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乾隆爱听戏?揭秘200年清宫戏班兴衰

2017-05-03 15:58 | 法制晚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评论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清朝初期,政局不稳,朝廷宗人府颁发龙票给八旗子弟,让他们到各地义务演唱“子弟书”,给大清朝做宣传,不取任何报酬,交通吃住凭龙票记账。龙票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流行的一种债权票据,上盖皇帝玉玺,是最高级别的信用证书。

图文无关

票友、票房原来是这个意思

票友是戏曲界的行话,意指会唱戏而不专门演戏的戏曲爱好者。这些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凡夫俗子,胡琴一响,水袖长衫,长靠短靴,咿咿呜呜便唱将起来,图的是一个玩字,绝不收包银,甚至自带茶水,不拿主人一针一线。这是旗人性格。

清朝初期,政局不稳,朝廷宗人府颁发龙票给八旗子弟,让他们到各地义务演唱“子弟书”,给大清朝做宣传,不取任何报酬,交通吃住凭龙票记账。龙票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流行的一种债权票据,上盖皇帝玉玺,是最高级别的信用证书,常用于朝廷向豪门大户借款,朝廷到期兑现,并追认债主为大清功臣予以优待。

雍正皇帝还是皇子时,因为喜欢吟诗唱曲,常召京城有名戏班来府登台表演,还不时邀请一些门人清客自拉自唱,饮酒唱和,因此结识一帮戏友。雍正做了皇帝,自然不好再这么胡闹,也不便再与这帮戏友往来,但昨日之情也不是说割断就能割断,便想了个主意。他把这事交给内务大臣去办。

内务大臣分别会见雍正皇帝昔日戏友,告诉他们此一时非彼一时,旧习惯得改改了,要他们不得再和戏班中人往来,更不能下海唱戏,所需生活费由朝廷发给龙票解决。这些人闻讯大喜,领龙票而去,过上无忧无虑的戏曲爱好者生活。这一来闲散八旗子弟纷纷效仿,都领了龙票整日里走东串西唱戏。民间把他们叫票友,把雍正皇帝叫大清第一票友。

这是一说。香港文史作家周简段有不同看法。周简段是个老北京, 青少年时代在北京读书、工作、生活, 对北京的名人逸事、名胜古迹、文物珍宝、文史掌故了如指掌,曾写了一本书叫《梨园往事》,说到雍正皇帝做票友的事:

据说,清雍正帝派大军征讨新疆金川地区,得胜还朝之日,军营中有人将欢庆胜利的情景编成太平歌词,由八旗子弟们击鼓传唱,传唱时每人发给龙票(即钱票)一张,由此得名票友。又传雍正就帝位前,酷爱戏曲,常与戏曲演员们同室切磋技艺。

即帝位后,又命人在宫内辟出一所殿宇,安排早先结交之艺人于内,并发给他们龙票,以区别于专职伶人。其后,凡好为歌且不以此为职业的人,便被称为票友,并把票友们的同仁组织与活动场地称为票房。

戏班伶人因一顿打再不敢妄谈国事

有次宫里请民间戏班进宫演戏。有个御史认为此举有失体统,上奏力谏不可召戏班入宫,没有得到重视,便再上两折。雍正在奏折上批道:“尔欲沽名,三折足矣。若再琐渎,必杀尔。”大意是,你想沽名钓誉,有这3个折子就够了,如果再敢啰唆,要你小命。从此雍正召戏班进宫演戏成为常态。不过现在情况略有不同,既然不准全国官员家养戏子,为了以身作则,雍正对戏子的态度也有所改变。

前面说了,还是皇子的时候,雍正就喜欢看戏,结交了一班梨园朋友,那时对戏子格外亲热,现在做了皇帝,为了整肃天下官场,不得不拿戏子开刀,就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喜欢戏子了。雍正三年春季的一天,雍正召南府戏班演戏,演的是《绣襦记》。这个故事是根据《三言二拍》里《柳亚仙义救郑元和》改编的,说的是郑元和因嫖妓最后流落为叫花子,辱没祖宗,被时任常州刺史的父亲郑儋打死。演戏的是清宫南府戏班的伶人,都是宫内的太监。他们经常在宫里演出,还时不时去乾清宫给雍正演帽儿戏,就是只做简单化妆的小演出,自然与宫中的人甚至雍正亲切,也就比较随便。

南府戏班扮演郑元的伶人叫刁人,年方20 岁,生得眉清目秀,演技也十分了得,平日深得雍正喜爱,常得头份赏银。这天演出刁人十分卖力,把剧中人演得入木三分,赢得阵阵喝彩,心里不免得意。演出结束,刁人等众伶人都在后台候着赏银。不一会儿太监来报:“皇上有赏——”随即逶迤跟进一排太监,手里都端着果盘,即听宣旨太监又说:“皇上赏赐水果,见者有份——”众伶人唱了戏正口渴,自然感激不尽,向着皇上方向一番叩首鞠躬,便争先恐后大嚼起来。不一会儿,又有太监前来后台宣旨:“皇上召刁人问话——”刁人得意一笑,对他来说这是常事,便抹抹嘴,跟太监出去,走到“相出”处还回头抿嘴一笑。

雍正正在戏座吃水果,见刁人前来跪拜,叫声“平身”,问:“剧中人郑元是否确有其人?”刁人起身恭敬回答:“禀报皇上,张教习讲,这是根据明朝人徐霖写的《李娃传》改编的,确有其人。”雍正问:“你的唱腔为何与众不同?”刁人回答:“这是奴才勤学苦练的结果。”雍正颔首,转身对近伺说:“赏——”近伺便取来一锭10两重库银。刁人赶紧下跪谢恩。

事情到此,按宫廷规矩,领赏人谢恩退去便算了事,可这刁人一时兴致勃勃,张口问道:“请问皇上,如今常州太守是谁?”这话可是大不敬,吓得文武百官鸦雀无语。雍正顿时变了脸,鼻子哼哼,憋着嗓子说:“哼,你一个优伶贱辈,还敢打听朝廷官守?给我打!”刁人如梦初醒,赶紧下跪求饶。一群近伺太监走过来将其架出戏座,拖到僻静处一阵打。刁人顷刻毙命。陪伺百官及后台伶人不寒而栗。从此清宫戏班伶人不敢妄谈国事。

乾隆:“歇一边喝茶去,朕替你唱一出”

乾隆登基,在紫禁城大兴土木,将乾西二所改建为重华宫,并在宫内建漱芳斋戏台。漱芳斋是宫中最大的单层戏台,建成后成为重华宫开宴演戏的地方,长年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重华宫有后殿,乾隆将其改建后命名为金昭玉粹。

金昭玉粹面阔5 间,进深1 间,另有西耳房1 间、西配房3 间。改建时,内务府官员请示乾隆如何修建。乾隆没有别的意见,只提了一条。他说:“朕常驻重华宫,饭前饭后喜欢看点小戏,而外面戏台太大,使用不方便,还是在后殿修座小戏台吧。”于是,后殿便生出一座小戏台来,竹木结构,方形亭子样式,台后开小门与西耳房相通,为的是边吃饭边看戏。乾隆题写方亭匾额为“风雅存”,又题写对联曰:自喜轩窗无俗韵,聊将山水寄清音。

有了这座小戏台,乾隆方便了许多,每天两顿吃饭时,便有宫廷戏班在此演折子戏,每次演出时间也不长,助兴而已。不过醉翁之意不在酒,乾隆的主意不在看戏而在演戏,所以小戏台启用不久,乾隆便跃跃欲试,先是趁着办公闲暇,溜出养心殿,来这里看戏班排演,时不时指点一二,后是吃了早饭借故不走了,要戏班加演几出,最后露了原型,对戏班总管靳进忠说:“你们演的什么?看朕示范示范。”于是也不等回话,径直走上戏台,对台上唱错戏的艺人说:“歇一边喝茶去,朕替你唱一出。”配戏艺人惊愕不已,不敢与乾隆对戏。乾隆说:“反了你几个不成?皇上口谕:与朕配戏。”配戏艺人赶紧下跪领旨。

在徽班进京演出之后,徽腔一枝独秀,名噪一时,致使在京其他艺人纷纷改弦易辙,争相搭徽班唱戏,从而逐步形成徽调与秦腔、徽调与汉调相互融合的局面,使得由徽调二簧腔与汉调西皮腔合流而成的皮簧腔脱颖而出,日益盛行,并在不久的将来最终演变成中华瑰宝——京剧。

八十大寿演出之后,对这次演戏祝寿,见仁见智,其说不一。先看当事人乾隆的意见。八月十日是乾隆生日前3 天,全北京忙得一塌糊涂,而乾隆在干什么呢?用他自己的话说:

从本年七月以来,各藩各部的领导人来向我祝寿朝见。我虽说安排音乐宴会款待他们,我心里是没有时间玩一会儿的,唯恐耽搁一点政务。就是今天,离我的生日只有3 天了,我还在看奏章、召见大臣。我宁愿用实际工作来维护天下太平,就敢说盛世太平,自傲自足啊!

再说乾隆对歌功颂德的意见。这次祝寿演了很多戏,很多都是歌功颂德的戏,那么这些剧本是谁写的呢?很多人都说,这还不明白吗?是张照编写的啊。乾隆有意见要说。他说:这次所演大庆戏剧,多数是我父亲雍正皇帝为我爷爷康熙皇帝祝寿时使用的剧本,还有一部分是我母亲崇庆皇太后几次生日祝寿时,我对此加以增改而成的。所以说这次的戏并不是专门为我编写的。

再说一件事。乾隆即将退位时,对准备登基的嘉庆说:重华宫是我做臣子时的旧居,我已多加修葺,增加了漱芳斋戏台,为的是在新年招待群臣、设宴款待蒙古回部。来年我归政后,我是太上皇,领你在漱芳斋戏台看戏。我的座位设在正殿,你的座位设在配殿。

这就是乾隆对戏曲的理解,意味深长,发人深省。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我要评论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最热评论

刷新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