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成昆线上“守井人” 30年时间在"守井"

2017-01-24 07:42 | 新华每日电讯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评论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从18岁入行到现在,48岁的宋刚大部分时间都在“守井”,在一口井里默默地攀上爬下13800多趟,只算上坡路,攀爬的总高度超过了37座珠穆朗玛峰。但这在他眼里却是云淡风轻:“只要火车不断水,爬多少趟都不算啥!”

宋刚结束巡查后从狭窄的通道上到井口(1月12日摄)。新华社发(马瑞摄)

新华社成都1月23日电(记者胡旭)从18岁入行到现在,48岁的宋刚大部分时间都在“守井”,在一口井里默默地攀上爬下13800多趟,只算上坡路,攀爬的总高度超过了37座珠穆朗玛峰。但这在他眼里却是云淡风轻:“只要火车不断水,爬多少趟都不算啥!”

繁忙的成昆铁路线上,攀枝花火车站是必停站,它附近的一口取水井,几十年来一直承担补给过往列车用水的任务。作为成都铁路局西昌供电段攀枝花给水工区的一名管道工,老宋就是这里的“守井人”。

这口井直径有6米、深度达到42.5米,一半地上、一半地下,伫立在金沙江边,远远看上去并不起眼,稍微走近点才觉得比普通的水井大了许多。老宋说:“以前仪表和水泵都在井底,巡井就必须下井!”

记者跟着老宋下井,先是一个3米高的窄小孔道,然后是一段约120梯的狭长陡峭螺旋楼梯,好不容易到了井底,噪音大、通风差、湿气重、温度高,一会儿就有不适感。原路返回,则等于又要徒步上8层楼。一趟下来,记者一身虚汗。

但这样的巡井路对老宋来说,以前每天至少要上下七八趟,一趟最少要半个小时,情况复杂的话一次要在井下呆好几个小时。仔细估算,老宋这些年巡井路的总攀爬高度达到33万米,相当于爬了37座珠峰。而在他巡井的班次上,从未发生过重大险情。

实际上,老宋现在巡的这口井是1995年才建成的,此前都是用泵船在江心取水。“为了保证取水正常,水泵在船上,人就要在船上。”老宋说,每天伴着机器的轰鸣和翻腾的水浪,比下井巡查还要恼火。

浮木是老宋和工友们的噩梦。过去金沙江是水运木材的主要通道,成千上万的树干顺流而下。半米粗的木材撞上泵船,就像地震一样,杯子瓶子倒一地,人在船上根本走不动路。

“有一次取水管直接被浮木撞毁,水泵接口‘嘭’地炸开,一块螺旋桨破片直直地把船舱打了个对穿。”老宋一边比划一边说,每次浮木来袭,他就和工友光着膀子跳入江中,手扒在船舷上,用脚去踩堆积在船边的乱木,让它们从船下飘走。

洪水季节水位涨落频繁,需要人工调整泵船出水管和岸边固定管道的接口。“为了不断水,不管是半夜三更还是中午大太阳,穿个短裤就下水了,五六个人一干就是一两个小时。”老宋说。

现在,老宋的主要工作仍然是“守井”,但地点已经换到了值班室,每个月也只需下井巡查一两次。这得益于取水点设备的改造升级,给水状态在电脑上一目了然,老宋的劳动强度也就大大降低。

不过老宋还是一刻都不敢放松。“稍不注意,整个片区都要停水,精神绷得死死的。”老宋说,以前在船上靠耳朵,机器声音不对马上就有察觉;现在在岸上靠眼睛,流量、浊度、电压等10多项指标,每一个细微变化都要有数。

又是一年春运,每天经停攀枝花的列车超过10对,很少有人知道金沙江边默默坚守岗位的老宋和他的同事们,但老宋却不觉得遗憾,他说:“火车上不断水,旅客不着急,我就觉得值。”

如今,铁路系统“三供一业”改革正在推行,取水站将移交地方,职工们的去处还未可知。但对“守井”30年的老宋来说,不管下一个岗位在哪儿,这口井都已成为生命烙印。“我肯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他扶着井口的栏杆坚定地说。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我要评论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最热评论

刷新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