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47岁泰山挑山工挑100多斤担子攀越3000多级台阶

2017-01-24 07:29 | 新华每日电讯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评论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上世纪八十年代,《挑山工》及这幅配图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从此走进了亿万人童年的读书声中,成为许多人心灵深处难以磨灭的记忆。如今时过境迁、沧海桑田,曾经影响过亿万人童年的挑山工,他们还好吗?


新华社济南1月22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邓卫华、孙晓辉、张志龙)“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段关于泰山挑山工的描述,源自冯骥才先生的同题散文和画作《挑山工》。上世纪八十年代,《挑山工》及这幅配图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从此走进了亿万人童年的读书声中,成为许多人心灵深处难以磨灭的记忆。如今时过境迁、沧海桑田,曾经影响过亿万人童年的挑山工,他们还好吗?

挑山工“苦中作乐”,乐从何来?

2017年元旦前一天,数九寒冬,早上最低气温零摄氏度以下。当47岁的挑山工路宏挑着100多斤的担子,从泰山中天门攀越3000多级台阶到达南天门时,身上只剩下了一件单薄的秋衣;而脖子上搭着的那条蓝色毛巾,已经前后擦汗拧水近20次……“夏日赤着背,冬日着薄衣,吃煎饼就咸菜,住窝棚挑重担”,是对泰山挑山工劳苦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在如此辛劳的生活中,挑山工们又是如何“苦中作乐”的呢?

正午时分,天气晴好,坐在南天门台阶上俯瞰曲曲折折的十八盘,路宏心情舒展了许多。平时少言寡语的他,此刻也打开了话匣子。“收完工回去洗洗脸,坐下来喝口水;有的抽根烟,有的喝个小酒。我也不喝酒,就听个收音机,看看微信,算算今天挣了多少钱,就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候。”路宏说。

在路宏的眼中,挑山工这个活儿最是自在。“忙的时候一天挑个三趟两趟,忙完就歇下了;遇上淡季可以在家多待待,一年下来能够在家待上3个多月。相比你们上班的,我们这个活自在。”说起挑山工的收入,路宏说,收入不算高,但有一点好,从不拖欠工资。“平均下来,一个月大约干20来天活,收入4000元左右。我们这行有个好处,原来是挑一趟拿一趟的钱。后来成立了挑夫队,改成每月一结算。好几十年了,没听说这行有拖欠工资的。”

在记者接触到的多名在职的泰山挑山工中,“生活自在、工资无忧”,是他们对挑山工这个古老工种最满意的两点,也是他们“苦中作乐”的源头所系。而对于已经“退役”的老一代挑山工田利平而言,挑山工的乐趣还不仅止于此。往前追溯,这还曾是一个闪耀着光环、令不少人羡慕的“高薪工种”。

“这个活,混钱多啊。(上个世纪)80年代那会,早起6点上山,10点就回到家了,挑100斤给3元现钱,那在当时可是一笔大钱,还一点不耽误家里的活计。”家住泰山景区大津口乡沙岭村的田利平回忆说,那个时候在生产队一天的工分也就两毛钱,结算还不及时;一个乡镇干部,整天整天地上班,一个月才拿几十元钱。“那会能够吃上挑山工这碗饭,来钱快,拿现钱,老叫人眼馋了。”

曾经多次与多名挑山工近距离交流的泰安市博物馆原馆员王玉琳说:“我接触到的挑山工,没一个不乐观,不乐观的人干不了这个活。”

挑山工,仅仅是散杂货的搬运工?

“苦中作乐”的泰山挑山工,他们肩上到底挑着些什么呢?在许多登山者看来,挑山工挑着的,无非是有关衣食住行的各种散杂货,常见的有鸡蛋、火腿肠、矿泉水、方便面,各种蔬菜、猪肉牛肉、面粉大米,以及各种特色旅游纪念品、登山杖、军大衣等等。

眼见未必为实。泰山挑山工也绝不仅仅只是散杂货的搬运工。用挑山工们自己的话说,“小到方便面,大到索道、宾馆的建筑材料,哪一样都离不开咱挑山工的肩膀!”

如今已年过70岁的泰山景区大津口乡沙岭村村民陈广武,曾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挑山工。在他的记忆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泰山修建索道,是对挑山工精神的最好诠释。泰山修建岱顶后石坞索道时,设备是从奥地利进口的,主要构件是油压轴,长9.5米,重达4吨。设备原计划动用直升机运送,无奈直升机都不敢承接,于是工程负责人找来找去,找到了陈广武,而他就说了一个字:“干!”

陈广武随后召集了一百五十多名挑山工,扎起了大架。“这种架子光纤夫就得36名,打一声号子只能挪动一步。”陈广武说,“自中天门到南天门有3000多级台阶,而且还要跨越泰山最为险峻的十八盘,俺们这趟抬了整整四天!当时的工钱一共三万元,每人每天将近20元。收入虽然不算高,但大伙儿心气高,都觉得干了件大事,值!”

谈起泰山索道的建设,年届60岁的孙殿坤同样记忆犹新。“俺们那次60多人抬索道的钢立柱,为了过泰山最窄的云步桥就待了三天,可累坏了。”孙殿坤说,泰山的孔子庙、气象站和南天门的索道等等,都是他们这一代挑山工一砖一瓦挑上去的。“去年我带着孩子登上泰山,看到如今泰山建设得更美丽,设施也更完善了,感到很自豪,我们没有白流汗!”

赵平江是泰山中天门挑夫队的负责人,他1983年就干起了挑山工,1987年成为挑夫队队长。他告诉记者,庙宇的维修、宾馆的建设、索道的落成,这些材料和设备怎么上去的,泰山挑山工最清楚——双肩挑上去的!“所以说,挑山工不仅仅是杂货的搬运工,更是泰山建设的重大贡献者。”

壮哉挑山工,他们会消失吗?

泰山正变得越来越好,挑山工——被誉为“挑起泰山的人”——却越来越少。赵平江的中天门挑夫队是目前泰山景区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支“挑夫队”。回望这支队伍30多年走过的历程,赵平江感慨万千:“1983年,队伍刚成立的时候,泰山上有名的‘挑夫队’就有七八家。到2000年泰山整修盘道时,我手下还有300多名挑山工。如今,队伍只剩下中天门这一家,人数也只剩下十来个人了。”

挑山工也早已从过去的“高薪”工种,变成了一个似乎只有艰辛付出的“稀有”工种。“过去红火的时候,发愁的是怎么安排挑山工的住处;现在情况变了,怎么改善条件把人留住成了关键。”

然而,对于这些仍在坚守的挑山工来说,生活条件差点还可以克服,但活儿越来越少却让他们感到无奈。自从2003年泰山桃花源开辟了一条专门的货运索道,其相对便宜的价格就‘抢’走了挑山工们许多生意。索道主要运输矿泉水、方便面等日用品,以及少量的沙子、水泥等建筑材料,价格大约在每公斤0.3元。而在盘道距离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挑山工的价格至少是索道的两倍以上。

正因为如此,许多人已经在议论,不久的将来,泰山挑山工会成为一道“消失的风景线”吗?

“短期内看应该还不会。”赵平江说,索道不可能“抢”了所有的活。一则索道运到山顶停靠点后,商家还需再雇人挑到店里,好些商家习惯了“一个电话,挑山工送货上门”,嫌走索道麻烦。二是索道一次性只能运输不超过300公斤的货物,一些难以拆卸的大物件运不了,还得通过人力运输。

然而,在中天门挑夫队仅剩的十来名挑山工中,最年轻的徐勇也已年届39岁,挑山工“后继无人”的窘况已经持续了近10年……(参与采写:王欢、赵小羽)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我要评论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最热评论

刷新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