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古人的取暖“神器”,简直不要太舒服!

2018-11-08 16:52 | 中国搜索

核心提示:全国大降温来了!北方不少地方也开始试供暖……在没有暖气、没有空调、没有暖宝宝的时代,古代人咋“供暖”呢?

北京故宫博物院角楼的月亮。新华社发(苏阳 摄)

全国大降温来了!近日,北方不少地方已开始试供暖……在没有暖气、没有空调、没有暖宝宝的时代,古代人咋“供暖”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民间供暖三大件:

古代民间的“空调”、“电暖气”和“电热毯”

掐丝珐琅火盆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火盆】

在古代,但凡冬季,都少不了火盆的身影,火盆可置于室内或庭院中,烧炭取暖,故亦称“炭盆”。火盆可随时点燃和熄灭,可自由控制“供暖”时间和热度,是老百姓取暖的必备品 。在条件简陋的古代,作用堪比现在的空调。

聪明的古人还会玩二合一:在火盆里烧松枝,可为居室添香,香薰取暖二合一;也会在火盆上放水,火盆秒变“加湿器”。

【地炉】

地炉也是古人冬天取暖的得力设施。地炉修建很简单,在屋子里挖出小坑,四周用砖石垫垒,在当中生火取暖。这种方式经济实惠又安全,可住到哪儿挖到哪儿,广受欢迎。作用堪比单身青年们租房用的“电暖气”。

【火笼】

火笼则是古人的一件取暖神器,它或由“熏笼”演变而来,在古代南方也很流行。据记载,早在先秦两汉时,人们用竹篾编制网罩,其下置炉,用以熏香被褥。南北朝时期继而出现了竹火笼,其不仅继承了熏笼熏香被褥的功能,还可以暖手暖脚,有点像现在的“电热毯”。

古代的“供暖系统”啥样?

火墙、椒房、火炕联手打造皇宫“集中供暖”!

2018年1月25日,江苏省南通市濠河风景区银装素裹。新华社发(宋诚林 摄)

在古代,供暖系统主要出现在皇宫和权贵府中,还出现了较早的“地暖”和“供暖管道”雏形。

【火墙】+【火道】

古代的“地暖”和“供暖管道”长这样?

古代虽然条件有限,但宫廷建筑师们,还是想到了比较科学的方法为皇宫供暖。

其中最著名的一种就是将宫殿的墙壁砌成空心的“夹墙”,俗称“火墙”。墙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设于殿外的廊檐底下。炭口里烧上木炭火,热力就可顺着夹墙温暖到整个大殿。为使热力循环通畅,火道的尽头设有气孔,烟气由台基下出气口排出。

这可以算是古代的“地暖”和“供暖管道”了。

【椒房】

花椒取暖?  古代“吃货”想出来的招儿?

古代冬天全天下最舒服的人莫过于帝王,皇帝们取暖最著名的方法之一是建“椒房“。

那什么是椒房?花椒的椒吗?没错!

据《西京杂记》记载,温室殿墙壁“以椒为泥涂室”做保温材料,然后墙上挂锦绣壁毯,设火齐屏风,用大雁羽毛做幔帐,地上铺西域毛毯。这样“内外兼修”,以提高室内温度。后来,未央宫的椒房殿专门由皇后居住,“椒房”几乎成了皇后的代称。

以花椒泥为房子保温层的方法,后人多有效仿,从《世说新语》西晋富豪石崇“以椒为泥涂室”到宋代王珪《宫词》中“香壁红泥透蜀椒”,椒房备受富贵之人青睐。  

【火炕】

老婆孩子热炕头,说的就是它?

在古代,取暖系统少不了“火炕”,北方人民就指望热炕头熬过三九寒冬了。火炕即是和灶台的火道相通的睡觉用的床,用砖和泥砌成。火炕也称“暖炕”或“暖床”,清代皇宫中,几乎所有的寝居之室都有火炕。

古代供暖季的“网红”单品:

手炉、脚炉、自动加热办公桌椅

手炉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手炉脚炉】

宫斗剧中出镜率最高  

看了那么多宫斗剧,大家对“手炉”这种取暖装备一定不陌生。手炉,也叫“捧炉”“袖炉”,类似于现在的暖宝宝。古人宽袍大袖,可将手炉放在怀里或袖中,随身携带,温暖方便。《红楼梦》中,贾宝玉上学堂就携带手炉;黛玉出门,也有丫鬟体贴地送手炉。

除了手炉,古人还有“汤婆子”和脚炉。

汤婆子比手炉稍微大一点,灌满热水后可放进被窝取暖,类似于如今热水袋的功能。宋代黄庭坚有诗说:“千金买脚婆,夜夜睡天明。”在前阵子热播的《如懿传》中还曾出现脚炉,剧中乾隆晚年脚上踩着取暖的炉子就是脚炉的一种。

【自动加热办公桌椅】

古代文艺男青年自制的“取暖神器”?

说起古代的供暖“明星单品”,不得不说说清代李渔的自动加热办公桌椅。

清代的李渔不仅是个文学家,还是个能工巧匠。在《闲情偶记》中,他专门讲了如何设计暖椅,在桌椅下面设计一个抽屉,抽屉里放入炭炉,相当于一个移动火炕。坐在上面看书、写字,再也不用担心双手冻僵了。

纸衣服、纸被子取暖?

价格便宜,贫民士子出门首选

唐宋时期,人们会用楮皮纸做衣服,称为“纸裘”。它不但御寒、耐穿,最主要的是价格便宜,适合贫民士子出门穿。

除了纸衣服,还有“纸被”。诗人陆游曾收到好友朱熹送给他的纸被,为此陆游特作《谢朱元晦寄纸被》一诗赞道:“纸被围身度雪天,白于狐腋软如绵。”

古代取暖费咋发?

哪些人能享受“公费”供暖? 

坤宁宫西暖阁后檐墙外的烟囱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在现代社会,不少单位会给员工发“取暖补贴”,那么在古代,有没有这么好的待遇呢?

朝廷给公务员发“取暖补贴”

古代没有电,燃料在冬天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在古代,朝廷会给公职人员发放取暖补贴,即“烤火费”。

早期烤火费多是以实物的形式发放,如宋代,每年从农历十月到次年正月发炭,宰相、枢密使每人发200秤,其余官员100秤、30秤、20秤、10秤不等。

到了明代,则将这种补贴折成现金发放,烤火费的含义更明确了。

皇宫“全公费”取暖 分炭按尊卑

古代不少朝代皇室设有专门的“冬季供暖领导小组”,明代叫“惜薪司”,专管宫中所用柴、炭及二十四衙门、山陵等处内官用柴炭的供应;清代改成“营造处”,内设“薪库”,专门负责宫中所用的木柴、煤炭的采购、发放,人员有“炭军”“煤军”之分。

在清代,包括宫妃在内的皇家人员,每年冬天都能领到烤火取暖用木炭。清乾隆时每日发放标准是:皇太后120斤,皇后110斤,皇贵妃90斤,贵妃75斤,公主30斤,皇子20斤,皇孙10斤。(陈洋洋)【综合新华网、人民网、北京晚报、钱江晚报、大河报等报道】

中国搜索拥有中央网信办批准的新闻信息采集、发布资质,转载本网稿件请注明来源为中国搜索!

责任编辑:陈洋洋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