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CP的重要性,没有拉郎配,就没有同人文?

2017-04-28 14:55 | 北京青年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评论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有不少同人文写得“很好看”、“感动”。其实,这种看似不可能的拉郎配,恰好说明了,CP对于同人小说的写作,有着怎样重要的作用。

脑洞清奇的一对CP

有关伏黛CP的视频在B站上有不少

电视剧《伪装者》火出了“楼诚CP”

◎郑熙青

一个多月前,新浪微博开通了“伏黛”话题,你能想象,这是有关《哈利·波特》中的大反派伏地魔爱上《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开脑洞话题吗?这对诞生于几年前的冷门CP引发了网友的哂笑、好奇,并在今春成为网络热门话题。然而在一片嘲笑声中,逐渐也有不少人发现“竟然很萌”,有不少同人文写得“很好看”、“感动”。其实,这种看似不可能的拉郎配,恰好说明了,CP对于同人小说的写作,有着怎样重要的作用。

长久以来,有人问我“同人”定义的时候,作为中国文学专业出身的人,我都会偷懒,直接把鲁迅的《故事新编》祭出来。一方面可以用大先生的名头震慑一下看不起当代流行文化和写作的人;另一方面,相对进入壁垒极高的同人圈来说,向不了解同人写作的人解释什么叫作同人,从最经典的中学教科书里都有的二次创作写作开始举例,解释如何利用一部已经存在的作品的设定、人物和基本情节来写自己的新故事,抒发自己的感想、体会和热爱之情,显然是最便捷的。所以对现代中国文学较为熟悉的人而言,从吴趼人(《新石头记》)、鲁迅(《故事新编》)、施蛰存(《将军底头》)之类二次写作了解同人写作,是最顺理成章的一条路。

然而,如此解释却很容易让人以为现代文学中的二次写作和同人创作完全是一回事。虽然个人认为两者之间的界限并不分明,但主流同人写作和最经典的现代文学二次写作显然存在明显区别。之前所说同人圈壁垒的存在,是因为同人圈通常都以流行文本为初始文本和二次写作对象,也就是说,写作同人小说的粉丝们喜欢的,通常是学院精英颇不以为然的流行领域的作品,往往并不是所有人耳熟能详的作品,例如日本动画,或者英国电视剧,或者好莱坞电影。同人写作的阅读和欣赏要求读者熟悉原文的情节和人物,这就造成了很高的理解障碍。对于外人来说,为了阅读同人小说而补原文本,这过程多少有些漫长而扫兴。

同人圈壁垒还出现在另一个层面,即同人写作的情感模式。虽说同人写作有很多种可能性,然而占据绝大多数的同人小说都是以描写人物关系,或者说“CP”,为核心的。“CP”是日式英语词汇coupling的简写,最初只在日本使用(英文中同样的意义由“shipping”一词指代),随着耽美文化从日本传入华语圈,这个词在如今中国的主流传媒上也获得了一定知名度。然而很多不明就里的人理解这个词时都把“CP”当成了“couple”的缩写(即“一对”“伴侣”的意思),便造成了不少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望文生义。CP的实质,在于读者对人物关系的解读、阐释和构建。也就是说,涉及CP的人物,在原文里是不是一对情侣,有没有明显写出的浪漫情愫,这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用原文里的信息,加上自己的理解和补充,可以让涉及CP的人物在自己的阐释中成为一对情侣,而读者写作的同人小说,就是将这种阐释具象化的过程。因此,我们便不难理解,在很多同人写作为主的网站设计中,组成CP的是哪两个角色,又是如何组成的,会成为所有同人写作最重要的分类选项。以英文同人小说写作网站Archive of Our Own(意为“我们自己的档案馆”,简写为AO3)为例,网站设计最重要的文章分类信息中,最明显的几个,就分别是文章分级、人物关系的类型(分成男女、男男、女女、多种以及无配对)、各种触发警告等等,可见人物关系的核心地位,并且,从以上所述选项设置上就立刻能看出来,无配对的同人写作并不是主流。读者追捧某些CP的同人小说,往往也并不因为原作中这些关系写得好,而是因为同人小说中刻画并用想象将这个CP塑造成了读者所喜爱的形态。

同人文化和CP文化被大众传媒注意到早已并非第一次,但这次进入大众关注视野的拉郎配们,也许却最能够让外行人理解到,CP是如何成为同人文化的脊梁骨的。“伏地魔×林黛玉”这样的CP是同人圈中历史相当悠久的一个笑话,一直以来,大家多半是以猎奇和看笑话的心态来看待这类貌似永远不可能成立的CP的,这次却被玩出了新的花样:当“东方幽灵在图书馆飘来飘去认真地挑书,有人却捧着书对着幽灵出神……”这样用令人信服的情境将看似永远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连接起来的时候,围观群众才能发现拉郎配的写作者本人的想象力有多么重要。而这种想象力,才是同人文化中二次创作的要义——二次创作必然需要原文本作为基础,但二次创作的创作者本身的创造性也是这种文化得以成立的关键因素。一旦度过了“天哪你居然能把这两个人写到一起去”的猎奇心态之后,那些以两个人的身份、性格、经历而重新打磨出的人物关系开始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在“伏地魔×林黛玉”这个奇怪的配对中,半真半假地认真写故事的作者,其实对两个人物都寄予相当的同情和善意。尤其是林黛玉这样聪明高傲却囿于封建大家庭束缚的女性人物,让她有机会和一个纯粹的现代西方背景的人平等相待,将会给她带来怎样的变化?这相当引人遐思。

美国学者Elizabeth Woledge认为,同人小说与其理解为一种言情小说的变体(或者直接的情色写作),不如理解为一种专门描述亲密关系的特殊文体。这些以人物关系为核心和关键点的作品直接探讨了人与人之间如何在亲密关系下互动,并因此直指当代社会性别政治的一些敏感点。因此,同人小说中,情节多半都是围绕着人物关系而设置;换句话说,没有CP,便没有大多数的同人小说,CP就是同人创作的脊梁骨。

当然,从“伏地魔×林黛玉”这个CP存在的本身我们也可以发现同人文化一种相当尴尬的处境:一个配对在怎样的场合下会被读作纯猎奇的笑话,在怎样的场合下会被读作认真的富有同情心的人性和人类关系探讨,这其实并不完全由二次创作者本身的意愿为转移。很多非常认真的同人创作,一旦流出了同人圈这个特定的场域,也会被读作猎奇和搞笑,尤其是拉郎配们。和“伏黛”这样在恶搞的前提下收起玩闹心认真探讨人物的写作不同,大多数同人一般都是出于对原作的满满爱意认真写作的,主流却很可能把任意同人都视作恶搞和玩闹,这也是同人创作往往无法突破同人圈壁垒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图片来自网络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我要评论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最热评论

刷新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