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为科研拿自己实验 网友:解放军了不起!

2017-05-05 14:29 | 解放军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评论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晚上七点半回到家,刘尚合照例一头钻进了书房。正在做传统面食柿子饼的老伴赵香莲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不知道时间,他根本不知道时间。”听了老伴的唠叨,刘尚合一笑了之。

为科研拿自己实验

刘尚合,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静电安全工程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中国静电研究与应用重大贡献奖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军优秀教员、全军英模代表,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晚上七点半回到家,刘尚合照例一头钻进了书房。正在做传统面食柿子饼的老伴赵香莲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不知道时间,他根本不知道时间。”

听了老伴的唠叨,刘尚合一笑了之。对他来说,如果生命中有个抹不去的符号,那一定是激情。50多年的科研之路,心中不断涌动的激情让刘尚合忽略了时间,忽略了年龄。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静电安全工程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刘尚合一直都在与一个“幽灵”战斗。这个“幽灵”叫静电,它来无影、去无踪,却频频扮演“杀手”角色,导致电发火装置及易燃易爆物意外发火、爆炸,令人防不胜防。

刘尚合与静电结缘于30多年前。1983年,在军械工程学院从事基础物理教学的刘尚合被国内外一连串由静电引发的伤亡惨剧所震惊。身为军人的刘尚合敏锐地意识到:“只有彻底攻克这一难题,追踪降伏静电这个‘幽灵’,才能真正确保武器弹药安全。”也就是那一年,刘尚合离开了奋斗10多年的半导体离子注入研究领域,踏上了追踪静电“幽灵”的科研之路。

在一无科研资料、二无试验设备、三不懂弹药原理的情况下,选择“静电与弹药”这一危险而又陌生的科研领域,需要多大的勇气?回忆起当年的选择,刘尚合说:“为探索未知领域,我愿意重当一名小学生。”

话虽这样说,但刘尚合永远不会忘记,那是一段怎样的艰难岁月:长时间处于超剂量有害气体和射线辐射的环境,让他的白血球值一度从正常的5000下降到2000;长期超负荷工作,让这个身高1米80的大高个儿体重锐减到60公斤……

鏖战近千个日夜,刘尚合在防静电危害研究方面终于初露锋芒:在国内首次提出使用物理和化学方法相结合的材料改性技术,一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撰写的论文《聚合物材料防静电改性研究》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一鸣惊人,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研究开辟了人类防静电危害的新途径。

在大量实验数据基础上,刘尚合首次提出了“信号自屏蔽――电荷耦合”动态电位测试原理,并和同事们一起成功研制出静电电位动态测试仪等5种仪器。经过反复理论推算和仪器精密实验后,刘尚合得出的结果高于英美专家认定的数值。

如何才能证明自己推测结果的科学性?只靠理论计算显然不行,动物皮毛实验又能否达到人体的效果?为了尽早打通科研瓶颈,刘尚合大胆提出对人体直接进行高电压实验,并提议由他自己亲身来完成。

实验如期进行。助手们通过专门仪器,让电压从2万伏起步进入刘尚合的身体,他的头发、汗毛一根根竖了起来。4万、5万……已达到国外资料认定的最高值。助手们停了下来,但刘尚合却毫不犹豫指挥下令:继续加压。5.5万、6万、7万……静电电位测试仪的荧屏上显示,他身体上的静电电压已经达到7万1千伏。刘尚合一边紧盯着仪器,一边镇定地指挥着助手,同事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这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时刻――人类首次测定并验证了人体静电电位的极端值!

弹药火工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存在突燃突爆的“反常发火”现象,是困扰世界军事领域几十年的一道难题。由刘尚合主持的“弹药防静电理论与技术研究”项目,一举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就这样,一次次无畏面对挑战,一项项成果相继问世,刘尚合也一步步登上国际静电研究领域的高峰。

“在与静电较量的路上,我从未想过放弃。”今天,刘尚合带领着落户军械工程学院的电磁环境效益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不断迈向新的征程。

相关阅读:自掏腰包搞科研 心中始终有病人

乔锋与病人沟通 记者 张宇明 摄    

据西安晚报报道,“平易近人,心中始终装着病人。”这是西安市红会医院中西医结合骨科医护人员对主任乔锋的评价。面对病人乔锋始终保持微笑,答复病人疑问时也始终保持耐心的态度。提起自己的“秘诀”,他总是说,“只要把病人都当作亲人,付出了真心,病人自然就会相信你。”

“拼命三郎”是科室医护人员对乔锋的称呼。今年42岁的乔锋每每看到许多患者因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而贻误病情,造成患者终生残疾甚至失去了生命时,总是痛心不已,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习先进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他多次去外地各大医院进修深造,回来后勇于实践。为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多少个日夜,他都是在办公室度过的,累了就在办公室躺一会儿。

乔锋常常白天忙完手术,晚上就钻到科研室搞研究。2017年春节七天假期,乔锋将自己关在研究室整整五天。时间不够就牺牲休息时间,经费不足就自掏腰包10余万元。长期的勤奋和努力,使乔锋熟练地掌握了骨科的先进技术,他自主研发的个体化定制骨外固定架(Q-Fixator,简称QF),具有自动复位骨折和矫正畸形的功能,不仅复位精确、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而且可以精准控制骨折愈合的力学环境,从而实现骨折的快速愈合。

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从医学角度看好病,还要用心去体会患者的感受,乔锋一直用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含义。在乔锋眼中,无论患者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他都一视同仁。他总是想患者所想,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不用贵的材料和药品。他常说“患者如果能避免手术就一定要避免,这样不仅能为患者节约了医疗费,也能减轻其痛苦。”

近日,一位被双侧膝关节疼痛困扰多年的患者,步履艰难地挪进红会医院中西医结合骨科诊室。患者患双侧膝关节炎十余年,近两年疼痛明显加重,并伴随着关节内翻畸形,俗称“罗圈腿”。患者通过吃药、关节腔注射等保守方法治疗后,并无好转,近一个月来,疼痛症状进一步加重以致行走困难。在多家医院就诊,均建议做膝关节置换手术,但患者心存顾虑,担心过早置换后的关节使用年限等问题。经多方打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红会医院中西医结合骨科门诊。乔锋接诊后详细了解患者病史,查阅X线片及查体后,确诊为“双膝骨性关节炎”。考虑到患者59岁,采取关节置换年龄尚轻,置换后假体使用十到十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势必要再进行一次翻修手术,他建议患者采取“保膝”治疗。经与患者沟通并详细告知手术方案及预期效果后,患者很愿意接受这种微创的方法进行治疗。住院后,制定了详细的手术计划,完成右侧胫骨高位截骨术、左侧腓骨高位截骨术。患者术后恢复得非常快,腿直了、膝盖也不疼了,高兴地说:“我们老家还有很多这样的病人,我回去把这个好方法告诉他们,让他们也来红会治病。”

医生是个神圣的职业,也是一个奉献的职业。乔锋把大多数时间都奉献给了医院,留给家人的时间太少。救死扶伤的岗位上,他始终站在第一线,默默地守护着病人的希望……

相关搜索:
我要评论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最热评论

刷新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