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政务新媒体如何从有走向优?戒盲目吸粉 精准对接受众

2017-01-24 14:19 | 人民日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评论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1月19日,人民日报和微博、新浪网联合发布《2016年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此前,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和今日头条也联合发布了政务头条号相关数据。

1月19日,人民日报和微博、新浪网联合发布《2016年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此前,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和今日头条也联合发布了政务头条号相关数据。如今,进入常态运营期的政务新媒体,一步步走来有哪些经验?发展中应注意什么?记者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和学者。

1120371377_14852135545191n

要形成特色,戒盲目模仿

研究发布技巧,也应找准定位

移动互联网时代,政务信息传播遇到不少挑战。一方面,新的传播渠道不断出现,既有渠道的活跃度下降。另一方面,互联网信息井喷,权威政务信息淹没在海量信息中。此前,政务部门的应对策略是,到不同新平台开设政务新媒体账号,导致政务新媒体数量多、重复率高、质量参差不齐,效果不佳。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的研究数据显示,政务微信公众号中“僵尸号”的比例在18%—19%。

在专家看来,应当从源头审视这些挑战。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认为,办政务新媒体不能一拥而上,毕竟公共资源有限,应该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朱春阳建议,开办政务新媒体前多关注各类新媒体研究单位、舆情研究机构等发布的政务微博、微信、客户端的排行榜,跟踪排名前列的政务平台,研究分析其内容构成、发布时间安排、处置问题的经验、互动技巧等。

湖北“枝江发布”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心得是紧盯“排头兵”多琢磨,“从内容发布到线上活动,从语言风格到标题制作,在借鉴中做出自己的特色”。

想办好政务新媒体,领导不支持该怎么办?朱春阳支招说,做好基于政务新媒体平台视角的舆情专报,是争取支持的重要切入点。“根据政务需求做舆情分析,应当强调沟通与共识的视角,传递当前舆情最前沿的经验。”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我要评论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最热评论

刷新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