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红岩》作者之一杨益言去世:红岩下涅槃 烈火中永生

2017-05-20 08:17 | 华西都市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评论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5月19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陈川处获悉,当天10点25分,《红岩》作者之一杨益言在重庆逝世,享年92岁。

杨益言

影响了几代人的《红岩》。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人物档案

杨益言

1925年生于重庆,原籍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早年参加革命工作,后被捕囚禁于重庆渣滓洞,出狱后根据其亲身经历写成《红岩》一书。

2017年5月19日10点25分于重庆逝世,享年92岁。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一部《红岩》以其理想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影响无数人,作品中表现的“江姐”形象,依然在当下有鲜活的生命力,被一代又一代读者所熟知。5月19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陈川处获悉,当天10点25分,《红岩》作者之一杨益言在重庆逝世,享年92岁。陈川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他正在杨益言先生家中,“与杨先生子女商量拟定讣告,并确定遗体告别仪式的具体地点。”

杨益言的小女儿杨小谊告诉记者,近几年,她父亲一直不能说话,“不过我们给他说话,他能听见,同意的话他会点头。回忆起《红岩》的创作,他还会流泪。”杨小谊说,父亲近期一直在住院,上周日晚上突患吸入性肺炎,导致病情恶化,不过“爸爸走得很平静”。“三年前我妈妈走了,这对爸爸的打击很大,自那之后爸爸就一直在住院。”杨小谊难掩心中的悲伤。

文学评论家评《红岩》:在当下,依然有强劲的艺术生命力

杨益言,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人,著名小说《红岩》的作者之一。杨益言早年参加革命工作,后被捕囚禁于重庆渣滓洞。出狱后,杨益言与罗广斌合著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红岩》,风靡大江南北,影响几代中国人。这本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出版奇迹。

据重庆著名文学批评家、诗人吕进向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介绍,《红岩》最初于1961年12月由中青社出版后,至今已重印超过100次,印数超过1000万册,还被译成多种外语。

小说《红岩》的主要情节集中在位于重庆的“中美合作所”,这是解放前国民党关押政治犯的监狱。杨益言就曾被关押在这里,亲身经历过敌人种种野蛮暴行。小说中塑造的江姐、小萝卜头等人物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在监狱里绣五星红旗的一幕更是堪称经典,让几代人永难忘怀。

吕进曾经发表《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经典文本——重读〈红岩〉》。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吕进说:“尽管《红岩》也有它无法摆脱的某些历史局限性,但是由于它具有比较全面的审美功能,所以依然能够活跃在当代读者的理解与感应当中。对于如何提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创作,如何提升主旋律作品的创作,《红岩》都是一个相当有价值的参照系。比如,这部小说在人物的塑造、篇章的结构上,依然有强大的示范意义。小说中塑造的人物,不管是英雄还是叛徒,其艺术形象到现在依然很鲜活,被包括年轻人在内的大众读者所熟悉。这说明,这部文学作品在当下依然有其强劲的艺术生命力。对当下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来说,依然值得年轻后辈作家们学习。”

后辈回忆杨益言:性格实在,严肃严谨,典型的工科男

近年来,很少见到杨益言先生公开露面,也鲜有见到他出版新作。吕进对此表示:“杨先生近年来身体状况很不好。近年重庆开作代会,他作为重庆市作协荣誉主席,也由于身体状况没有出席。”

“不过,在早些年,在先生身体还好的时候,我们接触比较多。”吕进说,“先生毕业于同济大学工科,性格非常实在,很严肃、很严谨,原则性比较强。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典型的工科男。”2017年4月,吕进在华西都市报上发表文章《记重庆的几位前辈作家》,其中首先提到的就是杨益言先生,“1996年,在北京举行第五次作代会。那个时候,重庆还没有直辖,四川是一个代表团,我和阿来住一个房。阿来还没有成为阿主席,是一位有成就的青年作家。那间房临街,我从来睡眠很好,并不怕吵闹。不知出自会务组哪位细心人的考虑,第二天把我换到不临街的房间,那间房住的另一位代表就是杨益言。虽是熟人,但彼此都忙,没有细谈的机会。开会的这几天,就是交谈的黄金机会了。作为长辈,他对我有不少点拨,至今难忘。”

2001年,杨益言和罗广斌夫人胡蜀兴,决定把小说手稿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当年6月在北京芍药居举行仪式,吕进也受邀参与操办此事。吕进还讲述了一个细节:“由于我在重庆直辖后已出任市文联主席,没有再在市作协兼职,被认为是‘文联的人’,是否邀我出席就有争议。杨益言坚持必须邀我前去,以工科男的固执,一步也不退让。”

重庆市作协主席陈川:“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永不过时”

《红岩》小说问世后,引发轰动,先后被改编成话剧、歌剧、电影、连环画等各种不同的文艺形式。比如电影《烈火中永生》和豫剧《江姐》,在几代中国人中拥有大量的读者。重庆市作协主席陈川表示,一部《红岩》教育了几代人,“到现在,《红岩》几乎年年印刷出版,发行量经久不衰,继续影响着读者。”陈川说,《红岩》可以被视为珍贵的文学遗产,“当年,一部《红岩》轮流读,影响巨大。如今,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任何时候,理想主义、英雄主义,都是可以鼓舞人的,永远不过时。年轻人还是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

在重庆著名诗人、70后作家李海洲的印象中,“江姐的故事,在全国都家喻户晓。在重庆,更是深入人心。其中描述的一些场景,重庆人更有感触。据我了解,像渣滓洞、白公馆这些地方,成为红色旅游的经典地点,跟《红岩》这本小说的巨大影响有很大关系。可以说,这部小说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文学范畴。可以说,当文学与历史交融,‘红岩’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特定的精神符号,‘红岩精神’已成为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的代名词。”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我要评论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最热评论

刷新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