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幼小衔接"班专项整治:禁止教授拼音、识字、计算、英语

核心提示:依据规划,教育部将分四个步骤进行阶段化治理,并计划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于2018年12月底前完成对幼儿园、小学、培训机构的抽查和摸排;对有“小学化”倾向的行为要于2019年4月底前完成整改。

资料图:5月17日,孩子们在幼小衔接课堂上学习书法。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通知》专门提到“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

依据规划,教育部将分四个步骤进行阶段化治理,并计划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于2018年12月底前完成对幼儿园、小学、培训机构的抽查和摸排;对有“小学化”倾向的行为要于2019年4月底前完成整改。

受政策影响,正值暑假报名旺季的幼小衔接班纷纷进行调整。目前,北京市已有多家大型培训机构的幼小衔接班突击下线,不再公开招生。

“幼小衔接”班之所以被整治,在于幼儿园大班出现“空巢”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提前半年甚至一年离开幼儿园,转而进入各种“幼小衔接”班为上小学做准备早已成为一种常态。究其原因,则是“抢跑思维”在作祟。部分家长担心孩子像一张白纸一样升入小学后,会跟不上学习的进度,因而在大班阶段就把孩子送进所谓的“幼小衔接”班。

其实,差异化的入学政策是造成学前班热度不减的根源。比如,目前有的学校在幼升小时还对孩子进行测试,孩子在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英语口语等方面满足一定条件后才有机会被录取,这就给了家长们报班的动力。

不过,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的“小学生”确实存在很大差别。德国的哈克教授通过调查研究,总结了幼小衔接阶段儿童主要关系人的断层、学习方式的断层、行为规范的断层等六个断层关系。

当前,国内很多“幼小衔接”班片面强调课程知识的衔接,将幼小衔接等同于让孩子多认字、多做算术题,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这种做法并不能真正帮助孩子顺利进行幼小过渡,反而会给孩子增加许多负担,同时,也忽视了孩子在学习习惯、生活能力、心理适应和社会交往方面的衔接。

教育部的专项治理主要针对的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旨在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对于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责任编辑:黑洁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