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一听就会饿的地名!大月氏真的读“大肉汁”吗?

核心提示:大月氏,公元前2世纪中亚地区的游牧部族。氏古音读作支,大月氏应 读 成“dà ròu zhī”。在中国先秦时代的古籍中,或译作禺知、禺氏、牛氏等,后来也有译作月支的。

新疆石人子沟遗址,被专家认定为是与月氏人有极大关联的王庭遗址。

高晓松在某一期《晓说》中讲到“大月氏”时,说提起这个词就饿了,因为他将此三字读作“大肉汁”。如果在高中历史课上有认真听讲,虽然会觉得有些好笑和不可思议,但你一定会记得历史老师讲到“大月氏”三个字的音容,“记住哦,这三个字要念做‘大肉汁’,写成大月氏。”

大月氏,公元前2世纪中亚地区的游牧部族。氏古音读作支,大月氏应 读 成“dà ròu zhī”。在中国先秦时代的古籍中,或译作禺知、禺氏、牛氏等,后来也有译作月支的。

月氏是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都产生过重大影响。《辞源》曰:“月氏古国名,其族先居甘肃西境,汉时为匈奴所破,西走至阿姆河,臣服大夏,都于阿姆河北,曰大月氏;其不能去者,留居故地曰小月氏。”

氏 读 作“支”是被历来认可的,其读音争议主要在“月”字究竟读“ròu”还是读“yuè”上。

来源"“大肉汁”文本出现于宋

古文中,“月”、“肉”二字写法曾相近,尤其是在篆书中,二字字形十分接近“月”字,几乎难以找到差别。《说文解字》“肉”部汉字甚多,肌、肝、脾、胃、肠等与人体有关的字,虽然现在写作“月”旁,但实际都是“肉”旁。而真正属于“月”旁的字只有10个,如朔、朗、期等与月之阴晴有关的字。若古人写“月氏”,后人误将本为“肉”的“月”认作“月亮”的月,也是有可能的,今人对大月氏读音的争议主要由此为源头。

古代文献记载中,最早有大月氏应读“大肉汁”的文本出现在宋代。北宋僧人释适之《金壶字考》:“月,音肉。支,如字,亦作氐。”宋代另一地理文献《太平寰宇记》也说“月氏音肉氏。”在宋之前,并未有人对“月氏”的读音提出过异议。在二十四史中,如《史记·匈奴列传》、《汉书·西域传》、《资治通鉴》,凡出现“月氏”处,“氏”字均有注“音支”,“月”字一律没有注音,可见“月”字读音并不存在争议。

争议"司马迁为何在文献中无辨析

近代学者张西曼首先注意到了《金壶字考》中提到的注音问题,因此提出“大肉汁”乃是正确读音,古字月肉相近,古人都错将“肉”认作“月”。虽然得到不少支持,但是也遭到着名史地学家岑仲勉的反驳。在《汉书西域传地里校释》中,岑仲勉指出,六朝时期从月氏东来的僧侣非常多,即便写法相近,但“月”、“肉”二字读音并不相同,往来如此密切,若真的认错,为何无人提出,文献也没有此类记载?因此认为“月氏”之“月”本就是其本字。

再有,中国文字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几个阶段,甲骨文是商代文字,金文通行于西周,春秋战国的秦国通行大篆,秦统一后简化成小篆,汉代通行隶书,魏晋以后开始流行楷书。有学者补充论点道,汉代大月氏与中原来往频繁,《史记》、《汉书》、《后汉书》中均对其有详细记载。汉代史官校正典籍尤为严苛,且当时隶书已逐渐流行,“月”、“肉”二字读音、字形皆有差异,若真是将“肉”误读作“月”,司马迁、刘向等以校对见长的史官怎会于文献中一点辨析都没有?

纠正"“月支”已被广泛采纳

近年来,“月氏”读作“月支”逐渐成为学界主流观点,秦汉史学家林剑鸣在其着作《秦汉史》中说道:“以前的中小学课本以及一些学术着作都特别注音,强调应读为‘肉支’,其是不正确的。在《康熙字典》中‘月氏’的‘月’字也注‘鱼厥切’,可见‘月支’之‘月’不应读‘肉’。最近出的《新华字典》及中小学历史课本中均已将‘月氏’的注音改为yuè zhī(月支),但目前一些青年学生甚至一些着名学者仍照旧误读。”

“大肉汁”的读音主要出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小学课本及工具书,但查最新版《新华字典》及《汉语大词典》,其“月氏”词条读音均已改为“yuè zhī”。另据《辞源》、《辞海》、《中华大字典》、《康熙字典》等学术词典,“月氏”的条目均注为yuèzhī,或在“月”下注音“鱼厥切”。

|关于大月氏|

两次迁徙影响历史

大月氏位于丝绸之路中段,是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碰撞点,它的文化艺术成果兼具了东西两方特色。

公元前5世纪~前2世纪初,月氏人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张掖至敦煌一带,势力强大,为匈奴劲敌。约在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汉使张骞至其国,以后往来渐密。国内分为休密、双靡、贵霜、胖顿、都密五部歙侯。公元前177年前,月氏击破敦煌附近另一个小游牧部落乌孙,杀其王难兜靡,夺其地,难兜靡子猎骄靡初生,其部落逃奔匈奴。

公元前 177 ~前176年间,匈奴冒顿单于遣右贤王大败月氏。公元前174年,匈奴老上单于立,不久又大败月氏,杀其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大多数部众遂西迁至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原居此地的塞种大部分被迫南迁到兴都库什山以南。月氏在河西走廊留下小部分残众与祁连山间羌族混合,号称小月氏,而西迁之月氏从此被称为大月氏。

至公元前139~前129年间,乌孙王猎骄靡长大,为其父报仇,遂率部众西击大月氏,夺取伊犁河流域等地。大月氏再次被迫南迁,过大宛,定居于阿姆河北岸。公元前1世纪初叶,大月氏又征服阿姆河以南的大夏。至公元初,五部歙侯中贵霜独大,建立贵霜帝国。大月氏人的两次迁徙对中亚地区的历史影响至巨。它造成大夏的灭亡,促使塞种人入侵印度北部,并引起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从而开辟丝绸之路。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徐语杨 制图 姚海涛

(文中读音主要参考自商务印书馆第11版《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注》)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责任编辑:尹艳丽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