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免费冷饮随取随用?“爱心冰箱”现北京街头

核心提示:一周前,“爱心冰箱”计划在杭州发起,为快递员、外卖小哥、环卫工人和交通警察等户外工作者提供免费冷饮,引起全国网友好评。7月26日,北京首个“爱心冰箱”出现在朝阳区东大桥地铁站附近,装满冰水、雪糕和西瓜,无人看管,随取随用。

近日,杭州、上海、合肥等地市民用行动和爱心,为环卫工人、交警、快递员、外卖小哥等户外工作者准备的冷饮,不仅没有“意外流失”,反而增多了一些清凉祛暑的好东西,“凉”了暑气,暖了人心。

伏天高温集中,全国掀起一阵“降温公益”风,北京街头首个“爱心冰箱”上周现身东大桥地铁站外,为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小哥和交警免费提供西瓜和冷饮。昨天中午,北京晨报记者在附近观察两个多小时,期间有不少路人注意到“爱心冰箱”,纷纷拍照点赞,也有好奇者打开冰箱只看不动。一位常在附近奔走的外卖小哥赶来取水降温,咕嘟嘟一瓶下肚,没再多拿,称把水留给同伴。爱心冰箱发起团队称,目前已有不少市民联系想要捐水,他们会在北京街头设立更多“爱心冰箱”,帮助辛苦的劳动者度过炎炎夏日。

背景 首个“爱心冰箱”来京

一周前,“爱心冰箱”计划在杭州发起,为快递员、外卖小哥、环卫工人和交通警察等户外工作者提供免费冷饮,引起全国网友好评。7月26日,北京首个“爱心冰箱”出现在朝阳区东大桥地铁站附近,装满冰水、雪糕和西瓜,无人看管,随取随用。

最初,组织该活动的工作人员担心“有人会把冰箱里的东西都搬走”、“惹众人哄抢”或是“吃喝过后乱扔垃圾”的现象出现,然而这几天观察到的情况令人感动,户外工作者和路过市民表现出的是“克制、礼貌、给予和感恩”。

冰箱背后的一个摄像头拍下了这样的画面,一位母亲路过时发现了“爱心冰箱”,看到相关海报,她和孩子交流了几句,随后孩子打开冰柜门,非但没有拿走一瓶冰水,还把母亲交给他的东西郑重地放了进去。母子二人离开后,团队人员走近查看,一摞摞整齐码放的冰水上赫然放着两元钱,“钱不多,但是做公益的心,孩子一定记住了”。

团队人员还发现,高温烈日下,确实有快递员、外卖员、环卫工人打开冰柜取水,“但所有人都自觉,冰水只拿一瓶,雪糕只拿一支,西瓜只拿一片”。有位外卖员在与周边商家核实过冷饮可以免费拿走后,不忘对着“爱心冰箱”笑着挥了挥手,说了句“谢谢”。

反应 路人:发个朋友圈让大家看看

7月28日中午,室外气温35摄氏度。北京晨报记者来到东大桥地铁站A口,在一家奶茶店门口找到北京街头首个“爱心冰箱”,冰箱侧面和旁边墙上都贴有醒目海报,巨大的“免费”二字十分醒目,并标有文字提示“爱心冰箱”服务人群是“环卫工人、交警同志、快递小哥、外卖小哥”,下方文字标注“冷饮补给,随取随用”。

不少路人在“爱心冰箱”前驻足,有人拿起相机拍照留念,也有人和同伴展开讨论。一位背着双肩包的青年说,“我在新闻上看过这冰箱,以为只在上海杭州有呢,没想到咱们北京也有了!”说完,他弯下腰往冰箱里瞅了瞅,“真好,里面还有个大西瓜!”

叶先生是一名中医,他表示在网上看到“爱心冰箱”的新闻后,此番是专程赶来看一看。他举着手机在冰箱周边转悠一圈,拍了很多照片,“发个朋友圈,让大家看看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好事儿”。叶先生说,他十分欣赏这样的公益行为,作为一名北京市急救志愿者,多年的志愿经验让他发觉大家不缺少善心,有时候只是缺少一个带头者,“公益需要这样的领头羊”。

送餐员:想说句谢谢不知道对着谁

记者观察十分钟后,“爱心冰箱”终于迎来一个真正的“顾客”,只见一个送餐员把电动自行车停在冰箱不远处,拎起打包袋快步走向一栋写字楼,路过冰箱时,他飞快地瞟了一眼,脚步却没有停,一溜儿小跑先去送餐。几分钟后他走回来,指了指冰箱问记者,“真是免费的?”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小哥一脸欣喜,打开冰箱拿出一瓶水,一边拧瓶盖一边又问记者,“这个挺好,这是你弄的?”听到否定的答案后,小哥彻底蒙了,他又看了看周围,确实没有专人看管,“这是谁做的好事儿呀?想说句谢谢都不知道对着谁。”

不一会儿,又有一个快递员路过,他给旁边的奶茶店卸完货注意到这台冰箱,仔细看完上面的字后,他从冰箱里取出一瓶水,打开瓶盖咕嘟咕嘟大口喝完,见旁边并没有设置垃圾桶,就顺手把瓶子塞进自己车里。“天太热,动一动就一身汗,平时每天带的水根本不够喝,这儿有免费的,能给我们省点水钱,不错”。记者见到在他车前挡风玻璃的位置有一个大水瓶子,里面已经空了,赶紧提醒他可以多拿一瓶冰水路上喝,但小哥却摆摆手说,“不拿了,喝够了,我这就回店里了。再说别人来了也还需要,多留一瓶是一瓶。”说完,他骑着电动车又忙去了。

在记者观察的两小时时间里,所有来取水的户外工作者都是只拿一瓶,“这是有人帮我们解暑,给我们献爱心,我们要是再有占便宜的心态,那可太不应该了。”一名送餐员说。

记者看到,网上有关“爱心冰箱”的帖子热传后,一送餐员在该帖留言称,自己就刚刚在冰箱里拿过冰水,“感谢理解我们的人,给我们水和雪糕。虽然热点累点,但是很感动,来北京几年了,遇到不少好心人,很喜欢这个城市,希望可以一直为这个城市服务”。

主办方:没想到很多人主动出钱出力

北京首个“爱心冰箱”推出团队的成员金子告诉记者,26日当天,她和同事陆续给冰箱里放了500元左右的水,“我们就在不远的地方,时不时去照看一下,如果水不多了就往里加。特别感谢提供冰箱的奶茶店,听到我们的想法很支持,专门腾出一个冰箱来借给我们。而且后来我发现,这家奶茶店还把自己店的饮品做了好多,放在冰箱里免费发放”。

金子说,东大桥的“爱心冰箱”只是一个开端,希望在全市各个地方都会有这样的冰箱,帮“城市超人”在伏天降降温,为了号召更多人加入进来,金子在网上留下了联系方式。昨天她告诉记者,已经有十几位商家和个人表示希望赞助冰箱和冷饮,贡献一份力,将爱心和正能量在首都街头传递下去。

“还有的年轻朋友非常可爱,说要加入我们团队,帮助搬水送吃的。”金子说,这些都让她和同事意外又惊喜,也更有信心把这件事继续做下去。

■记者手记 爱心不需要声张

因为采访需要,记者联系到发起活动的团队,询问对方公司名称,得到的回答却是,“别追根究底,要叫就叫我们‘城市超人补给站’吧”。后来在实地采访中,记者也发现,爱心冰箱上没有任何与商业相关的字眼。

在呼吁大家加入志愿队伍的一个帖子里,用到的拍摄画面里既没有团队的任何信息,也没有奶茶店的招牌,金子说,这是他们有意而为,“真心想纯粹做点公益,别变味”。有人留言询问他们到底是一个什么组织,金子回答,“我们只是个新媒体公司”。

同样默默无闻的还有抱着水往冰箱里放的市民,他们一定不知道,第一天还有个小摄像头记录着这一切,后来也会有奶茶店员工留意到这些细节。但是,善意就这么从心底迸发了出来,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却可以用一点点爱心去做一些小事。行善者总觉得自己所为是“举手之劳”,但对于受益者来说,得到的可不仅仅是一瓶水、一块西瓜的慰藉,而是力量的源泉,甚至是救命的稻草。

记者也在采访中被感染,送出爱心,又被人送了爱心。采访中,遇到一个年轻的送餐员正在停车,记者刚要上前说话,他却忙着提起餐包就跑,嘴里喊着“顾不上!”不一会儿,小伙子竟返回来找到记者,“我刚才忙着送餐没顾上理你,你怎么啦?有啥需要帮忙的啊?”看到他大汗淋漓,眼神真切,记者泪目,只想告诉他这边有免费冰水,送餐员笑说,“谢谢啊,弄半天是有水啊,我以为是顺手能帮你点啥呢。”小哥这话让人听着真舒坦,谁说社会大爱不是一个个小人物的“举手之劳”汇聚而成呢?

相关阅读:城乡儿童手拉手公益行在汉启幕

据湖北日报7月28日报道,“2018城乡儿童手拉手公益行”在武汉大学拉开序幕,来自武汉、孝感、黄冈浠水等地的百名9岁至12岁的农村留守孩子与城市孩子一起,共同开启一场为期一周的梦想之旅。该活动由湖北省刘道玉教育基金会主办,武汉大学社保中心儿童安全发展与保障研究所提供内容方案并全程指导。

公益行为孩子们安排了丰富的活动内容,包括:吟诵诗经经典;开展以营养安全、校园安全、网络安全和生存安全为主题的教育讲座;教孩子们学习正确使用媒介;到高校、图书馆、科技馆、航天馆等地参观体验;通过破冰结对、团队建设、童歌童画、学习洗衣等活动提高孩子们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等。

公益行动负责人表示,这一教育公益项目旨在搭建社会共同参与平台,提供儿童社会参与和自主成长的机会,通过“安全教育”“媒介教育”“视野教育”“生活教育”和“文化自信”的干预教育,努力实现面对面的儿童精准帮扶。

相关阅读:百人齐聚献爱心慈善专列公益行

广州日报28日报道称,由海珠区民政局、海珠区慈善会、浦发银行广州海珠支行联合主办的“”主题活动在广州慈善专列有轨电车成功举行。广州市首趟慈善专列有轨电车在今年6月23日开通运行,在当天的开通仪式上,爱心单位、企业和慈善家庭代表为2018年海珠区广东扶贫济困日暨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认捐1212.31万元,截至目前,海珠区共收到各类项目捐款约1100万元。本周末以开展企业专场活动为重点,由威莱集团、鸿嘉怡美医疗整形、橘香斋大健康三家爱心企业共同冠名发动,一百多名爱心人士共同参与,倡议人人公益互助的精神,传播企业慈善正能量。

相关阅读:大学生志愿者陪孩子“把爱寄回家”

据重庆日报报道,7月25日,关爱儿童“快乐成长营”体验之旅公益活动走进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来自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的600名困境儿童好奇地探访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大三的学生志愿者李雪莉和尹诗涵在知悉此次活动后,自告奋勇利用暑假时间,陪伴孩子们“把爱寄回家”,也用真心告诉他们:好好学习,我们在重庆大学等你。

“这40位孩子,要么爸妈常年在外地务工,要么失去了父母,都是缺少亲情的小朋友,在语言上可能羞于表达。”李雪莉和尹诗涵把专门给孩子们准备的明信片分发给他们,让他们把想说的话写在明信片上,寄给思念的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写下对父母、朋友的思念,把爱寄回家。”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责任编辑:李书苗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