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你在读书,我就放心了”

2017-04-27 17:40 | 凤凰读书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评论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知名作家聂鑫森先生在一次读书会上引述了他父亲的一句话:“你在读书,我就放心了。”他说,这话几十年来都印在他的心上。

知名作家聂鑫森先生在一次读书会上引述了他父亲的一句话:“你在读书,我就放心了。”他说,这话几十年来都印在他的心上。

乍一看到这句话,我当即泪崩。我知道这句话的分量。

我的父亲,离去得太早,以至于多年来,他的音容笑貌鲜活如初。睁眼闭眼,随时都能浮现父亲生前的模样。父亲在他的壮年阶段,大概是对人世体悟太过于透彻,以及对人性从根本上的理解,他的面孔愈发显得清朗,甚至略含忧郁。为人儿女,通常会有一种浑然不觉的可耻,即对父母的隐忍视而不见,或者见而无解。父亲以这样的形象,停留在我的世界未曾须臾离去过。思念到深处,尤其是夜深时分,宛如和父亲面对面,他像寂夜中的书,静默无言,我是他柔软的小棉袄,父女间温暖如旧时,毫无间隙。而实际上,因为无法触摸、无法目及而生出的那份空落感,永生不得弥补,时时教人伤神。我原以为,随着我的孩子的出生和长大,会逐渐消弭父亲离去的痛。如今,孩子十岁了,看来,根本没做到。痛还在的,一直在,丝丝蕴蕴的,随着时间的蔓延,被赋予的渐渐增多,看似念父之情理应被时光冲淡了,范围有所扩大了而已。然而至今,我没有理由不认为,这种痛,将会持续我的终生,直到我离开人世的那一天。

父亲爱学习,好读书,好写字,擅作画。二胡、口琴、风琴,他无师自通,从不走调,清和有致。那时读幼师受过专门器乐训练的大姐,为此十分惊讶。令我奇怪的是,那时家里并无多少书籍(和他人家里相比较,聊胜于无),可父亲写起东西来,总是教我怀疑,他脑袋里到底装了多少书,这些书从哪里来,又都去了哪里。这在小时的我看来如此,今日看来,仍然如此。繁体字、隶篆体,我没在家里看见过相关的书籍,然而,他不但字字在心,写起来一笔不拉,而且,书写的时候,运笔十分老道。他装进脑海里的书容量到底有多少,我不甚清楚,但我由字到词,再到句,进而对语言有了感性认识,都有赖于那时父亲的熏陶。他常常随口就能编出韵味十足的对联,这我是见识过的。他大概是我这个年纪的时候,乡邻但凡有写对联、行礼仪之需,无论婚丧嫁娶,第一个都会想到请他牵头。我是知道的,他为人编写的对联,鲜见赤裸裸的歌功颂德的诗句,却常见意境宏阔高远者,或温和淡泊、喜庆适度者。因为父亲的“闲”情,家里经济虽然过得去,但用来买七七八八的“闲置”用品,却并不富余,然而就是这样,父亲还专门分门别类地买了三四本对联书,可以说,是为了乡邻之需而放在家里备用。不用时,只要时间许可,他会时常翻看。我至今甚至不知道,为什么他在对待字词的增减问题上,也拿捏得那么到位,似乎,他一介农民,也能当出些真性情的雅致来。如今想来,读书却是毫无阶层,更无贵圈、鄙圈迂腐之分的美事。

有一年,家里请木匠制作了个古式木柜,有雕花的角,别致的抽屉,父亲横下心就要自己动手涂抹,打造一件精品献给母亲。

父亲自己买来猩红色的油漆,买来金粉,拌进油漆,便动手画图写字。他在门缝两侧画上了一组对称的花、月亮和鸟,然后,在柜门两旁写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的一句诗: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我从小就被父亲喊了帮他扯对联,他在前头写,我在另一头牵住,他写多长,我就往我的方向拉多长,以免浓墨沾染坏了对联的空白处,所以,我养成了一个比较好的习惯,只要他写字读书,我必定会默默地跟紧了他。当时,父亲拿着毛笔蘸着金黄色的油漆写这句诗的时候,我在一旁看他写下了“枝”字后就停住了。我不解何故,但我当时猜,是不是某个字他漏写了,或者,没写得让他自己满意。但见他脸上是一贯的和颜悦色,不急不慌。一会儿,他又接着写了起来。我最终看到的是,“明月枝惊鹊,清风夜鸣蝉”。他写的是正楷字,我没有不认识的。于是,我默默地背下了这句诗,直到后来上学学到这儿,才慢慢地自己体悟。现在想来,“别”“半”二字的无意删除,看似与作者的意思有所差别,但实际上,倒更平添了五言句的明快与简练。

我对字词的敏感,对语言的自觉,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丝丝发生的。也正是从有了对这时候的充分认识开始,我方才认真读起书来。因为放弃了功利目的去读书,灵魂变得洗练通达,尤其在读了好书之后,直觉与父亲所在的幽冥之处是相通了的。那里充满了人间能望见,却无法鲁莽而获得的欣喜。这条路,对人间的一切,充满了悲悯之情。看到聂先生在读书会上引述的这句话,我又有了更明白,也跟深刻的觉悟。是的,我的父亲,他一定也在说,“女儿,你在读书,我就放心了。”

因为自身文化底蕴摆在那儿,父亲的涵养极为深厚。他轻易不动气,尤其对子女。他疼我,疼到了无痕迹,宛若我是他口袋里的小怪物,这或许是我骄纵霸道蛮横性格的养成原因之一吧。那时,从未念及,有一天失去他,我将会怎样。毫无预料的是,2004年的春,他竟和我们不告而别。谁也没想到。我恍然像个孩子,孤苦无依,痛悔使得我半个月时间瘦了差不多十五斤。他走后,他在我内心悄然构筑的做人为学之高塔,轰然崩塌,丧父之痛,多年未曾愈合。人世的苦,在他是结束了,而我们都必须在苦中开辟一个爱和美的天地。当然,有父亲一直在前面引路。

昨天,一位朋友告诉我,周末他想给老母亲打电话,拿起电话时却想起,母亲已然不在人世,就在前些日子,他安葬了母亲的。朋友说,他当即泪崩。

这种感受,我能体会。

坐在车里,我泪如泉涌。

父亲啊,你到底去了哪里!

父亲已然不再,而爱永生。对情深之人,凡有思虑,莫不如此。有爱,就有美。对人的爱,对书的爱,均能产生美。而这种美,无处不在,伴随人所有活动的始终。这大概是祖辈身殁,而神留于世的最好告慰吧。

父亲在世时真正是做到了敏于行而讷于言,对人亦无它求,惟愿子女平安而已。这个平安的全部含义,对勉力划船至人生长河中央的我来说,已了然在心,而不敢懈怠。

相关搜索:
我要评论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最热评论

刷新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