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健身器材老化,缺乏专业指点 健身房能否离老人再近些?

核心提示: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小区、公园甚至是胡同里,户外健身器材随处可见,尤其受到老年人的喜欢。不过,不少公共区域的健身器材因为年久问题,有些需要进行更新换代。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小区、公园甚至是胡同里,户外健身器材随处可见,尤其受到老年人的喜欢。不过,不少公共区域的健身器材因为年久问题,有些需要进行更新换代。对于有大运动量要求的老人而言,什么样的运动方式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来给大家答疑解惑。

哪些健身器材最受欢迎?

近一周时间,记者走访了多个小区、公园,这些地方的健身器材种类不少,有漫步器、划船器、单杠、双杠等,那么,老人们最喜欢什么健身器材?其中一个令人意外的结果是,最受欢迎的“器材”之一,竟然是健身区的护栏。

对于不少六七十岁的老人而言,他们在健身区进行臂力、腿部肌肉锻炼的几乎很少,运动中做得最多的动作是“蹭”和“抻”。比如什刹海畔的健身区,很多老人都会将腿搭在健身区护栏的横杠上,前后蹭,老人们说这样的锻炼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治疗风湿病等。即便不靠护栏,老人们也会寻找健身区任何棍状物来蹭腿。“这护栏晒了一天,都是热的,蹭腿特别舒服!”

腿部拉伸是这些老人们所偏爱的项目之一,有的老人会将腿搭在护栏上抻拉,有更高要求的,甚至在健骑机的握把上抻腿。其中一个细节是,什刹海的健身区,健身器材种类丰富多样,可以满足绝大多数老人的健身需求,健身区里也有专门的压腿器,蹭腿、蹭腰的器械也都不少,可几次走访下来,这几件器材旁却是门可罗雀。

与什刹海相比,在更多小区的健身区走访时,情况都差不多,健身器材上贴着标签,上面写着使用说明,但标签位置比较低矮,甚至隐蔽,再加上字体小,不少老人抱怨,这些使用说明即便看了,大家也一头雾水。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老人也不会完全依照设计者的想法来实际操作,健身锻炼往往缺乏科学性,处于怎么舒服怎么来的阶段。

小区里、胡同里,健身器材弄什么样的,最初是怎么定下的?记者也采访了多个街道办事处,各方都谈到,其中第一个环节为听取民意,小区、胡同、花园里是否需要健身器材?如果需要,大家需要哪种类型的健身器材?这些都要经过街道相关科室的调查来进行确定。

记者注意到,检索健身器材上的标签,这些健身器材的使用年限多为4年至8年不等,在很多小区,健身器材已经完成过一次甚至多次更新换代,一些小区的健身器材已经到了“寿终正寝”的年限。8年对于一个小区来说,老年人年龄段的比重,也是会发生变化的,老人们的健身需求也会发生改变。

“安装健身器材的人最好多来小区里转转,问问我们这些锻炼的老人需要什么再安装。”柳芳南里张大爷说,朝阳区柳芳南里的健身园,是健身器材最多最全的。居民们凑在一起健身时,经常会聊到大家需要什么样的器械。也有居民提出建议,遇到健身器材需要更新换代时,可以更细化一些,把小区老人的年龄段、整体身体素质等问题考虑进去,同时根据现有健身器材的受欢迎程度,进行调整。还有居民说,以前没有健身区的时候,该怎么弄大家也是单纯靠想,现在都有了,再听民意,负责相关工作的人可以到健身区多走走,多听听每天来锻炼的人怎么说。

老人做剧烈运动谁来保护?

前一阵,北京出现了老人在锻炼过程中猝死的事,这样的新闻也已经不是头一次见诸报端了。随着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老人们的身体的确越来越硬朗,这是件好事,可他们的运动安全如何保障呢?

在近一周的走访中,记者发现,老人们很多健身动作,年轻人都不敢尝试,到底是健身还是杂技?比如老人在双杠上“倒挂金钟”、利用划船机做俯卧撑等。一位老人40分钟才从跑步机上下来,脑门上已经青筋暴起。无论是小区还是公园,做这些危险的动作无人来保护,过量的运动没人来制止,在一些热闹的公园里,仍存在着相互攀比,甚至有人叫好的现象,这无疑加剧了风险。

社区建设当中,志愿者体系是在不断完善的,是否能让志愿者参与相关的志愿服务,记者联系了很多志愿者组织,目前尚无相关的志愿服务内容。相较以往经验,社区志愿者多是以劝导不文明行为、维护秩序为主,他们的优势在于亲和力,培训志愿者的急救技能,让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健身区域,劝导科学健身,防患于未然,出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处置,或许不失为一种办法。

在望京花园社区,通过培训已经有了社区应急志愿者,他们具备一定的急救能力培训。当时负责社区应急志愿者培训的导师、来自辰邦急救的李杨告诉记者,虽然目前没有相关项目,但将应急志愿者培训扩大到健身领域可能是今后的趋势。近一段时间他正在负责一些单位的应急能力培训,过程中他也发现,大家学起来非常有兴趣,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科学安全健身哪里找?

翻看朋友圈,在健身房里晒肌肉的、线条的不少,、晒照者却很少有老人。很多老人需要一定的运动量,可是大家却羞于去健身房。缺乏科学、安全的锻炼方法,这一现象是否能扭转?

“都靓男靓女的,我一个老头子多不好意思。”在记者接触的老年人当中,谈及健身,多数人并没有到健身房锻炼的意识,觉得那是年轻人做的“时尚事”,老年人难去凑热闹。还有老年人直言,太贵!

“等你们这代人老了,问题可能自然就解决了。”在和很多街道办事处了解相关情况时,记者也问过,是否有相关的办法,给需要大运动量的老人和健身房牵线,降低他们的费用,引导他们科学健身。目前尚无街道提到相关的事例,最大的问题还是责任,老人在健身房运动发生危险,甚至发生纠纷,很难说清楚。在极少的一些社区,工作人员提到,有过类似的想法,但基本上没有老年人买账。“人家一辈子锻炼不花钱,这种思想挺难扭转的。”

对于大运动量老人而言,大街和健身房区别在哪,记者采访了未知天赋健身工作室健身教练宋林,他说,目前到健身房锻炼的人群年龄集中在25岁到35岁,这个阶段的人群工作压力较大,比较注重体型,对健康指数的关注也比较高。老年人相对较少,虽然也有运动需求,但对于科学运动不是太了解。在健身房锻炼除了器材以外,更多的区别还是在于有专人的保护和引导,比如专业教练会根据不同的健身者制定不同的计划,包括训练动作、体态矫正、日常饮食等等,让健身更有的放矢。同时在健身前,会通过调查问卷深入了解健身者的身体状况、病史等等,健身教练也会有红十字会的相关资格证书,保障健身者的安全。

“就方案来讲,也不会是因为锻炼者年岁大,就没有合适的方案。”宋林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新陈代谢会降低,无论在哪里锻炼,都建议进行一些抗阻力训练,提升肌肉含量,搭配低强度有氧运动增加心肺功能,同时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减少脂肪含量,避免三高等问题的发生。总体来讲,老年人的锻炼要遵循科学适量原则,绝不能带着挑战身体极限的思路去锻炼。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责任编辑:陈洋洋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