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北京日报:苦练内功提升中国创新含金量!

核心提示:我们有必要以更严苛的眼光审视中国创新的含金量,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面对外界的批评。不搞花拳绣腿,不要虚张声势,扎稳马步、苦练内功,尽最大努力瞄准基础创新、核心技术。

新华社资料图 图文无关

中国科技创新大潮方兴未艾,那么在外界眼中,中国创新是什么模样?近日,有西方媒体刊发文章,称“许多中国人全面拥抱了技术,不管某些技术还多么不成熟。”文中以端不稳盘子的“上菜机器人”、测不出危险的“巡逻机器人警察”等为例,认为中国人把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有点未来主义感的小玩意儿”当成进步象征,到头来“掩盖了中国在其他领域缺乏进展的事实”。

这种散发着呛人酸味的文章,折射出西方世界对中国刻板成见的根深蒂固。那些傲慢惯了的人,自然难用一颗平常心看待中国的实力上升,尤其喜欢以偏概全、夸大其词:比如用几个有瑕疵的机器人产品来全盘否定中国创新。

其实,中国创新固然还有种种短板,但这些年多点开花、捷报频传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神舟”上天、“蛟龙”下海、“复兴”疾驰,移动互联网业态更迭更是惊人,以至于有创业者感慨“从蓝海到红海再到血海只要一周,想搞员工培训都不知该讲什么”。某些西方媒体戴着有色眼镜刻意唱衰中国,非但站不住脚,还容易暴露自己的小心眼。

不过,撇开成见再看,西方媒体的嘲讽可能也为中国人自己提供了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我们那些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的创新产品,有没有一些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有没有刻意追求外在的新奇酷炫而忽略了内在品质?

毋庸讳言,即便在中国创新的“高光”领域,也有很多是基于外国产品的“改良版”,移动互联网领域更多也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不少含金量更高的技术或产品我们还没有攻克下来。比如一部苹果手机,中国厂商可以实现零件的生产与组装,再用最便利的网购、最快捷的物流送到消费者手中,但我们的收益仅占售价的1/20,症结就在于芯片攥在人家手中。我们不能否认“站在巨人肩膀上”前行的必要性,也要为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带来的社会财富、生活便利点赞,但必须明白,支撑创新强国的是硬实力,主要还得靠“从0到1”的元创新。

太多教训已经证明,群起追风口,往往会引发新业态的野蛮生长。从业者心浮气躁、大干快上,满脑袋想的都是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吸引用户、占领更大市场份额。你充值返现,我就大送红包;你搞饥饿营销,我就消费情怀,总之什么“吸睛”搞什么,怎么花哨怎么营销。以至于很多产品“没装刹车就上路”,最后由政府和社会分摊治理成本。一两家巨头靠着烧钱惨胜,其他竞技者沉沙折戟,一些企业甚至一种业态速生速灭,各行各业都不乏心怀暴富梦、只为等风来的投机客,这种社会创新氛围固然火热,却隐患重重。

而更大的贻害,在于对模式创新的满足感可能导致人们一叶障目,在红火热闹中忘记了技术创新的紧迫与重要。近期很多事实已经表明,经济全球化也好,世界供应链也罢,都有何其脆弱的软肋,技术饭碗一旦没有真正抓在自己手里,就会遭遇被人“卡脖子”的尴尬。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大国创新,不能满足于一时一域的风光,更要谋划长远的发展。如今科技创新浪潮涌动,有远见的国家都在谋篇布局。如果说,过去中国是追赶者,那么,现在我们更多是并跑者,有时甚至是领跑者。相对位置的改变,决定了我们必须越来越习惯于自我探索未知。在这条马拉松赛道上,比拼的不是谁的姿势好看、声势浩大,而是谁有真本事、硬功夫。我们有必要以更严苛的眼光审视中国创新的含金量,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面对外界的批评。不搞花拳绣腿,不要虚张声势,扎稳马步、苦练内功,尽最大努力瞄准基础创新、核心技术。

有美媒记者造访北京“车库咖啡”后惊叹,中国人发现了美国的秘密——科技和资本的结合,而这才真正值得美国人害怕。确实,行走在全国各地的创业大街,推开咖啡馆的门,一股浓浓的创新气息会扑面而来。在这些“孵化器”中,不乏满腔热情的创客,充满天马行空的奇思。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这比黄金更可贵。只要我们能够宁心静气,呵护好创新创造的火苗,稳扎稳打地拾柴添薪,必能形成更旺的火势、积蓄更多的能量。当中国创新的底气更足、实力更强,那些酸溜溜的嘲讽自然失去了“碰瓷”的机会。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责任编辑:陈洋洋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