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有花才能进入皇宫!宋朝男人为什么爱戴花?

核心提示:在今天,簪花是一种别样的风景线,但你可能没有想到,宋时鲜花戴到了官员的帽子上,男子簪花甚至成为一种全民化的现象。

花卉因其美丽芳香,早早就进入了古人的视线中。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花文化,宋人对花的喜爱可谓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

在今天,簪花是一种别样的风景线,但你可能没有想到,宋时鲜花戴到了官员的帽子上,男子簪花甚至成为一种全民化的现象。

有花才能进入皇宫,戴花有详细的官方规定,簪花当宰相成趣谈,朝野上下都爱花。宋代,仿佛被花海浸泡,芳香四溢。华都

全民簪花

男子簪花成礼仪

其实,并非是宋代才开创了男子簪花,南北朝时就有在朝冠上插花的行为。

《隋史》中记载,隋太子外出打猎,头戴玉冠,并插上金花做装饰。

在前代文化的影响下,唐代男子簪花有了较大发展。新科进士将赐宴折花,皇帝也喜欢对钟爱的臣子赐花簪花。

宋代男子簪花达到鼎盛,甚至成为一种全民化的现象。

宋代统治者对簪花文化的认可,推动了民众簪花的风潮。宋徽宗最具代表性,每次出游回宫,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马”,陪行的官员侍卫也都要簪花。

但也有官员不喜簪花。宋初官员对赐花表现出排斥情绪,御史釆取应对措施,如果官员不把所赐之花戴在头上,就要受到御史的弹劾。

男子簪花成为礼仪制度的一部分。嘉定年间,簪花规定愈发详细而系统,什么身份戴什么花,都有明文规定。

官员对簪花的推崇,带动了民间簪花之风,使得簪花现象蔚为大观。

《东京梦华录》里记载,汴京大街上“游人如织,子弟多有簪花者。彼女子争睹围观者众,有甚者,窃羡之,低蛾眉,其状若狂”。体现了民众对簪花的狂热推崇。

北宋时,有一种芍药,上下为红色,中间有一圈黄蕊,形似身穿红色官袍、腰系金色腰带的官员,被称为“金缠腰”,且当时只有宰相才穿红色官袍、系金色腰带,所以皆以能观赏此花为升官吉兆。

时任扬州知州的韩琦邀请宾客观赏,剪下四朵“金缠腰”,插在自己和王珪、王安石、陈升头上。说来也奇,此后的三十年中,四人竟都先后做了宰相。

于是,历史上有了“四相簪花”的典故,民间有了“四花之瑞”的吉祥之意,芍药也成了花瑞的象征。

品种丰富

生花、象生花、琉璃花

鲜花花期短,易衰败,价格昂贵,聪明的宋人想到了以“假花”代替鲜花簪戴。

簪花种类随着簪花风气的兴盛而丰富,主要有生花、象生花、琉璃花等。

生花,即鲜花。宋人主要在节日和宴饮聚会时簪花,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莽花。

“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端午节时,戴艾叶、权花。

九月九日,登高宴饮、簪戴菊花。

每个季节的时令鲜花,都会成为宋人佩戴的选择。

牡丹花也受欢迎,其中的名贵品种只有皇帝才能佩戴。

名贵品种姚黄就是一例,牡丹花开时,宋神宗游幸皇宫附近的金明池,洛阳进贡一朵姚黄花,“花面盈尺有二寸”,宋神宗独簪姚黄而归。

象生花,是宋人制作的假花。象生花通常以罗、帛、绢等材料制成,花中以罗花为最贵,只有宰执以上的官员能簪戴;其次是栾枝,卿监以上的官员簪戴;绢花最次,赐给将校以下的官员簪戴。

南宋时,开始流行佩戴琉璃花,用琉璃制成,十分受欢迎,“京城禁珠翠,天下尽琉璃。”

簪花还受到了苏轼、黄庭坚等文人群体的关注,簪花现象被纳入了诗词中,沾染上了文学气息。

如苏轼“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吉祥寺赏牡丹》);邵雍“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插花吟》);黄庭坚“乱折黄花插满头”(《南乡子·卧稻雨余收》)、“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还有无名氏的“指酒指花。头上戴花方饮酒。以花插头上,举杯饮。”(《调笑令》)等。

古人簪花 趣事多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曾规定,嫔妃在正式场合必须戴花,宫女也要戴花。东汉时期也有簪花的习俗。

到了唐代,簪花已经是女子之间相当流行的一种装扮了。白居易的《长恨歌》里有一句,“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说的就是当时住在蓬莱仙宫的杨玉环,得知唐玄宗的使节到访,来不及整理妆容,匆匆忙忙出来相见,所谓“花冠”便是其戴在发髻上的一种花饰。《开元天宝遗事》中还有唐玄宗为杨贵妃戴花的情节,御花园里新开了桃花,玄宗亲自折了一枝,插在爱妃的发髻上。

唐代女子 争戴轻盈美丽金茎花

彼时,不仅仅是举国上下最受关注的女性之一杨玉环,民间乡野的普通女子也喜欢簪花。尤其是在阳春三月,春花盛开,普通的女子平时消费不起绫罗绸缎做成的假花,此时却有更加灵动美艳的鲜花可戴。

《杜阳杂编》是唐代的一部笔记小说,里面有一段关于妇女争戴金茎花的故事。这种花像蝴蝶,若微风迎面,则飘飘摇摇飞舞起来。因为金茎花轻盈美丽,妇女喜欢采它来做头饰,而且当时还有这样一句话,“不戴金茎花,不得在仙家”。

在唐代,簪花除了是一种美化装饰,还是秋天里重阳节的一种风俗。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一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里的“插茱萸”说的就是重阳节里鬓发插花的风俗。除了插茱萸,他们还戴菊花,有诗为证,杜牧《九日齐安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宋代男子 戴花是荣誉和恩宠

其实,宋代男子一开始不那么爱戴花,毕竟在世俗的眼光里,戴花往往是女性的一种装扮方式。但是,宋代高层的统治者可不这样认为,他们赏赐下属花,这是荣誉和恩宠,下属应该亲身好好戴着,而不是让随从捧在一边。

从宋太宗时,皇帝会为每年的新晋进士摆喜宴簪花。当年司马光考取功名,参加庆贺喜宴。众人都戴着皇帝赏赐的花,只有他因为觉得自己出身寒家,不喜欢奢靡而未戴。同年考取功名的人看见了,觉得不妥,跟他说,这是皇帝赏赐,必须戴,君命不可违,司马光这才簪花一枝。

洛阳民俗 无论贵贱都爱簪花

随着上层统治者对簪花的重视和认可,以及民间兴起的一些关于簪花可沾喜气并辟邪的民俗,簪花在宋代男子间也流行开来。当时的文豪苏轼就很喜欢簪花,他的一些诗词里都有这方面的描写。苏轼在杭州做通判时,曾应邀去当地的吉祥寺赏牡丹,赏花自然也要戴花,“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再如他的《答王巩》:“子有千瓶酒,我有万株菊。任子满头插,团团见花不见母。醉中插花归,花重压折轴”。

限于文字资料的留存,上文所举的例子大多是关于朝中官员的簪花经历,其实在男子簪花盛行的那一段宋代历史中,百姓也喜欢。到底有多喜欢,未能搜索到更为具体详细的资料,但从一些文人的诗词散文中或可窥见一斑。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就曾如是记录:“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洛阳的民俗是老百姓喜欢花,春天花开的时候,无论贵贱都爱簪花,即使是挑担子卖苦力的人也是这样。济时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责任编辑:尹艳丽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