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银发一族”超过三成 上海何以“老吾老”?

2017-02-18 15:03 | 中新社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评论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作为中国内地最早(1979年)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上海大概每十人中就有三位老年人,且这种老龄化程度还在继续加深。面对“养老难”,上海养老服务有何模式创新?

作为中国内地最早(1979年)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上海大概每十人中就有三位老年人,且这种老龄化程度还在继续加深。面对“养老难”,上海养老服务有何模式创新?

“老年公寓”里的笑语欢声

鸡年新春刚过,中新社记者慕名探访沪上一家知名养老社区,在冬日的午后“撞”见这样一番景象:数位年届花甲古稀之龄的老年人一边说笑一边串珠,活动室的长桌上立着他们的“大作”——红白珠相间的圣诞老人、彩色公鸡图案的公交卡包等。一位银发老人一边收拾一边说道,“太阳下山了,我要回家烧饭啦。”

她所谓的“家”,就在这个社区的4号楼。这个养老社区的15幢楼里共住有约1500名老人,均为独门独户,设有厨房、卧室、卫生间等。记者随机敲开一户人家,发现客厅里还摆放着一架钢琴。

“这里关起门是小家,打开门是大家,”已在此居住7年的老人陆韫瑛说,当初亲友不解她为何愿意进养老机构,而在她看来,来这里只是搬了个家。社区一楼有健身房、兴趣小组活动室,并就近设有医疗护理场所和食堂等。

68岁的张女士与老伴在此居住近10年,儿子在上海市区居住上班,得空便来看望他们。“这里好,我老伴生病那段时间,我都是过来跟这些姐妹们倾诉,她们是真心好,给我出点子,听我讲,让我情绪释放释放。”张女士一边做手工一边告诉记者,她现在的生活日常就是来兴趣小组跳广场舞、做手工,与姐妹们聊天,外加回家做饭,简单而开心。

“90后鲜肉”钟情养老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在这个养老社区里别具一格的“秘书制”服务:每幢楼各配一个“生活秘书”、“快乐秘书”、“健康秘书”,分管各领域。

“90后”姑娘毛钰珏来这家养老社区当“生活秘书”已5个月,她穿着时尚,话语温和。当被问及为何会选择来养老机构工作,她告知,大学里学的就是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现在老龄化严重,养老服务行业有前景,而且我喜欢与老人相处,家中也有爷爷奶奶,父母以后也会老,我觉得从事这行挺有用的。”

“生活秘书”毛钰珏的主要工作是分发报纸、牛奶和联系维修等,虽然看似简单,但她说自己的工作有着另一番充实与成就感,“春节的时候,还有老年人前来询问如何用微信发红包,他们特别认真,还拿小本子一个个步骤地记下来。”

像毛钰珏一样选择养老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记者在探访上海市中心的另一家长者综合照护家园时也发现,工作人员中有不少“年轻面孔”,教老年人养生操、同老年人一起做兴趣活动等。

“老吾老”责艰路漫

截至2015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6.1%。上海是内地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截至2015年底,上海市60周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达436万人,占上海市户籍人口的30.2%;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540万人,占比超36%。

近年来,上海在养老服务上屡有新举,如2012年的“老伙伴计划”,培训低龄老人来服务高龄老人。目前,上海正在鼓励更多元的养老模式,即:政府主要满足基本养老服务,包括把困难人群的“底”兜好;以社会力量为主提供公益性养老服务;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唱主角”,提供市场化的养老服务。在政府与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携手“老吾老”。(完)

相关搜索:
我要评论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最热评论

刷新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