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开在箭镞上的野花

2017-04-27 17:43 | 文汇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评论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胡风生于1902年,2012年该是他一百一十岁的诞辰纪念。在我国文学界,胡风当是一个颇为沉重的话题。胡风是公认的文艺理论家,但他自己曾自豪地说:“我首先是一个诗人。”

胡风生于1902年,2012年该是他一百一十岁的诞辰纪念。在我国文学界,胡风当是一个颇为沉重的话题。胡风是公认的文艺理论家,但他自己曾自豪地说:“我首先是一个诗人。”确实,我首先读到的,是他的诗。十几岁读中学时,他就开始写新诗。现在,我们能够读到的胡风最早新诗,是创作于1925年1月的《儿时的湖山》。这首诗1927年发表于《武汉评论》上,后作为他的第一部诗集《野花与箭》的首篇。该诗集出版于1937年1月,由巴金编入《文学丛刊》第四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野花与箭》分四辑,共二十五首诗。第四辑中附有六首译诗,实际创作的诗歌为十九首,时间跨度从1925年至1936年,历十一年之久。诗集前有胡风写于上海的一篇《题记》,他写道:“这一册旧诗的编印,如果要说有什么意义,那就是藉这可以看看曾经消耗了作者的少年生命的所爱和所憎的片影。”

其实,胡风年轻时写了不少诗,《野花与箭》是他从两个创作手抄本中选出来的,“原来当然不止这多,但经过几次的流离生活以后,手边只剩有两个抄本了。历史的大路伸展在我的眼前,走一步哼一声,这样哼出的声音如果也可以譬做烂土上的野花,那它们当然不能供雅人们清玩。它们所由生的养料既是我乌黯的血肉,那放散出来的一定是腥气而不是清香。最后两首,虽然也不有力,但心情总算有了定向,如箭之向敌”(胡风语)。

这一番话,已经把胡风为何定书名为《野花与箭》的想法,表述得十分清晰了。诗集中的大部分诗,并没有野花散发出来的诗意与空灵,而更多的是严酷的社会现实与诗人沉郁的心情。如“儿时的湖山啊/在你的朝露暮霭中/今朝重见/昏昏的太阳躲在晨雾中/北风儿凛冽”(《儿时的湖山》);又如“昏黄的天在颤栗/浓绿的树在啜泣/凝视着影儿的跳跃/我拖着沉着的双脚”(《风沙中》)。集中最后稍长的两首诗,就有了箭特具的战斗威风与硬朗。如“青春的血/染在将黄的秋草上/染在漠漠的大陆尘土里(《仇敌的祭礼》);又如“武藏野的天空依然是高而且蓝的吧/我们的那些日子活在我的心里/那些日子里的故事活在我的心里”(《武藏野之歌》)。

可以说,胡风最初的诗,犹如开在箭镞上的野花,展示着生命的坚韧与活力。

作为文艺理论家,胡风没有专门写过诗歌理论方面的专著,但他在相关文章中,有不少论诗的精辟观点。他认为:“诗的作者在客观生活中接触到了客观的形象来表现作者自己的情绪体验”。胡风的诗观,就是“七月派”诗人的总体诗观,那就是“只有无条件地作为人生上战士,才能有条件地成为艺术上诗人”。在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杂志,以及《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诗歌旗帜下,聚集了一大批“七月派”诗人,如绿原、牛汉、彭燕郊、冀汸、化铁等。《野花与箭》出版的这一年,抗战兴起,胡风义愤填膺,诗情贲张,连续写下《血誓》等五首抒情长诗。这些诗,1943年结集出版为他的第二部诗集《为祖国而歌》。胡风在民国年间仅仅出版了这两部诗集。

纵观胡风一生,他把大量精力花在编辑书刊、提携青年与文艺理论的思考上,诗歌创作的数量并不大,除上述两部诗集外,建国初他分册出版了长诗《时间开始了》。

几年前,在一家旧书肆偶遇胡风的诗集《时间开始了》中的《欢乐颂》《光荣赞》两本小册子时,我的心跳加速,无法形容内心的惊喜与激动。我故作镇静地轻声询价,二话不说把钱塞过去,赶紧携书走人。我心里明白,自1955年“反胡风”运动后的二十多年,凡胡风的书必欲斩草除根,幸存下来的寥寥无几。我所见这薄薄两册诗集,如讨价还价,就会有被识货者半途截走的危险。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我要评论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最热评论

刷新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