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环滁皆山也!真正的醉翁亭长什么样?

核心提示:一提到安徽滁州琅琊山,马上让人想到欧阳修,因为那篇《醉翁亭记》流传千古,已深入人心了。不久前与友相约前往,游览了滁州琅琊山。

一提到安徽滁州琅琊山,马上让人想到欧阳修,因为那篇《醉翁亭记》流传千古,已深入人心了。不久前与友相约前往,游览了滁州琅琊山。进入山门,但见群山连绵起伏,树木郁郁葱葱,小溪水声潺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通卧碑,上刻《醉翁亭记》全文,为明代诗书画大家文徵明行书长卷,看似一气呵成,错落有致,疏朗大方,气势非凡。原来文徵明少年时曾跟随其父在滁州生活3年,留下了大量诗文。

我到景区游览,不是面面俱到每个景点都看,而是选最主要的核心景点参观,所以我大步流星直奔主题。过了薛老桥,就见右边一块半卵形的石头卧在地上,上面是“千年醉翁亭”五个大字。石头后方,有溪水自山间流来,溪南侧有两泉,左右并列,周围用石块砌成两个方池,上方有清康熙年间滁州知州王赐魁题有“让泉”的碑刻,这就是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提到的“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据说两泉500年相“让”一次,故又名“让泉”。我脑海里立即闪出“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之句,不禁抬头望去,见是一个院落,大门上方写有“醉翁亭”三个大字,隐约可见飞檐凌空挑出。我们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进入大门,迎面是一道花木扶疏的照壁,照壁东侧有个小巧别致的月亮门,上有“有亭翼然”的砖雕。上几步台阶跨入月亮门,却是一个小院落,院门内有一副砖刻楹联:“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翁去八百载醉香犹在。”定睛往上望去,一个古色古香的亭子出现在眼前,这就是传说中的“醉翁亭”吗?12根立柱支撑起歇山式屋顶,覆盖黑色瓦当,四角飞檐翘翅。亭子南北有门相通,四面凌风,上方横楹有一块牌匾,黑漆底镶金字,苏轼墨宝,果然是心驰已久的醉翁亭。

斯亭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1064年),距今已有950多年的历史。“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与其他亭子不同之处是绿色的“美人靠”上各有两个小桌几,其作用是放置佳肴美酒,便于欧阳修在此饮酒赋诗、阅文办公,有诗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之南有几簇修竹,北面有一座祠堂,上书“二贤堂”。我不禁疑惑,欧阳修之外还有谁呢?友说是苏轼吗?可苏轼没在滁州为过官啊?进入堂内,只见东西并立两尊塑像,塑像两侧的柱子上有一副对联:“谪往黄冈执周易焚香默坐岂消遣乎;贬来滁上辟丰山酌酒述文非独乐也。”我忽然醒悟,上联说的是王禹?啊,他被贬黄州太守时,曾作《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文中说“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而王禹?如此,岂是消遣虚度时光;下联无疑是写欧阳修,他被贬滁州太守,经常和吏民一起游山饮酒,“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欧阳修并非独乐,而是与民同乐。祠堂内还陈列有欧阳修的《朋党论》和《醉翁亭记》木刻条屏,展柜内摆放一些王禹?的书籍。原来二贤堂是滁州人为纪念曾知滁州的王禹?和欧阳修所立,建于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

王禹?和欧阳修年龄相差50多岁,应该没有同朝为官的经历,但是却有很多相似之处。二人都是走科举之路,进士及第步入官场,在从政期间,都力主革新,兴利除弊,敢于直言,导致在仕途上坎坷崎岖,几起几落;二人在诗文上有着共同的主张,王禹?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所写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推崇韩愈的古文理论,一生著作颇丰,开创了一代文风;更重要的是二人都先后在滁州当过太守,勤政爱民,政绩斐然,颇受民众拥护。

王禹?尽管仕途崎岖,但是他并不消沉,曾作《三黜赋》表明心迹:“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吾当守正直兮佩仁义,期终身以行之”,表现了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他任滁州太守不足二年,因有善政,滁州人甚为爱戴,在?琊山上立祠祀奉。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不久即前往拜谒,足见其对王禹?的尊崇。他写下《书王元之画像侧》:“偶然来继前贤迹,信矣皆如昔日言。诸县丰登少公事,一家饱暖荷君恩。想公风采常如在,顾我文章不足论。名姓已光青史上,壁间容貌任尘昏。”诗中充满了欧阳修对王禹?心仪神往之情。作者在结句有注说:“公贬滁州谢上表云:诸县丰登,苦无公事;一家饱暖,共荷君恩。”这就是说王禹?在知滁州期间,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基本上没有官司诉讼,所以太守当得很轻松。其实,这也正是欧阳修在滁州时的施政理念,保持轻松慵懒的态度,为政“宽简”,体恤民情,少有扰民之举。欧阳修将王禹?的原句隐括入诗,也是惺惺相惜,心有灵犀的写照。

游醉翁亭,意外瞻仰二贤堂,得知欧阳修之外尚有王禹?,是我此游的最大收获。出二贤堂拾级而上,来到一个宽阔的平台之上,其上的山洞里有供奉着琅琊山山神和观音菩萨的玄帝宫,门口的香炉灰烬满满当当,没有燃尽的香烛尚散发着袅袅青烟,旁边的古树上挂满了祈福的红绸带。我不禁感慨:真正为民办实事的二贤堂门可罗雀,而虚幻之中的神庙却是香火鼎盛。

醉翁亭已不再是900多年前荒山野岭之中的一座孤亭,而是被当地打造成具有江南园林特色、以纪念先贤为文化载体的风景区。景区内茂林修竹,溪流淙淙,亭台错落,虽然少了些当年山野粗犷的情调,但也平添了几分幽深雅秀的韵味。我走出景区,回望大门上“意不在酒”四个大字,又何止“在乎山水之间也”?心中荡漾的是对先贤的缅怀和崇敬之情。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文章关键词:
责任编辑:陈洋洋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