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发现名流大家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2017-05-11 19:29 | 法制晚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评论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原以为《红楼梦》里的调包计多少带点艺术夸张,婚姻大事岂可调来换去如“过家家”?不想,这事儿在早先还真有现实版。

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杂志创刊号,其名字来源于昔日恋人周吟萍的英文名“violet”(紫罗兰)

张恨水新婚当天挑开头盖才发现新娘家用了调包计

原以为《红楼梦》里的调包计多少带点艺术夸张,婚姻大事岂可调来换去如“过家家”?不想,这事儿在早先还真有现实版。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岭头乡黄岭村人,出生于江西广信小吏家庭。17 岁丧父,全家生计皆靠母亲缝补维持。1914 年春,旧书馆出身的张心远入南昌补习学堂。“恨水”为笔名。青年时代,他任小报编辑,感叹事业无成,壮志难伸,命运多舛,年华似水,从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中化出笔名。

儿子大了,母亲着急聘亲,选媳徐文淑。母亲知道张恨水心高气傲眼不低,特坐独轮车前往女家相亲,见姑娘十分可爱,端庄清秀,模样不错,心灵手巧,一手好针线。张母对姑娘满意极了,马上订下这门亲事。

张恨水受过新式教育,渴望浪漫的自由恋爱。可百事孝为先,且身为长子,得为弟妹作则立范。婚事既已订下,亲戚的礼也送来了,他不能丢母亲的脸,不敢承担不孝罪名。

结婚那天,张恨水心里矛盾重重。新娘被人搀扶进门,突然发现衣冠楚楚的新郎官不见了。全家上下乱成一团,客人也纷纷帮着到处寻找,最后总算在村外小山上找到。在母亲与客人的软硬兼施下,张恨水被迫与新娘拜了天地,进了洞房。等到挑开头盖,这才发现新娘竟是个丑姑娘!原来,徐家卑鄙地用了调包计,相亲时用漂亮的二姑娘,上轿的才是真正的大姑娘。张母懊恼不已,跌足后悔莫及。按当时规矩,姑娘既已迎娶进门,哪有退回去的道理?

包办婚姻使张恨水深为痛苦,屡次离家,宁可在外漂荡,不肯回家。不过,祸福相倚,东失西拾,包办婚姻对张恨水也有不小“功劳”——使他成为言情小说名家。说起来,鸳蝴派作家大都婚恋不幸。徐枕亚、周瘦鹃、张恨水,均受缚于礼教,是鸳蝴派作家不能自由恋爱的三大典型。

清末民初,深受包办婚姻之苦的名家还有胡适、鲁迅、郭沫若、萧红。进士后代张申府,火车上偶遇心仪少女,父母说亲,家里也安排好一切,张申府签好所有文件,但娶回来的新娘竟不是那位姑娘。“我觉得受了欺骗,也觉得自己为什么这样不能自主。这新娘完全没有吸引力,非常愚笨。”时隔66 年,88岁的北大哲学教授张申府说起此事,仍然满面怒容。

张申府后为中共最早的三名党员之一,真正的生活伴侣为五四名女刘清扬。

“恋爱自由”之所以深得一代青年之心,成为五四思潮标志性口号之一,实合青年集体利益。那会儿,封建意识还较强大,老一代承袭“包办”传统,年轻一代则从西式小说中得了“自由”理念,代际观念差距甚大。社会大转型,势必演化为两代人的激烈冲突。如此这般,宣扬婚恋自由的言情小说也就因了时代需求,广为流布。当年就有人估计,言情小说占民初小说总数十之八九。

周瘦鹃拼命写作,希望向吟萍之父证明他瞎了眼

周瘦鹃(1895-1968),名噪一时的鸳蝴派大将,原籍江苏吴县,生于上海,家贫少孤。父亲乃内河江宽号轮会计,得鼓胀病(血吸虫或黄疸积聚)而逝,瘦鹃时六岁。家贫如洗,无以为殓,亲戚凑的棺木钱。周母含辛茹苦为人缝补,用女红勉强维持四兄妹生活,节衣缩食一直供瘦鹃读到中学。

穷困激发催化少年周瘦鹃改变命运的愿望,并从母亲那里接受了“书中自有黄金屋”,发愤攻读,希望结束贫穷,使母亲和自己过上富裕生活。私塾、小学、中学,周瘦鹃一路成绩优异(免交学费),16 岁入沪上著名的民立中学(私立)。

一年暑假,他用点心钱从书摊上购得一本同盟会在东京出的杂志,又见《小说月报》广告征稿。他花了一个月,将一则法国恋爱故事改编成五幕剧本《爱之花》,笔名“泣红”,瞒着家人投出去,悄悄伸长头颈等消息。不久,《小说月报》编辑回信说采用了,送来16 块银洋稿酬。全家欣喜若狂,16 块大洋可买好几石米呢!青年周瘦鹃朦朦胧胧看到人生出路。剧本《爱之花》发表后,名伶郑正秋、汪优游改编为《英雄难逃美人关》,公演于汉口,大红大紫。

辛亥那年,瘦鹃因成绩优异,中学提前毕业,留校任教。每天去西门民立中学的路上,经常会看到一位风姿娟然的邻校女生,心生爱慕。苦于社会环境,男女社交不能公开,只得埋爱心底。恰巧,那位女生所在的西门务本女学举行校庆,邀请邻校同人参加。女学表演新剧,女主角正是那位心仪女生。一打听,才知叫周吟萍,英文名“violet”(紫罗兰)。一番犹豫、忐忑,瘦鹃狠下决心写了一封情书。周吟萍对周瘦鹃亦因阅文识名早有好感,立即回信。从此鱼雁频传,互吐衷情,吟萍将其所作《探梅赋》寄给瘦鹃,瘦鹃大为倾倒,爱意更深。

随着关系密切,周瘦鹃托人提亲。吟萍之父为松江名绅,家资丰饶,根本瞧不上寒门窄户的周瘦鹃,无论女儿如何哭闹,坚不让步,反为她找来富家公子许某。吟萍几次抵抗均告失败,只得暗中饮泣,感叹命苦。出嫁那天,周瘦鹃也被邀去喝喜酒,见吟萍默默独坐新房,手里不断抚摸瘦鹃所送浅绿手套,两人肝肠寸断。

婚后,吟萍为避许某,立即投奔供职津浦路的兄长,赴南京工作,一年多不与许某同房,却与瘦鹃暗中通信。此时,名分已定,覆水难收,吟萍垂死挣扎而已,但却深深影响周瘦鹃,刻骨铭心啊!

因穷失爱,极大刺伤周瘦鹃,脱贫致富的愿望更强烈了。他拼命写作,希望换来金钱名声,向吟萍之父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他瞎了眼。动力如此强大,周瘦鹃勤勉加力,小说写作越来越上道,很快成为红极一时的大作家,名利双获。中国现代文学史只要提到鸳蝴派,不可能不提到周瘦鹃。想来,吟萍父亲一定生悔,只怪有眼无珠错失“金龟婿”,弄得女儿厌厌弃弃一生失欢。

他的原配死了,“紫罗兰”的丈夫也死了,他们却并未结合

这段痛心彻肺的失恋史,作为人生缺失性体验,长期渗透于周瘦鹃的创作中。其文集命名《紫罗兰集》《紫罗兰外集》《紫罗兰庵小品》《紫兰小谱》《紫兰芽》等,所编刊物名为《紫罗兰》《紫兰花片》《紫罗兰言情丛刊》,其家亦名“紫罗兰小筑”,叠石为“紫兰台”。他从不讳言:我之与紫罗兰,不用讳言,自有一段影事,刻骨倾心,达四十余年之久,还是忘不了……我往年所有的作品中,不论散文、小说或诗词,几乎有一半儿都嵌着紫罗兰的影子。

1930 年代,他特地将张恨水请到“紫罗兰小筑”,取出他与吟萍小姐的所有信件,详细介绍恋爱经过,恳请张恨水以此为原型创作一部小说。张恨水衔命而作,这就是后来发表在《申报》上的《换巢鸾凤》。

1964 年,70 岁的周瘦鹃致函女儿:

你总该知道,我从十八岁起,就爱上了紫罗兰,经过漫长的五十二年,直到今年七十岁,仍然死心塌地爱着它。正如诗人秦伯未先生赠我的诗中所谓“一生低首紫罗兰”。……我为什么这样念念不忘紫罗兰呢?你当然知道象征着我所刻骨倾心的一个人的。花与人,人与花,早已混为一体,而跟我结成毕生以之的不解缘了。

失恋之力,在周瘦鹃身上表现得格外强劲,令人感叹不已,这证实了弗洛伊德的“力比多”(Libido)——性爱乃人生各项事功之“第一动力”。周瘦鹃变压力为动力,化悲剧于文学,走出了独特的“紫罗兰人生”。

江阴胡山源(1897-1988)的《文坛管窥》,揭出周瘦鹃“紫罗兰”的另一面。1950 年夏,胡山源到苏州学习“土改”,周瘦鹃邀他家宴,见到周妻:似乎要比他小上二三十岁……他的原配死了,“紫罗兰”的丈夫也死了,他们却“尔为尔、我为我”,并未结合。因此我有些奇怪,为什么不“有情人终成眷属”呢?

胡山源的疑惑也是所有周瘦鹃小说读者的疑惑,为什么不“有情人终成眷属”呢?那样刻骨铭心,那么情深似海,为何“万事俱备”,不行“大团圆”呢?莫非言行难一乃人性无法克服之弱点?莫非此一时彼一时,“紫罗兰”毕竟人老珠黄,难敌年轻二三十岁的小妹……

1949 年后,周瘦鹃为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每次上京开会,必撰文称颂“新社会新气象”。1968 年,张春桥对苏州两派头头说:“你们只是自己打,为什么现放着一个周瘦鹃,不斗一斗!”73 岁的老人听到风声,第二天就跳了井。

《翻书党:打捞历史的细节》

作者:裴毅然

定价:49.80元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3月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我要评论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最热评论

刷新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