歌唱“一带一路”,把政策传播与民众生活完美结合起来。

别出心裁搞创作

“嘿我不是孙悟空,翻个筋斗有神功,我是你的唐三藏,相信行走的力量……”中新社发布的《“一带一路”之歌》,以大家耳熟能详的孙悟空和唐三藏代入,用简单好玩的方式,向海内外听众说明“一带一路”是什么。

中新社政文部时政记者梁晓辉,负责歌曲的整体思路,用活泼生动的形式宣传政策概念,这是中新社的第一次尝试,也是他的第一次尝试。

“我们从2月份就开始酝酿,特意成立‘百万庄创意小组’,经过数次头脑风暴,将歌词定位确定在‘一带一路’历史但又新潮的观感上。”梁晓辉对本报记者介绍,多年做乐评和唱片企划的经验告诉他,想让听众喜欢,这首歌一定要“好玩儿又好懂”。

在歌曲短片中,一对父女被歌声所吸引,穿梭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体验交通、贸易等诸多方面的便利,孙悟空、唐三藏、张骞、郑和等古丝绸之路上的标志性人物,与新时期“一带一路”上的班列、港口大桥、护照签证等意象出现在短片中,进而共同反映出古代丝绸之路与当今“一带一路”倡议的相通之处。

“我们希望通过一首歌,把‘一带一路’倡议向国内民众介绍清楚,体现‘一带一路’与老百姓的生活关系。同时,使用双语创作,希望海外受众更好地了解‘一带一路’。”梁晓辉说,“‘一带一路’既要让国人听得懂,也要让国外受众听得进。歌曲中使用了‘One for all and all for one’这样的英语谚语,拉近与世界听众的距离,向海外释放善意。”

新华社的“神曲”创作同样别出心裁。除了形式创新,新华社还邀请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音乐创作人江一燕倾情演唱,获得很多年轻人的关注。

江一燕说,在半个月前,新华社找到她,希望她演唱这首歌。她看到这首歌后特别喜欢。她坦诚地说,此类歌她没唱过,为了演唱好这首歌,她认真向他人请教,然后全身心地投入这首歌的创作中。

各有千秋获好评

3首“神曲”有着非常相似的风格:动画、中英文歌词以及丰富的中国传统和外国友人元素,用年轻化国际化的表现形式吸引大家的关注。而3首“神曲”又有着不同的特色和风格,用不同表达方式“抓住”了听众的耳朵。

人民日报的《“一带一路”之歌》通过活泼有趣的说唱对白,对“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进行解答,旋律简单、轻快又朗朗上口,有着当前年轻人喜爱的风格取向。同时,短片应用当下非常流行的扁平化设计,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力。

新华社的《Let’s go Belt and Road》,采用京剧加念白的形式,是一首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京剧与说唱、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歌曲。这个看上去有些颠覆和混搭风格的短片,实际上是在用一种通俗的方式告诉听众什么是“一带一路”。

而中新社的《“一带一路”之歌》,选择了不常见的“双副歌”形式。其中“找朋友”副歌旋律在极大程度上唤起听众的亲切感,歌词通过“找朋友”这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概念,诠释出“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

3首“神曲”一经发布,就引发了网友的热评。甚至有网友对3首“神曲”进行对比,从不同角度对“神曲”进行了解读。

有网友认为,新华社版本突出中国元素,动感足,充满能量;人民日报版本用“make friends、make some fun、make money”3个“make”解读“一带一路”的意义,让人感到耳目一新;中新社的版本好玩好懂,更有代入感。

“国际范,中国风!”网友“天道酬勤”感叹道;“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满满的时尚范儿。”网友“舰舰”这样评论;而网友“扬帆远航”的评论代表了大多数听众的心声:“3首神曲各有千秋,都喜欢!”

老外也来作“神曲”

其实,除了国内媒体推出的“一带一路”之歌,还有外国朋友也创作了“神曲”,表达对“一带一路”的赞叹。

“‘一带一路’,我说您听,齐心协力,互利共赢”,“丝绸之路,你我肩并肩,携手创辉煌”,“‘一带一路’,有你有我,大小问题,一起面对”……这是一首让不少中外友人“单曲循环”的老挝歌曲。歌词用老挝语写就,风格活泼,让人听起来就能想起东南亚国家暖暖的风情,而在绵软温柔的老挝语歌曲中,能清晰地听到“一带一路”这4个字的中文发音,酿成了一种奇妙的融合感。

该歌词曲作者维莱鹏是老挝国家广播电台文艺部副主任及知名主持人。据他介绍,最初有想法创作这首歌是在2015年底,当时想写一些表现中老两国友谊的歌曲。恰逢“一带一路”倡议,所以他以此为切入点,创作了这首歌曲。

“这个话题带有国际性,所以最终我选择以摇滚风为主,融合一些老挝的传统音乐元素,再添上一些轻音乐,混搭成了这首‘神曲’。”维莱鹏说。

维莱鹏目前正以工作交流的形式在中国担任外籍专家,他没想到这首歌曲能如此火爆。“就目前我所听到的反馈,它在老挝的反响挺好。还有好多老挝朋友来找我,想拷贝这首歌,说是也想‘循环听’。”维莱鹏希望用歌曲这样一种更轻松和大众化的方式去告诉更多老挝人这个倡议,“歌词里也有‘海陆相连’‘互联互通’‘互利合作’等内容,就是希望大家能通过这首歌对‘一带一路’有个初步了解。”他说。(王 萌)

相关搜索:
我要评论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最热评论

刷新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