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报告艾滋病感染者85万人 新发感染者每年8万例左右
今年12月1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为了进一步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营造全民积极参与支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11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情况。
据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约125万。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报告存活感染者85.0万例,死亡26.2万例。估计新发感染者每年8万例左右。全人群感染率约为9.0/万,参照国际标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疫情分布不平衡。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2017年报告感染者中,异性传播为69.6%,男性同性传播为25.5%。
由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参与制作的《青年学生防艾知识要点》宣传页。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主任、研究员韩孟杰表示,上面写的是要敲黑板提醒大家关注的关键信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昶荣/摄
成绩:输血传播基本阻断,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副局长王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艾滋病防控政策日益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已经建立,防治经费逐年增加,服务网络更加健全,科技支撑作用不断显现,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输血传播基本阻断。全面实施临床用血艾滋病病毒核酸检测全覆盖,经输血及使用血液制品传播病例接近零报告。
二是经注射吸毒传播得到有效控制。落实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和清洁针具交换等防控措施,2017年报告经注射吸毒感染者较2012年下降44.5%,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在治人员艾滋病新发感染率从2012年的0.2%下降到2017年的0.03%。
三是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全覆盖,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2012年的7.1%下降至2017年的4.9%,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四是感染者检测发现力度不断加大。实施扩大检测策略,检测人次数从2012年的1.0亿上升到2017年的2.0亿。
五是抗病毒治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接受抗病毒治疗人数从2012年的17.1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61.0万人,2017年治疗覆盖率为80.4%、治疗成功率维持在90%以上。
六是抗击艾滋病的社会环境不断改善。
扩大检验和治疗是“我国艾滋病疫情快速增长”主因
针对有媒体报道“我国艾滋病疫情有快速增长”的情况,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研究员吴尊友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每年新诊断、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人数和每年存活的人数确实在增加,前者从2013年的约9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13.5万人,后者从2013年的43.7万人增加到去年的75.9万人。
吴尊友说:“这个数字给人的感觉好像在增加,但是仅看这些数据不能说明问题,还要进一步分析这些数据是怎么产生的,有什么含义,反映的疫情到底是什么?”
据了解,我国艾滋病检测人次数从2012年的1.0亿上升到2017年的2.0亿。吴尊友表示,扩大检测人次数是新诊断、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人数增加最主要原因。第二方面原因是由于我们扩大治疗,更多的感染者获得治疗以后,患者的死亡数在下降,存活期在延长,使得感染的人数在增加。第三方面原因是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新感染者存在。每年约有30%左右的感染者没有被发现,这些没有被发现的感染者还会在社会上继续传播。“我们在云南做了一些研究,一个人从感染艾滋病到发现感染,平均要6年的时间,在这6年当中,有一部分人又在继续传播着病毒。”扩大检测了,发现了更多的感染者,治疗了更多的患者,患者活得更长了。解读这些数据主要是让大家知道防治工作的成效。
目标:“3个90%”
我国“十三五”艾滋病防治的目标是“3个90%”:经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和患者比例达90%以上,诊断发现的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9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患者治疗成功率达90%以上。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14年提出把到2020年实现“3个90%”作为全球控制艾滋病的目标。通过成功实现“3个90%”目标,可以使73%以上的传染源得到有效控制,进而可以减少新感染者,从而达到终止艾滋病流行的目的。
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主任、研究员韩孟杰也表示,接下来的工作还是要进一步扩大检测,促进主动检测,早检测才能早发现,早发现才能早治疗,这样才能把病毒控制在很低的水平。要吃药就要尽早吃,吃上药以后要连续吃、持续吃、不间断,才能达到好的控制效果。“但我也想提示一下,还是要在性行为当中注意使用安全套。安全套是控制艾滋病性传播的一个非常基本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控制性传播方面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应该尽可能扩大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力度,以及安全套使用的有效方法。”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