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2018年9月18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者在防空警报鸣响时肃立默哀。新华社记者孙参摄
南京大屠杀是南京城永久的沉痛记忆。作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活动举办地,南京正式通过地方立法形式来保障公祭活动。10月31日,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待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批准后实施。《条例》在促进国家公祭活动保障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方面填补了立法空白。
从2014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我们都会以国家的名义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每年国家公祭日前,市政府都会发布相关公告,倡议公祭日当天全城默哀一分钟。《条例》将此前对“默哀一分钟”的倡议,明确列入法规当中。
《条例》第十二条明确,举行国家公祭仪式鸣放警报时,除了正在执行紧急任务的特种车辆、正在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以外,机动车、火车、船舶和其他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在主城区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停驶鸣笛致哀一分钟,火车、船舶同时鸣笛致哀;道路上的行人、公共场所的所有人员就地默哀一分钟;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在校师生就地默哀一分钟。
身穿日本军服在紫金山抗日碉堡前摆造型拍照、斗鱼女主播在直播中公开调侃“南京大屠杀”……近年来,各种“精日分子”不断出现,引发公众愤慨。记者看到,《条例》中分别列举了三种典型的“精日”行为,对“精日”行为划定“法律红线”,明确了罚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据现代快报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