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离开北京的日子:拿到北京户口后 她却决定离开

2017-05-03 16:12 | 中国青年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评论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关于“逃离北京”的话题,在社交网络上不断引起爆点,一篇又一篇与此相关的“10万+”文章在刺激着她的神经。她关注了一些这类的话题,也在网上参与过讨论。有人对她的经历感同身受,也有人质疑她的决定。

下决心离开北京时,刘醒本以为,自己会很难过,很伤心。她找了几首关于北京的歌,从《北京,北京》到《鼓楼》,打算一个人静静地听。歌词里有她最喜欢的地方,离开北京前,刘醒去这些她喜欢的地方又转了转,拍拍照,发发呆。她把这当作自己对北京这10年生活的离别仪式,也打算为这次离开,静静地流一回眼泪。但直到她抵达杭州,租到房子,安顿下来,那个流泪的时刻,都还没有到来。

甚至,她有一种“蛮轻松”的感觉。

老家在河北的刘醒,10年前就到北京读大学,后来在这里的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有了不错的薪水,谈了恋爱,结了婚,甚至拿到了北京户口,“一切看起来都在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但离开北京的念头一直都在,最纠结的一段时间,她一想到是不是要走,就会觉得难过。

关于“逃离北京”的话题,在社交网络上不断引起爆点,一篇又一篇与此相关的“10万+”文章在刺激着她的神经。她关注了一些这类的话题,也在网上参与过讨论。有人对她的经历感同身受,也有人质疑她的决定。

“想离开的原因很简单,和很多离开北京的人一样——房子和空气,”她说。

10年之前,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她几乎“毫不犹豫”就选择了北京的学校。比起在小城市读一本高校,她觉得,宁可在一线城市读二本,甚至三本。因为大城市本身,就可以给有梦想的年轻人提供更多机遇更多选择,可以离想要的生活更近。

这座城市太大了。她还记得刚来北京的时候,她从学校坐车,去找附近最大的超市,下了公交车,向人打听还有多远。

“对方说,再往前走一会儿就到了,不远。结果呢?我走了将近半个小时!”她当时的感觉是惊讶。

等她工作后,上下班将近3个小时都耗费在了路上。她不得不早出晚归,在地铁里,跟其他通勤的北漂们一起,挤得像沙丁鱼罐头。

她发觉,北京的每个人都很匆忙,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忙着奔跑,忙着过生活。在北京,没人会在乎其他人是不是恋爱结婚生孩子,没人会觉得别人另类,也没人瞧不起租房住的北漂们,因为大家都买不起房。

“我特别喜欢北京的冷漠。即使你坐在马路牙子上大哭,也可以安心地哭,因为没人会关心你为什么哭——谁没有点伤心事呢?这样的冷漠,让我觉得很舒服。”她说。

她曾端着一听啤酒,在天桥上坐着,一边喝,一边看着下面川流不息的车辆。那是一个挺寒冷的冬夜,许多人从她身边走过,没有人驻足。她用手机给车流拍了照,这张照片她一直留着。

拿到北京户口是在2016年年初,她那时对未来做出了长远的规划。攒钱,买房子,生个小孩,一切都将按部就班。

但也是在那一年的冬天,北京的雾霾格外严重,刘醒亲戚家有个刚满月的孩子得了肺炎,让她觉得挺揪心。她的一位朋友,一入冬,就带着孩子去了海南。

朋友给刘醒描述在海南的生活,她带着孩子住在海口,服务业不发达,生活也谈不上方便,但空气好极了,走路到海边也只需要10分钟,孩子玩得特别开心。

刘醒经常会与外地的朋友聊北京,他们没在北京生活过。在这些朋友的印象中,北京这座巨大的钢铁丛林,他们提到雾霾,提到环境,调侃房价和物价,询问刘醒在北京的生活压力。常有人对刘醒说,生活在中小城市更舒服。

刘醒会笑一笑,随口附和,但她心底觉得,尽管生活在北京,就像是打开了人生的困难模式,但这里同样有更多的机遇,也有更多的选择。

冬天过去,她开始犹豫是不是真的要离开北京。不到一个月,她已经站在了杭州的街头。

两座城市,相差的不止是10个纬度。街道上人们的脚步,也有着不一样的速度,豆花都有不一样的味道。杭州的房价不到北京的一半。

“如果喜欢,在北京讨饭也是可以过下去的。但我只是想换一种活法,仅此而已。”她说。

尽管她也觉得不舍,但她发现,自己在北京能买得起的房子,都是“又小又破户型又不好”。杭州有着“价格能承受”的房子,有着“父母朋友的支持”,还有着“与北京薪资水平相当的工作”。刘醒突然发现,离开北京这个决定,并不难作出。

“而且最最重要的是,江浙沪包邮啊!”她开了个玩笑。

有人问她,花了那么大力气,好不容易,办了北京户口,不到一年却要离开,可惜吗?她的回答是不可惜。刘醒觉得,路是越走越宽的,不能因为自己过去做出的努力,堵死了未来的路。

“我在办理北京户口的时候,是希望将来不会因为户口的问题,想留在北京却最终遗憾离开。但并不是说,办下了户口,我就要放弃除了北京之外的一切选择,不是说为了北京户口这块香饽饽而固步自封。”

“逃离”这个词,刘醒不大认同,觉得像是在形容失败者。相比之下,她觉得自己的离开,是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作出的理智决定。刘醒把北京称为“深爱的城市”,而她现在,却跟这座城市说再见了。

10年的北京生活,最终成了堆满半个客厅的行李。刘醒带走了能带走的,带不走的或扔或卖。这些行李运到杭州花了1500多元的物流费,比一张高铁的二等座车票还贵。

朋友们要给她饯行,刘醒拒绝了,怕那个过程太过伤感。她很快给自己列了一份“适应新城市方案”,准备好好管理自己“对北京的离愁别绪”。

刘醒已经做好准备,等到今年冬天,她或许会在南方潮湿阴冷的空气中,“想念北方干燥凛冽的天气和贯穿肺叶的北风,想念冒着热气的铜锅涮肉”。她已经开始吐槽洗完后晒不干的衣服,也为杭州的宠物医院比北京收费高而感慨。最近,她正在收集杭州的景点与餐厅的信息,收集周边自驾游攻略,准备花时间全部走一遍。

她开始在杭州看房子,中介领着她看了几处,闲聊时告诉她,最近一段时间,他们已经接待了四五个和刘醒一样离开北京、准备定居杭州的人。

一天傍晚,她在杭州苏堤和白堤上骑着车遛弯儿,道旁的柳树刚刚抽芽,一片朦朦胧胧的绿色。那时,北京玉渊潭公园正遍开樱花,刘醒打开朋友圈,看着留在北京的亲友们晒照片,仍然会觉得想念,却不再伤感。(应采访对象要求,刘醒为化名)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5月03日 10 版)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我要评论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最热评论

刷新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