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密集调控!看到楼市重典治乱的社会意义

2017-03-29 09:09 | 北京日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评论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与其说是“降温”,不如说是“回归”——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让房价回归经济学常识。我们更期盼,这能够让社会心态回归理性平和,让人们相信奋斗才能改变命运,让企业相信创造和创新才是从商正道。

当前,密集的调控之箭正从各个方向射向房地产这个靶心。政府部门的重拳调控不是抑制房地产发展,而是倒逼其走出饮鸩止渴的恶性循环。其最终指向,与其说是“降温”,不如说是“回归”——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让房价回归经济学常识。我们更期盼,这能够让社会心态回归理性平和,让人们相信奋斗才能改变命运,让企业相信创造和创新才是从商正道。

2017年的春天注定要在中国房地产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面对一路飙涨的房价,全国热点城市不约而同地按下了调控“启动键”。从购房资格到贷款政策,从首付比例到还款年限,各地新政环环相扣。这里头,“北京方案”格外引人关注。硬招频出,直击痛处,学区、中介等高房价“催化剂”均被考虑在内。调控的密度、力度、广度前所未有,几乎断绝了所有炒房的可能,为楼市去烧的坚定决心可见一斑。

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史上最严”调控政策所关照的,是畸高的房价及其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当前,燥热的房地产业已然成为中国经济森林中的一棵疯长的大树,抢夺着其他产业的阳光雨露,打破了整体的生态平衡。很多人片面地将房子视作投机炒作与赚钱谋利的工具,日益增大的泡沫加剧着系统金融风险。畸高房价带来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也催生出某种畸形的社会心态。当“苦干十年不如炒房一年”,便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房子是改变人生最重要的力量,买还是不买便会成为很多事情的前提。于是乎,没房不嫁、离婚买房、上市公司卖房保壳等荒诞情节开始上演。而这些,远比房价本身更可怕。

着眼现实的黑色幽默,政府部门必须果断出手。本轮调控的最终指向,与其说是“降温”,不如说是“回归”——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让房价回归经济学常识,让社会心态回归理性平和。“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去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亮明了态度,也决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政策取向是继续打击投机、防止热炒与抑制房地产泡沫。作为具体落实,本轮调控不仅涵盖热点城市,还联动了周边县市,集中连片以避免房价“东方不亮西方亮”。北京因地制宜、自我加压,把学区学位、中介机构等推波助澜者“一网打尽”。这套组合拳的用意再明显不过,就是全力清除投机的滋生土壤,弱化外界因素对房价的影响,稳定人们对房价的预期。

助力人们实现住有所居的朴素愿望,政府部门要做好减法,也要做好加法,着力点至少有二,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和丰富投资渠道。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应当给人起码的希望:买不起大的,可以买小的;买不起新的,可以买旧的;实在买不起,也可以租得起。在北京这样寸土寸金的超大型城市,能够买房换房的注定是少数,必须分层分类、精准施策,让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一旦住房供需结构得到平衡,房价顺应市场需求企稳则是必然。也应看到,眼下很多炒房者均是理财意识初步觉醒却投资无门的普通散户,这反映出汹涌民间资本无处安放的尴尬。政府部门在将这部分资本挤出房地产市场的同时,必须拓宽多元化、多层次、多品种的投资渠道。当有了更好去处,大量闲置资金才会从房地产市场中抽离出来。

当前,密集的调控之箭正从各个方向射向房地产这个靶心。有人在问,这是否意味着房地产一无是处?当然不是,政府部门的亮剑对象是畸高房价,而非房地产本身。房子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房地产业可谓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促其回归理性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在崇尚家文化的中国社会,人们具有浓厚的房子情结。有了稳定的住所,人心才能跟着安定,干事创业才没有后顾之忧,这构成了房地产的社会意义。政府部门的重拳调控不是抑制房地产发展,而是倒逼其走出饮鸩止渴的恶性循环。良药必然苦口,眼下不乏声音抱怨自己的改善型需求被政策“误伤”。对此,我们不妨多一些耐心,当整体环境向好,具体诉求必然得到回应。

房子从来不只是房子。每一轮房价风云,都会影响经济社会的阴晴变化,都会在世人心中激起波澜。当畸高房价成为决策层与老百姓的重要关切,当调控之网越织越密、投机空间越来越小,我们希望,房价能够最终走向稳定,房价巨变的时代能够告一段落。我们更期盼,加快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能够让社会心态回归理性平和,让人们相信奋斗才能改变命运,让企业相信创造和创新才是从商正道。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我要评论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最热评论

刷新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